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学宁 《南方农业》2008,2(5):47-47
白黄瓜为黄瓜的一种,包括的品种很多,如肥城白黄瓜、湘园一号、周白2号、吉兴旱白黄瓜等.白黄瓜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均优越于一般品种.生长势强,主侧蔓均能结瓜,有光泽,白刺有瘤,腔小肉厚,长20~30 cm,单瓜重300~400 g,口感脆甜,清香,外观佳,品质优,适宜生食和凉拌.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33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材,通过苗期接种和成株期自然发病,调查黄瓜种质的生态类型、性型、瓜皮色、瓜形、瓜刺色、瓜瘤大小、瓜刺瘤稀密及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3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3份,占9.09%;抗病种质占33.33%,中抗种质占21.21%;感病种质占30.30%,高感种质占6.06%。具有欧洲温室型亲缘关系的种质较华南型种质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黄瓜抗枯萎病,皮色较绿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较强,无瘤黄瓜较中瘤和大瘤黄瓜抗枯萎病,瓜刺瘤密种质较刺瘤稀的抗枯萎病。利用其中6份黄瓜自交系配制6份杂交1代,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1代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均值与强抗病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没有发现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3.
负压灌溉对黄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型负压灌溉,研究了不同供水负压和氮肥水平对黄瓜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压灌溉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改善黄瓜品质。与常规灌溉水氮处理(W1N1)相比,负压灌溉水氮处理(W2N1和W3N1)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69.3%、20.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49.8%、165.6%;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2.3%和23.7%;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得出,影响黄瓜品质的关键因子依次为:果实内质因子(45.38%)、果实数量因子(36.32%)和商品瓜率因子(21.10%),说明黄瓜果实的营养成分是影响果实品质最主要的因子,再次为果实数量和商品瓜率因子。综合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黄瓜产量、水氮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推荐W2N1和W3N1两个处理即供水水头为-5 k Pa、-10 k Pa,施氮量(N)为0.3 g/kg为较适宜水氮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假劣玉米种子为辅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研究了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绿洲温室黄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各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温室黄瓜株高、叶片数量、产量性状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内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的A3处理,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黄瓜结瓜的初期、中期、末期均为最高,不同生长时期各处理对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均为中期>末期>初期;A3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且果实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因此,绿洲温室黄瓜适宜的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  相似文献   

5.
对4个茄子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安吉拉、10-702、火金刚这3个品种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综合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泸西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氮肥施用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减氮条件下硅钙钾镁肥对水果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种水果黄瓜("碧禧"和"夏之光")为试验材料,在大棚中设置正常施氮和减施30%氮量2个氮水平下的8个处理,重复3次.采收后测定水果黄瓜果实的小区产量、计算氮肥利用率,测定土壤碱解氮和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7.
有棱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有棱丝瓜10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瓜长、单瓜质量等2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瓜形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收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坐瓜节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瓜质量2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且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812。因此,可以作为有棱丝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节瓜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5个节瓜亲本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单瓜重、瓜长、肉厚、雌性率、早熟性、病毒病抗性、瓜形指数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性状遗传均属加性-显性模型;早熟性、瓜形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雌性率、瓜长、瓜形指数表现不完全显性;单瓜重、抗病毒病表现超显性;单瓜重、抗病毒病、肉厚的显性基因表现增效,早熟性、雌性率、瓜长、瓜形指灵敏的隐性基因表现增效;单瓜重与瓜长、肉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6952、0.7210),瓜长与瓜形指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0.8979)。  相似文献   

9.
对引进5个朝天椒新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野山椒雷姆植株长势旺,产量高(705.00 kg/667 m2),抗病性强,果实商品性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红香,单生,早熟,生育全期较长,果较长,产量较高(487.30 kg/667 m2),开展度良好,总体表现较好,商品外观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郁金香产量中等,果长,鲜果最重,开展度较小,但果面光滑,果形美观,易为市场接受;认为这3个品种值得作为广西主栽朝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瓜果实苦味(B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与黄瓜果实苦味(Bt)基因紧密连锁的插入缺失(Indel)标记,本研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果实苦味和果实不苦的高代纯合自交系46GBt和931为亲本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明确了黄瓜果实苦味性状遗传是符合单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同时在完成Bt基因初步定位和双亲重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双亲在初步定位区域的序列差异,设计了7对InDel标记.通过对含有184个单株的F2群体分析,获得了与Bt基因连锁距离为0.8 cM的Indel标记Bt-InDel-1.利用不同于本研究且包含58个单株的黄瓜F2群体材料对Bt-InDel-1的验证分析表明,该标记检测的正确率达到94.8%.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无苦味黄瓜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及Bt基因精细定位.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施用CO2气肥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日光温室内对黄瓜施用工业生产尾气瓶装CO2气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结瓜初期至结瓜盛期结束施放的效果最佳,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9%和27.1%,由于施用CO2后增强了黄瓜光合作用,使植株健壮生长,抗病性能明显增强,减少了防治病虫害的费用及由此造成的污染。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钾肥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研究钾对籽瓜与瓜籽的经济性状、瓜籽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改善了籽瓜的单瓜重、单瓜瓜籽重、单瓜产籽数、产籽率、瓜籽百粒重、纵、横径及出仁率;施钾提高了籽瓜产量,与不施钾比较,施钾后,瓜籽产量增加157~230kg/hm^2,增产幅度9.2%~13.5%;施钾提高了籽瓜的产值与纯收入,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后,新增加产值942~1375元/hm^2,新增加纯收入818—1104元/hm^2,边际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籽瓜最高产量与最大利润的钾用量为135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川翠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苯脲型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噻苯隆(TDZ)对黄瓜果实生长、品质及内源激素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TDZ处理的花后3~6d内黄瓜日均增长量增加35.71%;采收时单果鲜重、座瓜率分别增加27.09%和7.23%,畸形瓜率降低75.51%,且对...  相似文献   

14.
施用钾肥对温室黄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温室田间试验,研究施K2O 0、240、480、720、960 kg/hm2等5个钾肥处理对津春3号黄瓜光合特性、产量、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2O 720 kg/hm2时,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施K2O 240 kg/hm2,黄瓜的叶面积和叶数最大。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黄瓜的光合作用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过程,钾肥量与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式为y=-4.160+4.5307x-0.6693x2,r=0.9470**。施钾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钾肥量与叶绿素含量增量SPAD值关系式为y=-6.66+7.406x 8-0.97x2,r=0.9836**。施用钾肥对黄瓜的前期结瓜作用明显,前期施用钾肥,结瓜数量和产量增加显著。施用钾肥黄瓜增产14.7%~53.5%;施K2O 720 kg/hm2时,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施用钾肥使黄瓜提前结果,并延长了黄瓜的结果期。施用钾肥改善黄瓜品质,在K2O 240~720kg/hm2范围内,随着K2O量增加,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逐渐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化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试验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以蛭石∶鸡粪=2∶1为基质配方,研究了有机基质栽培结合追施化肥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较多的两个处理的黄瓜株高、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较高,结瓜习性也较好,叶片光合速率也较高,黄瓜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也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果实硝酸盐含量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NO2--N和NO3--N含量和土壤NO3--N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上,施N400kg.hm2和P2O5250kg.hm2,黄瓜生长期间,NO3--N含量变化与黄瓜的生长发育阶段关系密切,黄瓜结瓜前020和2040cm土层NO3--N含量较高,随黄瓜生长速度加快和结瓜盛期的到来,土壤NO3--N含量降低;黄瓜收获后,NO3--N含量又有增加。不同施肥种类比较,施用化肥40160cm土层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最大,施用沼肥其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化肥,而施用有机肥(牛粪)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沼肥。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有机钾肥,可以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从而降低土壤剖面0200cmNO3--N的累积。使用沼肥、叶面肥的黄瓜产量都明显高于不施肥和NP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黄瓜作为我国常见的蔬菜,市场需求量较大.提高黄瓜产量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提高黄瓜产量,并保障黄瓜质量,对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展开研究,从准备阶段、定植阶段、田间管理阶段介绍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针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瓜蚜、卷球鼠妇等常见病虫害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质是黄瓜生长的基础,对其产量品质影响巨大,为得到戈壁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高品质黄瓜生产的最适基质配比,以当前生产中常用基质配比为对照,研究了5种不同配方的基质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品质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黄瓜生长生理及产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配方为腐熟牛粪、粉碎玉米秸秆、菌渣、草炭、蛭石体积比为3∶2∶2∶2∶1的基质栽培时,黄瓜叶片最大量子产额(Fv/Fm)与生长潜在活性(Fv/Fo)的值最大,分别为0.76、3.18;黄瓜株高196.15 cm、茎粗0.92 cm、叶片数38.31片、单株结瓜数17.65个、单株产量3.58 kg、折合产量155 508.90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采用该基质配比时黄瓜果实的Vc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7.28、19.83 mg/g FW;硝酸盐含量最低,为78.94 μg/g FW。可见,使用腐熟牛粪、粉碎玉米秸秆、菌渣、草炭、蛭石体积比为3 ∶ 2 ∶ 2 ∶ 2 ∶ 1的基质配方时黄瓜综合表现最佳,产量及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不同栽培季节温室黄瓜结果期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结果期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较10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而言,春茬和秋茬均单瓜重增加、品质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水果输送过程中定向机理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果的定向技术在水果的机械化加工过程中以及机械化分级、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杏果实沿接缝线准确切分,必须首先对杏果实进行定向。本文以刚体动力学为基础,对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利用李雅普诺夫V函数稳定性研究分析表明,水果在原点是稳定的;应用ADAMS软件对定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得出椭球绕着最大惯性矩主轴的旋转是稳定的;并通过专用试验装置对新疆多种杏子进行定向试验,得出当杏果实的长径转动惯量与骑径转动惯量的比较大时,定向的成功率较高,最高可达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