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叶中含梗率对烤烟打叶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烟叶的打叶复烤质量,降低加工片叶中的含梗率,在贵州黔西南和广西伊灵复烤厂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烟叶含梗率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不同含梗率中,烤前烟叶中的大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对综合质量和油分较好烟叶的影响较小,对质量稍差烟叶的影响较大;碎片率变化不明显;含梗率和粗梗率呈下降趋势。烤后烟叶中的大片叶、中片叶和小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碎片叶小幅升高,含梗率和粗梗率显著下降,大片叶占大中片叶的比例下降。加工后烟叶的出梗率随叶中含梗率降低而升高,出片叶率降低。因此,在打叶复烤环节,建议加工上等烟叶的含梗率以1.5%、中下等烟叶的含梗率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2.
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描述性统计、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质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中片率(≥12.7 mm)和≥6.35 mm叶片率在不同品种等级地区间无明显区别;碎片率(3.18~6.35 mm)、碎末率(<3.18mm)、粗梗率和叶中含梗率差异明显;烟叶物理指标与大片率、中片率、粗梗率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小片率达到近似显著水平,其余片烟结构规格与物理指标之间无明显关系。随着烟叶拉力增大,中片率、小片率增加,大片率、粗梗率降低;随着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大,粗梗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描述性统计、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质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中片率(≥12.7 mm)和≥6.35 mm叶片率在不同品种等级地区间无明显区别;碎片率(3.186.35 mm)、碎末率(<3.18mm)、粗梗率和叶中含梗率差异明显;烟叶物理指标与大片率、中片率、粗梗率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小片率达到近似显著水平,其余片烟结构规格与物理指标之间无明显关系。随着烟叶拉力增大,中片率、小片率增加,大片率、粗梗率降低;随着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大,粗梗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打叶参数对打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框栏尺寸、打棍转速的强度、曲线和斜率对打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山东地区的B2L和C3L两个等级的烟叶进行打叶试验。[结果]3.0英寸的框栏比3.5英寸的框栏更有利于改善打叶风分后的烟片结构,大中片率、中片率、长梗率均略有提高,碎片率有所降低。3组打棍转速强度的打叶强度逐组递减,而每组当中4级打叶强度逐级增强。提高打叶机的打辊转速强度利于提高打叶风分后烟片的中片率和长梗率,并能降低叶中含梗率。不同打辊转速曲线对中片率和碎片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使DC22获得较高的大中片率和长梗率。较小打辊转速斜率能使打叶质量有所改善,并较明显地提高中片率。[结论]通过调整打叶框栏尺寸和打辊转速能有效提高烟草的打叶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中片率与打叶经济指标、叶中含梗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打叶去梗过程中大中片率与经济指标、叶中含梗率的关系,确立适宜的叶片结构控制指标,进行了不同大中片率的打叶去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大中片率的提高,出片率、产品得率、叶中含梗率升高,碎片比例、梗中含叶率降低,打叶造碎减少。大中片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则叶中含梗率高,过低则造碎更大,出片率更低,这对整体打叶质量是不经济的,因而应控制大中片率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和感官质量4个方面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B2F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色泽暗淡,轻质,油分少,身份薄;大片率、大中片率、中片率、叶中含梗率相对较低,而小片率、碎片率正好相反;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相对较低,而总氮、钾含量正好相反,氯含量两者接近;香气量不足,劲头、浓度小,杂气、刺激性大,余味较苦涩,燃烧性好,呈灰白色,总体使用价值较差。  相似文献   

8.
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片烟结构分布状况及各种因素对片烟结构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我国10个打叶复烤企业2006~2008年的片烟样品290份,分析了片烟结构不同年份间、不同等级间、不同批次间、复烤前后、不同打叶复烤厂间的分布及差异性,描述了片烟结构指标的变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上、中等烟的12.7mm叶片率逐年提高,小片率和叶含梗率逐年降低;不同等级间存在差异,上等烟与中等烟差异较小,下等烟的12.7mm叶片率、小片率与上、中等烟差异均显著,加工水平是上等烟中等烟下等烟;不同批次间存在差异;复烤前后差异极显著;不同打叶复烤厂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2.7mm叶片率变异程度弱,其他指标属于中等变异。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烤烟打叶加工工作科学开展,构建适宜的叶中含梗率控制指标,通过调整打叶加工中叶中含梗率,研究叶中含梗率控制对打叶加工及卷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降低叶中含梗率(由1.5%降低到1.2%),能够维持烟叶的叶片结构处于适宜水平,满足后端卷烟生产的需要,能够有效保障原烟的经济效益;降低叶中含梗率后,能有效减缓烟支卷制环节的梗签剔除压力,降低卷制烟支中的梗签含量,提高烟支中的烟丝纯净度。同时,常规烟支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5%以内时,烟支中的刺破基本可控,而细支卷烟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内,并结合卷包剔梗,烟支中的刺破亦基本可控。建议打叶复烤环节细支卷烟原料、高档卷烟原料的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下,其他卷烟原料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影响出片率的因素,进行了不同原烟含梗率、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打叶前烟叶温度和含水率对出片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烟叶含梗率升高,出片率降低;随着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的升高,出片率相应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打叶前烟叶温度、含水率的升高,出片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工业企业对叶片结构需求由提高大片率向提高中片率的转变,从改变工艺设备途径、调整打叶复烤工艺参数、改造相关设备3个方面对调控打叶复烤叶片结构的措施进行了综述,认为当前国内复烤企业对控制大片率,稳定提高中片率研究仍处在持续探索阶段,实现打叶复烤叶片结构及片型的可调、可控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考虑到复烤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存在局限性,提出了复烤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建立区域加工中心或打叶复烤研究平台、实验室或工作站,努力实现由"委托加工"向"精益控制"转变,以确保卷烟品牌原料加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工艺路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出片率基本无影响,切把头处理烟叶中片率提高,叶中含梗率、杂物比例下降,风选除杂烟叶和挑选后碎叶分离处理后杂物比例下降,切片刀数由1刀调整为2刀烟叶中片率提高,随着整线工艺流量的下降叶中含梗率略有下降,风选除杂风机频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杂物的剔除,宜设计合理的参数值。[结论]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均对烟叶纯净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片烟结构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变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对2009年10家打叶复烤厂225份样品片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得出片烟结构的核心指标是:中片率、小片率、叶中含梗率、12.7 mm片率;(2)通过层次分析确定中片率、小片率、叶中含梗率、12.7 mm片率的权重依次为:0.25、0.15、0.10、0.50;(3)结合变异分析对片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用于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温烘焙对烤烟原料物理特性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烘焙温度、氧含量和回潮水分等工艺参数,分析了高温烘焙前后6种不同复烤后烤烟烟叶原料的拉力、剪切力和黏附力、片烟面积分布和片烟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烟叶原料的拉力显著降低,黏附力显著增加,剪切力的变化趋势不一致。(2)片烟特征面积呈降低趋势,但均匀性系数因不同原料而出现差异。(3)原料的大片率显著下降,小片、碎片及碎末显著增加,但是中片比例的变化不显著。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趋势表明高温烘焙处理对烟叶的耐加工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产生特征香气时,应尽可能选择较低的烘焙温度,提高烟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片烟质量,研究了切把与未切把打叶复烤线的工艺技术及对打后片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恩施复烤厂切把生产线较常规生产线打叶、风分效果提高;打后片烟大、中片率提高、碎片率降低;低次烟叶降低13%;打后片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变好、感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润叶、打叶、回梗系统参数调整、新型异形筛应用进行研究,结合叶片结构、烟梗结构检测结果,得出一套提升打叶复烤成品长梗率的关键参数模型,有效提高烟叶来料与设备工艺参数的匹配性,有利于提高打叶风分后的叶片和烟梗质量,提升成品长梗率,为复烤设备的调试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打叶复烤后不同尺寸片烟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卷烟工业配方模块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个浓香型烤烟模块打叶后片烟为研究对象,从常规化学成分、糖类物质、多酚类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打叶后大片烟(直径(D)25.40 mm)、中片烟(12.70D≤25.40 mm)、小片烟(6.35D≤12.70 mm)、碎片烟(2.36D≤6.35 mm)、碎末烟(D≤2.36 mm)以及混合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结果】(1)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氮碱比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2)葡萄糖、果糖、糖类物质总量和蔗糖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前三者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3)绿原酸含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差异,芸香苷、莨菪亭和多酚类物质总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无显著性差异,绿原酸含量随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4)苹果酸、2,4-庚二烯酸、柠檬酸、油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苹果酸、柠檬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减少。(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片烟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碎末烟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内在化学品质较差。(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尺寸片烟分为3类:混合片烟和小片烟聚为一类,大片烟和中片烟聚为一类,碎片烟和碎末烟聚为一类。【结论】打叶后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片烟和中片烟具有较好的品质,可以作为中高档卷烟产品的原料;碎末烟的烟叶质量特性相对较差,可作为烟草薄片;聚类分析聚为一类的烟叶,质量特征具有相似性,可解决部分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广昌晒红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昌"黑老虎"晒烟具有成熟慢、成熟度难把握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试验选取上部叶和中部叶分别设置4个不同成熟度处理,研究其对晒红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叶的含梗率以及中部叶的含梗率、叶片厚度和拉力均以适熟较好,上部叶的叶片厚度和拉力以尚熟较好;上部叶总氮含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总糖和还原糖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钾的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部叶总糖、还原糖以及钾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先升高后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在适熟时达到最大值;从感官质量来看,上部叶和中部叶最适宜的成熟度均为适熟。总的来说,中部叶和上部叶均可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工艺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三明烟叶为载体,研究不同打叶框栏形状对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形状的打叶框栏对叶片结构影响特别明显,采用六边形框栏替代菱形框栏,大片率降低13%,中片率提高12%,叶含梗下降0.5%。叶片结构均匀性提高,变异系数小于5%。[结论]一级、二级打叶使用六边形框栏比使用菱形框栏打后叶片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