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雅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10):61-61
为适应入世和新世纪畜牧业发展之需,认真实施“畜牧产业兴县”战略,平昌县委、县政府从巩固基层畜牧队伍入手,大胆改革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体制。一是实行人员分流。将原乡镇畜禽技术服务中心的公益性管理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乡镇畜牧食品站;而服务性职能仍保留原“中心”。全县  相似文献   

2.
<正> 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是从事动物防疫检疫、推广和普及畜牧兽医科技知识的主力军,为当地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各地正在广泛深入开展体制和机制创新,乡镇畜牧兽医队伍正在融入机构改革的热潮中。如何以改革为契机,使其建设成机制灵活、群众欢迎、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富有战斗力的基层畜牧兽医组织,是摆在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面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笔者试图根据赣县实际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协检员是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一线服务的畜牧兽医人员,担负着千家万户的畜禽诊疗和产地检疫工作,是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城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省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着动物防疫、畜禽配种、技术推广等工作任务,是实施动物防疫、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队伍。改革前全省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877个(含分站),从业人员6431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我国十分重视对于农业的发展,其中的畜牧业的是农业的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在进行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当中畜禽的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乡镇农村的畜牧产业,由于兽医技术水平,和缺少科学的饲育手段,使得疫病其发生的机率十分巨大。有效解决畜禽疫病并对其进行控制,这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会简析兽医在畜禽疫病防治中的误区,已经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存在人员和资源不足、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薄弱、技术和设备水平有限等问题。为了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健全防疫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先进的防疫技术和工具以及进行工作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1当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和主要任务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50~60年代中,以为畜牧业的计划发展服务为主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90年代前一直为集体组织,经济上自负盈亏,工作上服从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公社)双重管理。主要任务有牲畜的预防免疫、疾病诊治、牲畜改良配种,生产发展的技术参谋和服务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完善,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指令性任务越来越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以项目形式和农民自愿参与形式越来越多。当前,乡镇畜牧兽医站已变成以执行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上级组织…  相似文献   

8.
加快畜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要保证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基层队伍是不行的。基层畜牧兽医站处于畜牧业生产的第一线,担负着推广畜牧兽医科技、品种改良、防疫治病、为农民提供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能,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吃上放心畜产品的第一道屏障。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必须稳定和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为了解目前我县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状况,以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笔者深入基层畜牧兽医站展开了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我县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状况不…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07,(4):4-4
<正>王树然、宋彦和李亚斋分别是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富乡、大宋乡和兴农镇的畜牧兽医综合站站长。他们向媒体反映,畜牧大县拜泉县共有200多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这些人担负着全县日常动物防疫监测、防疫接种、畜禽检疫等工作。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全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收入是靠乡镇收取的防疫统筹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传统畜牧业实行了改革措施,我国畜牧兽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水平也有所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突破,这就使得畜牧兽医人员不得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具备广博的知识技能、具有吃苦耐劳、为畜牧业做出贡献的精神.因为我国畜牧兽医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所以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这样才有利于畜牧兽医工作长期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06,38(3):22-22
为了适应我国畜牧业发展和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养殖专业户技术水平,本培训中心拟于2006年继续举办畜牧兽医函授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东阳市完成了畜牧兽医队伍的体制改革.原来在编参与农村动物防疫的64名乡镇兽医人员中只有29名被录用为畜牧兽医干部,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人员紧缺,后继乏人的状况.进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该市保证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层兽医队伍处于畜牧业生产的第一线,肩负着畜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畜禽疫病防治的重大使命,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笔者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明显的感到目前乡镇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与发展畜牧业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因此,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这项工作已迫在眉睫.1我区乡镇兽医队伍的技术现状我区辖有五个县(市),180个乡镇兽医站,共有在岗人员185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7人,占0.38%,中专87人,占46%,高中500人,占2695%,初中及以下的1261人,占6779%.技术职称状况是畜牧、兽医师149…  相似文献   

14.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是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 ,完善我县动物防疫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现就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以促进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1 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995年我县将 2 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政府管理 ,原“三权”(均由畜牧部门管理 )的条块结合 ,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被打破 ,形成了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现行动物防疫管理体制。这对扩大乡镇政府的自主权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15.
为积极应对国家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建立适应武汉市动物防疫工作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能力,保障人畜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的要求,武汉市农业局畜牧处和市动物防疫检疫站于2004年6~12月,对全市畜牧兽医队伍进行调研,普查了全市区、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实地走访了新洲、黄陂、江夏、蔡甸等6个区的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  相似文献   

16.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是乡镇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保障,更是国内畜牧兽医建设情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文章分析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重视各方面投入,完善兽医推广体系建设;重视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具体等发展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各省、市、县也相继出台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改革精神,省、市、县、乡都严格按国务院的文件进行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加大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工资待遇,有效保障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队伍稳定,强化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了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养殖业正从千家万户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规模养殖已占据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地位也愈加显现,更需要各级政府强化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是连接畜牧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而畜禽生产流通中的主要问题一直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满足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难以做到合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而建立良好的畜牧兽医新秩序和结构合理的畜牧兽医队伍,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指导生产,组织广大养殖户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与此同时,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愈加重视,兽医站作为动物防疫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是防疫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后备力量,防疫工作实施的好坏会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当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防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防疫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因此本文通过对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疾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重点,以此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是乡镇畜牧业的重要部分和基础保障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方面还是有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也对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