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罗望子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天麻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罗望子胶和壳聚糖浓度,载体与天麻素比、水与油相比对微球质量的影响,对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及形貌表征,并测定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罗望子胶浓度2%,壳聚糖浓度1.4%,载体与天麻素比为15.83:1,水与油相比为3:1,此条件下微球包封率为74.68%,栽药量为1.64%。形貌分析表明微球尺寸分布均一,粒径为103.6纳米左右。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悬浮种衣剂理化指标改变与持效期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将壳聚糖分别按照0.5%、1.0%、1.5%、2.0%的用量加入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中,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理化指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对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壳聚糖能明显的改善指标性质,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研究结论:壳聚糖通过改变悬浮种衣剂理化性能来影响有效成分释放,在成膜时间和剂量的释放上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使原药的功效得到明显的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罗华丽  张秀娟  杨毅  贾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48-6549,6619
[目的]研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以及其对动物皮内的刺激影响,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CS微球,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微观形态,研究微球理化特性受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影响,并将壳聚糖微球进行兔子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优化得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为壳聚糖醋酸质量浓度0.3 g/L,Span80为油相体积的8%,油水相体积比3∶1,交联时间1 h。该壳聚糖微球不会对兔子产生损害。[结论]壳聚糖微球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求,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茶皂素脱色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 g壳聚糖微球在5 mL 2.0%的戊二醛溶液中交联,固定5 mg茶皂素脱色酶,最终获得的酶活回收率为65.94%。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3.5,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以及保存稳定性都明显优于游离酶,该固定化酶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具有良好的水溶、分散、增稠、保水和成膜性能,可用于药品的包衣,本试验将其用于种子包衣用成膜剂,采用标准测试方法,设置4个不同HPMC添加浓度,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发芽率等。结果表明,添加5%HPMC成膜效果最佳,成膜时间6 min,包衣均匀度98.5%,脱落率为2.8%,7 d发芽率为90.1%,说明HPMC可作为玉米种子的包衣成膜材料。  相似文献   

6.
常晓春 《农学学报》2015,5(10):60-63
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共混),克服单一高分子成膜剂的缺点,通过壳聚糖和黄腐酸不同结构成膜剂的复配,改善悬浮种衣剂附着在种子表面包膜牢度,控制和调节悬浮种衣剂在膜内活性成分释放速率。采用恒重法测定速干性、玻板成膜法测定成膜性等测试方法,测试高分子复配成膜剂影响悬浮种衣剂中的理化测试指标如成膜性、脱落率、均匀度、发芽率等。试验证明:1.0%壳聚糖和3.0%黄腐酸复配成膜剂效果俱佳,通过复配高分子成膜剂改善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性能指标,优于单一成膜剂的包衣效果,很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得到更加稳定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把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壳聚糖的大分子链进行交联,破坏壳聚糖大分子链的规整结构,增强壳聚糖的亲水性,改善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壳聚糖大分子链的羟基和氨基,在壳聚糖大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交联点,同时网络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壳聚糖(CS)交联水凝胶。最后,考察交联剂的用量对凝胶溶胀度和脂肪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SEM照片观察到PVP/CS交联凝胶表面呈微相分离。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凝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胀性,当交联剂的用量为2.5 ml时,凝胶的溶胀度最大。[结论]壳聚糖交联聚维酮凝胶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比起单纯的壳聚糖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包衣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0.25%、0.5%壳聚糖对萝卜品种翘头青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和未包衣的种子分别于20℃在不同浓度(0、25、50、100 mmol/L)的NaC l溶液中培养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耐盐指数和植株中可溶性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衣处理可以提高萝卜种子在清水或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并提高幼苗植株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 l浓度升高,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种子幼苗的耐盐指数不断提高,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相应提高,说明壳聚糖包衣处理种子可以提高萝卜幼苗耐盐性,总体上0.5 g/L壳聚糖的包衣效果好于0.25 g/L壳聚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将植酸酶固定到壳聚糖载体上,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共价结合的方法,对酶的固定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固定化的主要因素:戊二醛溶液的体积分数、加酶量和交联时间进行分析,以酶活力为指标,评价各水平间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植酸酶固定化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溶液的体积分数4%,加酶量65U·g-1,交联时间5h,酶活力1 665U。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涂膜对砀山酥梨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洪伟  刘小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37-9638
[目的]为延长砀山酥梨的保质期提供参考。[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砀山酥梨在冷藏条件下的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结果]在冷藏条件下,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阻止水分的蒸发。涂膜处理能延缓果实贮藏中维生素C(Vc)的损失,以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效果最好,浓度1.5%的壳聚糖次之。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能有效抑制酥梨的呼吸作用,减少砀山酥梨本身酸性物质的消耗;浓度1.0%的壳聚糖成膜流动性较大,保鲜效果不太好;浓度2.5%的壳聚糖较黏稠,阻碍外界O2的进入,从而使其总酸含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砀山酥梨总糖含量下降速度最慢,保鲜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延长砀山酥梨的保质期,以浓度为2.0%的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周苏闽  王红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05-3707,3710
以复合型凹凸棒土(CATP)作为种衣剂的成膜剂,分别按照质量分数1.0%、1.5%、2.0%、2.5%、3.0%、4.0%的用量加工20%福·克种衣剂制剂,测定其黏度、成膜性、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抗淋失能力等成膜性能相关指标,并经发芽试验评价了种衣剂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CATP 3.0%以下...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包衣水稻种子对水稻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水稻品种明恢63和汕优63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脱乙酰度85%的壳聚糖溶液为材料包衣水稻种子,研究包衣后对水稻发芽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壳聚糖溶液对2个水稻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最强,包衣处理后,促进了水稻秧苗的根长、株高的生长和干重的积累,提高了植株对氮、磷、钾元素的积累。此外,包衣处理后可提高水稻秧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根系活力,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有提高。可见壳聚糖包衣水稻种子有利于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对红景天苷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含有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球,制备一系列红景天苷微球,研究微球对红景天苷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浓度、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比例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球的包埋率、载药率及缓释性能有影响,而成膜反应时间对载药率和包埋率有影响,对缓释性能没有影响。缓释效果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2.5 g/mL,壳聚糖0.8 g/mL,氯化钙1.5 g/mL,成膜时间为5 min,pH值为5.5。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乳酪蛋白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微球固定木瓜蛋白酶,研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乳酪蛋白肽的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给酶量为0.4%,壳聚糖浓度为4%,加入的戊二醛(终浓度达到1.0%)交联,制备微球交联时问为3h,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酶活力最大,达167.1U/rag。水解试验结果表明,pH6.0,底物浓度4.0mg/ml,流速0.6ml/min,温度为55%的工艺条件下,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水解乳酪蛋白的水解度达43.65%。  相似文献   

15.
 以三月红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0.5%,1.0%,1.5%,2.0%的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后,进行低温自发气调贮藏,研究壳聚糖对三月红荔枝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5%处理重量损失率最小,1.5%次之; 1.5%处理的TSS最高;对照TA在第7d居中,第14d最高,此后最低;除1.0%处理外,在贮藏后的15d内,其余各处理的固酸比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肉Vc含量以1.5%和2.0%处理最高;在第13d前,1.5%和2.0%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实际应用中,1.5%和2.0%壳聚糖处理较为适合。 (2)所有处理的果肉和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与对照的明显不同;除0.5%处理在第13d前,其果肉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其它处理果肉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的或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除1.5%处理果肉CAT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外,其余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的或者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3)0.5%和2.0%处理的果皮POD活性极显著、显著高于对照或者在个别时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19d前,2.0%处理的果皮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以金美粒成膜剂为试验材料,将不同细度和不同用量凹凸棒土添加到成膜剂中,在玉米种子上进行包衣试验,测定其对成膜剂成膜时间、成膜脱落率和成膜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衣剂中添加凹凸棒土后,改变细度和用量,对成膜时间的影响都是一致的,随着凹凸棒细度和用量的增加,成膜时间逐渐延长。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凹凸棒细度越大,包衣脱落率越低,包衣均匀度越高;在一定的细度范围内,凹凸棒用量越大,包衣脱落率越高,包衣均匀度越低。凹凸棒土可以作为种子成膜剂的辅助改性成分使用,具有原料易得、容易生产、性能稳定、对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生产上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时,建议选用细度400目以上的凹凸棒土,100 kg种子包衣用量在1 500~2 000 g之间,有利于改善包衣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果胶酶进行先吸附后交联的固定化,研究吸附温度、吸附pH值、吸附时间、加酶量、戊二醛浓度、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果胶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固定化果胶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温度40℃,pH5.5,固定化6h,加酶量0.75mL/g树脂(浓度为1%酶液),戊二醛交联浓度0.1%,交联温度4℃,交联时间4h。酶学特性研究表明,固定化果胶酶在最适温度60℃,最适pH4.0下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苦楝果实甲醇提取物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甲醇为溶剂,将1OOg苦楝果实,经烘干粉碎,通过超声波提取得到苦楝甲醇提取物,以果实重量为标准,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于测定小麦的发芽率.小麦种子经过质量浓度为5%、2.5%、2.0%、1.5%、1.0%、0.5%的苦楝果实甲醇提取物处理后,发芽率有很大的差异.试验表明,高浓度的苦楝甲醇提取物对小麦发芽率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生物炭基肥包膜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乙基纤维素为成膜材料,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增塑剂,吐温80作为乳化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生物炭基肥包膜材料。以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和损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配比,最后对最优组合进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乙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5%,戊二醛用量为1.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0.6%,吐温80用量为0.4%时,制备的包膜材料物理机械综合性能最优,其抗拉强度为16.72 MPa,断裂伸长率为3.35%,吸水率为8.96%,损失率为6.35%,综合得分0.888;膜的渗透性试验预测模型表明生物炭基肥累计养分透过率达到80%的时间为98 d,满足大部分作物生长周期的肥效需求。  相似文献   

20.
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果胶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温度、pH值、时间、加酶量、戊二醛浓度、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果胶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温度40℃,pH 5.5,固定化6 h,加酶量0.75 mL,戊二醛交联浓度0.1%,交联温度4℃,交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固定化果胶酶的酶活回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