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笑寒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28-230+233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对于治理农村地区人口贫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产业融合程度低、旅游扶贫规划滞后、产品同质化、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偏低、旅游扶贫精准度不高等诸多困境。因此,“后扶贫时代”应当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区域旅游扶贫规划布局,通过旅游与文化融合实施差异化开发,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已经成为促进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共享发展理念下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动力机制以及参与路径相关理论出发,分别根据动力机制、政府政策、市场机遇以及企业发展和参与路径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居民思想素质、助推产业发展以及改善农村环境,提出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基本理论假设,再以W公司的旅游扶贫案例,逐一验证理论假设。本文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后,提出提升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重视度大大提高。对此,政府专门成立了扶贫办等相关的工作小组,并且与国家旅游局共同合作,对于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开展全面工作。从现在的状况来看,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具有深远的参考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并且成为我国精准扶贫中占比较高的一种方案。本文是以我国精准扶贫为背景,主要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对于旅游扶贫的精准识别,通过探讨等方式方法,找到问题,并且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且结合现状,展望未来,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政策,与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潜力进行分析,对于旅游扶贫项目进行了准确识别,分析了旅游扶贫项目的利与弊,以及如何使贫困地区快速发展起旅游业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扶贫先扶志,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遵循。2018年以来,河南省把扶贫扶志工作纳入14个脱贫攻坚重大专项行动,着力破解一些群众“贫在精神、困在意志”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消极现象逐渐消失,“勤劳脱贫光荣,摘帽生活幸福”的积极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走上脱贫致富路。  相似文献   

6.
彭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153-155
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供给和治理现状,以精准扶贫的制度环境与行动者的互动为线索,研究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不仅受制于科层制下的层层加码中的政府政策和政治过程,也受制于非正式制度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勤俭持家和自强不息的社会文化因素消解的影响,由此构成上级政府要求和基层执行扶贫政策之间的张力。治理、纠正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提高精准扶贫的治理质量需要完善地方政府扶贫政策,对精准扶贫中的“等靠要”行为更需要建立反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熊涛  刘文江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7-10,94
为了厘清四川省扶贫政策治理的特征与倾向,利用文本分析法,对2010—2020年四川省11份政府工作报告与77份扶贫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借助计算机文本分析技术,绘制关键词词云图,直观地识别出地方政府扶贫政策治理的特征与倾向.结果表明:四川省扶贫政策主要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支持、驻村帮扶、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的使用文化旅游、科技扶贫、多种扶贫方式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扶贫政策主要是以通知、意见和办法等官方行政公文为主,扶贫政策文件逐渐规范化、制度化,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扶贫效益的利益获得者,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居民参与对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村为案例地,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旅游开发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多数当地人认同旅游业有助于减轻贫困,改善了社区的居住环境,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由于居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与资本的不足、加之旅游景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居民无法深入参与旅游发展中,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方利益的冲突。面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低迷态势,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景区开发商需采取多种"自觉"行动,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程度是决定其对旅游扶贫的态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黄水镇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影响和消极经济影响的感知强烈,对消极自然环境影响的感知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利大于弊,对旅游扶贫现状表示满意,认为当地政府在旅游扶贫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的人口学统计特征、与旅游业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与态度倾向.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农村弱势群体自发成立的互助合作组织,与农户关系密切,具有天然的益贫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贵州省开展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从毕节市合作社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合作社与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显示,毕节市合作社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空壳社"严重、内部分配不均衡、益贫性不足等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强思想引导、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分配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民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现有25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我们研究该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的发展对策,并建议:①加强六大中心城市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②重点扶植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药材种植和药品生产的、旅游(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等类型扶贫龙头,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③采用“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旅游扶贫实践先后经历了传统旅游扶贫阶段与旅游精准扶贫阶段,目前进入后扶贫阶段。相应阶段的旅游扶贫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地域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与差异。厘清不同阶段旅游扶贫研究的特点,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旅游扶贫研究的脉络,为后扶贫时代的旅游扶贫研究走向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成功收官的重要支撑,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实施主体间区块分割、工作衔接困难,社会力量薄弱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政策的力量是不够的,可以国家政策为主体,构建农村健康扶贫信息系统、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五位一体"健康扶贫联动系统以及农村贫困居民健康培训系统,形成 "1+N"健康管理新模式,使当地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农村贫困居民"五位一体"联合互动,形成上下领导、多向反馈、信息共享、共同作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在精准脱贫中发挥扶贫带贫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五个方面总结提出了“雪原模式”;对雪原公司能够发挥扶贫带贫重大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中,消费扶贫措施为解决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乡村振兴下如何巩固消费扶贫成果、如何有效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总结了陕西消费扶贫产品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消费扶贫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乡村振兴下消费治贫策略的调整,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领域:旅游精准扶贫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旅游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旅游精准扶贫的其他研究。而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及旅游精准扶贫的绩效考核与评估等研究涉猎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 富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四川革命老区在物质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精 神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精神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实现扶 贫“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针对四川革命老区群众精神贫困的现状,扶贫从扶“志” “智”“制”“职”等角度出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老区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四川革命 老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22-126
旅游扶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的概念、内容、模式、绩效评估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今后的旅游扶贫研究提出了展望:即在旅游扶贫概念上,应加强与可持续战略的融合,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综合考虑,对旅游扶贫与旅游精准扶贫概念深入研究,统一定义。在旅游扶贫内容上,加强旅游精准扶贫与以贫困人口为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在旅游扶贫模式上,要在以加强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贫困区的特点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模式多方式推动旅游扶贫的发展。在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上,要把握深度贫困区,从贫困人口的角度评估旅游扶贫的效应,加强对贫困人口利益、贫困人口参与度等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陕西秦巴山扶贫区域是全省贫困人口的主要所在地,贫困发生面广,贫困发生率高.但秦巴山扶贫区域具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深厚等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了秦巴山扶贫区域的贫困因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出秦巴山扶贫区域的乡村旅游扶贫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中国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扶贫战略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对于精准扶贫阶段主要依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许多革命老区来说,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其旅游扶贫的对象更为复杂,在旅游扶贫识别、帮扶与考核中面临诸多的困境,通过构建旅游扶贫识别标准体系、按需帮扶与综合考核等措施,以期提升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