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浑善达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5.29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429hm2,生态赤字为2.867hm2,生态形势严峻。按照土地类型统计:1)人均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2)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草地和林地;3)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中草地、化石能源地和水域出现生态赤字,而其他土地类型则出现生态盈余。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理论的衡东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以衡东县为例,应用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4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93 2 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1.670 5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077 3 hm^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为弱不可持续发展地区,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康平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生态过渡带上,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而脆弱。为全面了解康平县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康平县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康平县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康平县人均生态足迹为3.227 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58 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69 3hm2。说明康平县当前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显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和生态形势的严峻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康平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为农产品过度消耗,需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调节能源结构,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实现康平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固原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892 5 hm2,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空间面积为1.259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633 3 hm2。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生态足迹供给,出现生态赤字,则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年统计数据,文章对法库县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法库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8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2.31hm2,生态盈余为0.47hm2。说明法库县当前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2.093646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602755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509109hm2/cap。研究表明: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为我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传统生态足迹及其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9年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法计算得到的武汉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8629hm2,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得到的武汉市人均生态赤字为2.0169hm2。这两种方法均显示武汉市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能值生态足迹法引入能量流动反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自然对人类的供给的关系,并且采用了相比于传统生态足迹法的均衡因子、产出因子更稳定的参数—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进行计算,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生态承载力数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郑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状况及资源利用效率,发现郑州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下降趋势;进而提出了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建设城市森林等防止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唐山市和承德市2011年的生态足迹,并对比分析了唐山市和承德市生态足迹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唐山市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96870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355hm2,人均生态水平处于赤字状态,赤字量为1.52515hm2。承德市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0.26692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1489hm2,人均生态水平处于盈余状态,盈余量为0.24797hm2。就各种土地类型而言:(1)人均生态足迹:唐山市水域生态足迹最大,林地和化能地次之;承德林地生态足迹最大,化能地、建筑用地次之。(2)人均生态承载力:唐山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其次是化能地和建成地,承德的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大于林地和化能地,水域最小。(3)人均生态赤字/盈余:唐山市只有耕地和建成地表现出盈余,水域的赤字量非常大,达到1.30655hm2,承德的耕地表现出盈余,其他为赤字。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9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5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尝试性地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的有关理论,参考湖北荆门市2006年统计年鉴,对荆门市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荆门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2479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0.8455hm^2,生态赤字1.4024hm^2。结果反映了荆门市的生产、生活强度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关系,佐证了荆门市现代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荆门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荆门市现代林业建设、城市生态研究、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尺度上计算其生态足迹,对古蔺河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选取折算后的具生产能力的耕地、草地、化石能源、建筑用地及水域6项指标,在收集了古蔺河流域生产性土地详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流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间的关系,寻找生态足迹较大的指标和导致生态赤字上升的因素,衡量古蔺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生态足迹是一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通过计算临汾市居民生物和能源资源的消耗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以此分析衡量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城乡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77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986hm2,生态赤字为0.1778hm2。这表明临汾市城乡居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了该地的生态承载力,其中生态足迹中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比重最大,而生态承载力中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赤字最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3272 h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增至1.7775 hm2,增长了33.9%,2000年的可利用的承载力是0.4052 hm2.cap-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200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是3.3857 hm2,到2004年减少到2.9364 hm2,说明福建省的能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在增加,说明福建省各种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均衡,更加趋于稳定。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在提高,特别是2002~2004年增幅更加明显。通过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和人均GDP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8,呈极显著性相关,说明福建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并对福建省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到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增长到2.4033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下降到0.392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0108 hm2,表明福建省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处于高度的不可持续状态。最后对福建省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可用于测定与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文章通过对承德市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地区生态足迹消减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3年承德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状态,由1995年的1.1740 ghm2/人增至2013年的2.4939 ghm2/人,增幅为112.44%;化石能源用地是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由1995年的0.2888 ghm2/人下降至2007年的0.2471 ghm2/人,降幅为16.88%,而后增加至2013年的0.3758 ghm2/人,增幅为34.25%。承德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增加趋势,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是全球及全国2008年水平的1.8倍和1.3倍,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996-2011年平均水平的53.65%、65.20%和98.66%,对减小京津冀地区生态赤字的贡献率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王学全  卢琦 《林业科学》2005,41(3):12-18
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共和县2 0 0 2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1 0 5 6hm2 ,即生态承载力阈值为1 0 5 6hm2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 6 6 2hm2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生态赤字0 6 0 6hm2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使Wackernagel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通化201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化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613 76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46 641 hm2,减去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则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45 044 hm2。这一结果反映了通化市的生产、生活强度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关系,佐证了通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迫切性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为通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描述北方沙区生态承载状况,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处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县官滩村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官滩村人均生态足迹为2.011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56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551hm^2。其中,草地的供需矛盾突出,耕地的供需基本相当,林地和建筑用地供给充足。其中供给以耕地为主,需求以草地为主,供需结构不对称。生态赤字的存在,揭示了当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鞍山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时间段内,鞍山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4.7584hm2上升到2007年的5.9996hm2,增长了近1.24倍.其中能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最大,这与鞍山市的产业结构有关.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变化不大,略有上升.2000~2007年鞍山市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数值偏大,变化趋势与人均生态足迹基本相同.结论为鞍山市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2007~2011年凤阳县的生态足迹,得出人均生态盈余由2007年的1.412hm2下降到2011年的1.263hm2,说明了近年来凤阳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根据凤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内容,规划末期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60hm2/人,生态承载力为2.013hm2/人,生态盈余为1.053hm2/人,评价区域仍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说明规划区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合理的开发,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凤阳县矿产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