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葛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通过室内蚯蚓养殖试验,研究了新鲜葛渣、腐熟葛渣及鲜葛渣与牛粪不同配比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蚯蚓堆制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并利用种子发芽实验判断蚯蚓堆肥效果.结果 表明,纯鲜葛渣和纯腐熟葛渣不利于蚯蚓生长和繁殖.蚯蚓在鲜葛渣和牛粪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的物料更有利于蚯蚓繁殖.不同物料经蚯蚓堆肥处理后,总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总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种子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升高,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经蚯蚓堆肥处理后的总养分含量为102.2 g·kg-1,比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高出57.7%.研究表明,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葛渣肥料化利用中,采用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进行蚯蚓堆肥,资源化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渣对平菇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中药渣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选取药渣废弃物青冈子壳、刺梨果渣、淫羊藿(药渣)、丹参(药渣)、淫羊藿(药渣)+刺梨果渣为不同基质(菌糠),探讨其对平菇子实体中粗多糖得率、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淫羊藿药渣为基质,平菇粗多糖得率与含量最高,分别为9.49%和60.47%;以淫羊藿+刺梨为基质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当平菇多糖浓度为10mg/mL时,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89.43%,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5.8%。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淫羊藿药渣栽培平菇生长情况和改善贵州淫羊藿废弃药渣资源的再利用问题,采用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平菇菌株,将不同比例的淫羊藿药渣添加到栽培料中,并与玉米杆栽培料进行对比,比较各处理条件下平菇菌丝性状、发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等差异。结果表明:以淫羊藿药渣为主基质,配方为淫羊霍54%、玉米面3%、普钙10%、石灰3%、玉米芯15%、麸皮15%的T3处理栽培平菇其产量指标表现较好,生物学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法处理绿化废弃物与牛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混合物进行好氧-蚯蚓结合堆肥处理。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60 d后,按0(T1),2%(T2),4%(T3),6%(T4),8%(T5),10%(T6)的质量分数在绿化废弃物中添加牛粪,并加入蚯蚓,继续蚯蚓堆肥60 d,以无牛粪无蚯蚓的绿化废弃物堆肥作为对照(T0),最终将堆肥产品用作基质进行美丽竹芋Calathea veitchian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T1~T6)产品在营养元素含量和美丽竹芋生长量上显著高于对照(T0)。不同蚯蚓堆肥处理中,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在蚯蚓存活率、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堆肥产品营养元素含量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美丽竹芋生长(株高、冠幅、叶片数、鲜质量)上均显著高于纯绿化废弃物处理(T1)。在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T2~T6)中,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在蚯蚓生长量、繁殖率、产品质量指标和美丽竹芋生长指标上优于其他处理。可见,利用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绿化废弃物处理,其中以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蚯蚓堆肥处理对不同物料农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蚯蚓堆肥前后进料和出料的主要农化性质的变化。[方法]蚯蚓堆肥处理不同比例的牛粪、药渣、污泥、枯枝落叶。[结果]pH趋于中性,EC增加;与进料相比,出料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除30%牛粪+70%污泥处理外)表现出下降趋势;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0~101.8%,13.6%~57.2%;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增幅为6.9%~33.7%;蚯蚓堆肥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进料相比都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2个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最多。蚯蚓堆制处理后,总体上各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大于对照(100%牛粪)。[结论]经过蚯蚓堆肥处理后,整体上能使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适用于淫羊藿药渣总氨基酸分析的快速定量方法,并提高其利用率,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值作为对比参照,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药渣总氨基酸水解液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茚三酮显色法测得淫羊藿药渣中总氨基酸含量为6. 12%,介于其他2种方法测定值之间;淫羊藿药渣总氨基酸制备工艺优化条件如下:盐酸浓度为6. 0 mol/L,水解时间为23. 4 h,水解温度为115℃。由结果可以看出,茚三酮显色法适用于淫羊藿药渣中总氨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后,氨基酸提取率为6. 50%,有效提高了淫羊藿药渣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旱地施用牛粪堆肥、蚯蚓粪、复合肥及化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牛粪堆肥、蚯蚓粪的小白菜,平均鲜重分别比施用化肥减少了60.2%和75.2%,但施用牛粪堆肥及蚯蚓粪能显著地提高小白菜可溶性糖的含量并降低硝酸盐的含量.特别是蚯蚓粪的施用,小白菜可溶性糖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复合肥、化肥处理增加了159.9%和65.5%,而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36.4%和47.5%.施用牛粪堆肥及蚯蚓粪可明显地改善小白菜的品质,但其产量水平较低,生产种植中需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生化尾渣的资源化利用是餐厨垃圾生化处理后的新难点,针对餐厨垃圾生化尾渣中的高盐分和低腐熟度问题,本研究以脱硫石膏和骨炭作为添加剂,探究脱硫石膏与骨炭对餐厨垃圾生化尾渣蚯蚓堆肥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其对蚓体生长及蚯蚓堆肥基本性状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和骨炭添加均可促进蚯蚓生长繁殖,且骨炭添加下蚯蚓生长状况相对更优;蚯蚓处理可降低蚯蚓堆肥pH而提高其电导率(EC)和总养分含量;骨炭较之脱硫石膏添加下所获蚯蚓堆肥pH、总养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而其EC、脲酶(UA)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则均降低。腐熟度变化表明,蚯蚓活动和骨炭添加均可降低堆肥中C/N和NH+4-N/NO-3-N,增加其腐殖质(HS)、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GI)。因此,在餐厨垃圾生化尾渣中添加骨炭进行蚯蚓堆肥以降低盐分和提高腐熟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种蚯蚓生长繁殖情况和最适有机物料,探究蚯蚓对赤红壤碳氮磷素迁移转化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壮伟远盲蚓(Amynthas robustus)和南美岸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接种至添加不同有机物料(牛粪、蘑菇渣)的赤红壤处理中。【结果】90 d培养期内,在25℃、湿度40%的培养条件下,添加5%牛粪和5%蘑菇渣的处理中两种蚯蚓生物量均显著高于100%土壤处理;在5%牛粪处理中南美岸蚓培养30 d时数量明显增加。培养90 d后,在100%土壤处理中,蚯蚓活动提高了土壤pH(P0.05);而在5%蘑菇渣的处理中,蚯蚓活动降低了土壤pH(P0.05)。在100%土壤处理中南美岸蚓活动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28、0.16、0.03 g·kg~(-1),而壮伟远盲蚓活动使三者含量降低。在添加5%牛粪处理中蚯蚓活动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降低。在添加5%蘑菇渣的处理中蚯蚓活动使三者含量增加。在100%土壤、5%牛粪、5%蘑菇渣的土壤处理中,南美岸蚓作用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84.85%、72.04%、85.71%,壮伟远盲蚓作用后下降更显著分别为87.88%、87.10%、93.23%(P0.05)。在100%土壤处理中,南美岸蚓活动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39.29%、66.63%(P0.05)。【结论】5%牛粪和5%蘑菇渣的土壤处理分别可作为内栖型蚯蚓南美岸蚓和壮伟远盲蚓人工饲养的培养基质。南美岸蚓和壮伟远盲蚓对碳氮磷素迁移转化特征与外源有机物添加与否、添加种类和蚯蚓的品种相关。未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处理中,只有南美岸蚓活动有助于的赤红壤碳氮磷素的储存。添加高碳氮比(C∶N为25.3∶1)蘑菇渣处理中,两种内栖型蚯蚓活动均有助于碳氮磷素在土壤中的储存,添加低碳氮比(C∶N为14.9∶1)牛粪土壤中,其活动促进了相关元素的分解。壮伟远盲蚓对活性碳库的影响显著高于南美岸蚓,但后者对于有效氮磷元素的影响更显著。利用食土内栖型蚯蚓进行土壤修复工作,需综合考虑其生长、繁殖条件和特征以及对土壤质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异质性生境中淫羊藿克隆构型,初步分析环境因子对淫羊藿克隆生长的影响及克隆构型可塑性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生境中相对光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淫羊藿的克隆生长影响较大,土壤pH值对其影响较小。建立了淫羊藿克隆构型可塑性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程。淫羊藿以地下根茎为克隆器官进行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有着较强的克隆构型可塑性。保护淫羊藿地下根茎,以及生境中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淫羊藿的克隆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产能过剩及设施菜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拟建立"有机物料还田+蚯蚓"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并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通过2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牛粪的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施用腐熟牛粪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分别提高菠菜产量32.78%~37.23%和18.70%~44.26%。而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提高菠菜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降低了菠菜中Cu、Pb和Zn含量。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赤子爱胜蚓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有机物料种类有关,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是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牛粪不作处理(CK1)、添加稻草和EM菌剂(CK2)、添加EM菌剂(T1)以及添加84消毒液(T2)预处理对蚯蚓堆肥中蚯蚓生长繁殖、微生物数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蚯蚓堆肥60 d后,84消毒液预处理的蚯蚓总产量最高(10.7 kg/m3),比CK1提高70.9%,比CK2提高44.4%,并且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堆肥初期增加倍数也是最多的,其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了34.37倍。牛粪不同预处理蚯蚓堆肥的pH都是由碱性逐渐向中性变化,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呈现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硝态氮和发芽指数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84消毒液预处理后蚯蚓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最多,为32.8%,堆肥结束时发芽指数最大,为83.1%。84消毒液预处理改变了牛粪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减少硫化氢、氨气等臭气物质的产生,更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影响了堆肥前后养分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开展蚯蚓消解秸秆与新鲜牛粪混合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10%~30%的秸秆可显著提高蚯蚓对混合物的消解速率。掺入10%和20%秸秆的处理蚯蚓生物量的增长速率显著高于掺入50%秸秆的处理。掺入10%~50%的秸秆均能显著提高蚯蚓转化牛粪与秸秆混合物形成有机肥的速率。蚓粪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随着掺入秸秆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全氮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单纯采用牛粪相比,当掺入秸秆比例达40%和50%时,蚓粪全磷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最适的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室内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同时以不接种蚯蚓的未腐熟牛粪和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为对照,研究了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显著增加了未腐熟牛粪国矿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了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脲酶的活性,对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赤子爱胜蚓处理的牛粪中细菌在短期内(15d内)数量显著增加,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蚯蚯处理产物与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对照相比较,矿质氮和速效钾要高于腐熟牛粪,但速效磷无显著差异;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自然腐熟牛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高于自然腐熟牛粪,但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牛粪预处理对蚯蚓堆肥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牛粪不作处理(CK1)、添加稻草和EM菌剂(CK2)、添加EM菌剂(T1)以及添加84消毒液(T2)预处理对蚯蚓堆肥中蚯蚓生长繁殖、微生物数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蚯蚓堆肥60 d后,84消毒液预处理的蚯蚓总产量最高(10.7 kg/m~3),比CK1提高70.9%,比CK2提高44.4%,并且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堆肥初期增加倍数也是最多的,其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了34.37倍。牛粪不同预处理蚯蚓堆肥的pH都是由碱性逐渐向中性变化,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呈现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硝态氮和发芽指数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84消毒液预处理后蚯蚓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最多,为32.8%,堆肥结束时发芽指数最大,为83.1%。84消毒液预处理改变了牛粪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减少硫化氢、氨气等臭气物质的产生,更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影响了堆肥前后养分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对象,用典型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为基质直接饲养蚯蚓,研究不同配比木薯渣与牛粪复合基质对蚯蚓平均增质量、生长率、日增质量倍数、产茧量、孵化率等生长繁殖指标及处理前后基质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可以直接对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进行生物处理,A6组最适合蚯蚓生长,A7组最适合蚯蚓繁殖;蚯蚓处理后复合基质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A7组速效磷含量增幅最大,且增幅与牛粪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A2组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A7组碱解氮含量增幅最大。综合比较可知,A7组(90%牛粪+10%木薯渣)不仅能使蚯蚓生长繁殖效果更好,而且能最大程度提高物料的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蚓粪与等体积的猪粪堆肥、菇渣堆肥和中药渣堆肥配合对不结球白菜育苗、产量以及基质矿质态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的开展度、叶片数、茎粗、株高和壮苗指数等育苗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菇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育苗指标与未加堆肥的对照差异不显著,与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育苗指标低于对照。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菇渣、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中NH+4-N和矿质态氮含量下降。与菇渣、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NO-3-N含量下降,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NO-3-N含量增加。结论:蚓粪与猪粪堆肥等体积配合能增加氮素供应,满足幼苗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要,促进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增加,各项育苗指标表现较好,有利于不结球白菜培育壮苗和提高产量,可用于蔬菜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9.
蚯蚓对有机肥(牛粪)中铬镉铅金属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大部分杀虫剂和重金属都具有富积作用。本试验采用外源添加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蚯蚓对牛粪中Cd2+、Cr3+、Pb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蚯蚓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牛粪中的Cd2+、Cr3+、Pb2+三种金属离子均有生物富集作用,蚓体在10~20d时会出现第一个金属含量高峰,随后体内金属含量有大幅的减少。在蚯蚓粪中金属含量在10~20d时会出现第一个金属含量低谷,随后蚯蚓粪内金属含量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对于牛粪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及其接种密度对土壤物理指标、pH、养分指标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华南地区水浇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无蚯蚓对照土壤(CK)、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1: 20条,约10 g)、高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2: 40条,约20 g)、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1: 2条,约10 g)和高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2: 4条,约20 g),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pH、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结果】与CK相比,各蚯蚓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砂粒含量(P<0.05,下同),并显著提升土壤的粉粒和黏粒含量,然而相同密度下不同生态类型及相同生态类型下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机械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接种参状远盲蚓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更高,电导率、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更低。高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2种生态类型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而接种参状远盲蚓也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及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有机碳、碳氮比更高,有效磷含量更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黏粒、粉粒含量均有提高;接种高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碳氮比、有机碳、粉粒和黏粒含量,接种低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砂粒和有效磷含量;赤子爱胜蚓处理的阳离子交换性能、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参状远盲蚓处理的pH、碳氮比和有机碳含量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接种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质量。【结论】在华南地区水浇地的生态管理上,选择接种低密度的表栖型赤子爱胜蚓有利于改变土壤质地并提升土壤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