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向(土娄)土中加入不同量的硒,对玉米—小麦—小麦三年连茬及谷子三年连茬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含硒量6ppm为影响玉米生长的临界值,22ppm为影响小麦及玉米种子产量的临界值。②土壤含硒量和玉米、小麦、谷子种子内的硒含量一般成正相关。③土壤含硒量相同时,种子对硒的累积量为小麦、谷子、玉米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I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以谷子、玉米、小麦样品为实验材料,选用近代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谷子、玉米蛋白质及小麦沉淀值品质分析近红外光谱定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谷子抗旱、耐瘠,在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谷子籽粒小,在适宜的温度下,耕层土壤含水量为9%~15%时,谷子吸收本身重量26%的水分即可发芽,而高梁、玉米、小麦发芽分别需要吸收本身重量40%、48%、45%的水分.二是谷子耗水量少、水利用率高.每生产1kg粮食,谷子需水257kg、玉米需水369kg、小麦需水510kg,玉米和小麦分别是谷子的1.44倍、2倍.  相似文献   

4.
以1949-2010年河北省谷子、小麦、玉米单产数据和2002年-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谷子、小麦、玉米单产与面积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谷子单产的时空变化及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差距。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谷子单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减缓,与小麦、玉米单产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空间看,2002-2009年各县的谷子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差异比较显著。单产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区单产较低。谷子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谷子由主粮作物变为了调剂粮食作物,播种区域逐步被挤压到丘陵旱地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病虫草鸟危害严重等。提高谷子单产水平应加强谷子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谷子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力引导小米消费,研制适宜各类消费人群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南阳盆地岗坡旱地面积较大,岗坡地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等一年二熟,麦后夏谷子面积很小。因为谷子耐旱耐瘠性较强,在岗坡地种植易于获得较高产量;近几年谷子价格较高,岗坡地种植谷子也易于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南阳岗坡地区域种植谷子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谷子的生态及生长特性1.1生态特性1.1.1耐旱性。谷子是耐旱性较强的作物,但其耐旱性具有阶段性。播种后在土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8年,平定县农技推广站在岩会乡龙庄农场进行了小麦套种玉米间作谷子的试验,在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仍获得了较好收成.试验示范结果显示:667平方米产玉米400公斤,产小麦300公斤,产谷子25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玉米0.9元计算,产值360元,每公斤小麦按1.2元计算,产值360元,每公斤谷子按1元计算,产值250元,3项667平方米共计收入970元.  相似文献   

8.
重工业城市农田生态系统中Hg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太原市三大农业区布点采集成熟的农作物籽粒 (玉米、高粱、水稻、小麦、谷子)和相应的农田土壤进行Hg含量的测定 ,分析Hg在土壤和作物中的迁移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和作物中的Hg含量有显著相关 ,尤以水稻对Hg的吸收富集最强 ,玉米和谷子次之 ,小麦和高粱较弱。对太原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Hg含量进行评价 ,得出土壤Hg有轻微超标 ,其含量分别为水稻土>高粱土>玉米土>谷子土>小麦土 ,作物中Hg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9.
一、大豆的轮作方式及应用大豆适宜的前作因各地作物种植比例而异。黑龙江省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和杂粮作为大豆的前作。大豆的后作可安排谷类作物,也可安排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实践证明,豆茬小麦比重茬小麦增产20%以上,豆茬玉米比谷茬玉米增产13%,豆茬谷子比玉米茬谷子增产9%,因此,大豆茬也被称为"肥茬"。为了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种植大应该做到不重茬、  相似文献   

10.
钾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示范表明 ,当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150mg/kg以下 ,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施用钾肥后能促进植株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较大幅度增加产量 ,增产幅度为 ,玉米 8 5%~ 16 3% ,谷子10 6%~ 17 8% ,小麦 9 8%~ 16 4 % ,马铃薯 14 6%~ 2 2 3%。钾肥的适宜用量为 ,玉米 12 0~180kg/hm2 ,小麦 12 0~ 180kg/hm2 ,谷子 150~ 2 2 5kg/hm2 ,马铃薯 2 2 5~ 30 0kg/hm2 。合理施用钾肥要首先将其施用在有效钾含量低的土壤和喜钾作物上。施用方法以基施为宜 ,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鲜茧茧层含水率与干壳量是桑蚕鲜茧评级的重要指标.基于LC振荡电路的鲜茧茧层含水率测量方法,搭建了鲜茧茧层含水率与干壳量无损检测的硬件平台,利用871×872、洞庭×碧波和两广二号3个品种鲜茧完成了水分传感器的标定,利用M1级的标准砝码和JJ1023BC型电子天平完成了称质量传感器的标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控制软件设计开发.试验表明,设计开发的无损快速检测装置检测鲜茧茧层含水率的相对误差小于0.96%,检测干壳量的相对误差小于2.04%,整个系统完成两个物理量检测的时间小于2min,实现了含水率和干壳量的无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王冲  陈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74-18275,18289
阐述了基于SOC单片机的农药浓度快速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结构设计和主要部件制备,并通过与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对比试验得出,该装置对微电流测量的精度达0.01μA,最大误差小于0.19μA;检出时间小于3 min,尺寸小,适合于现场农药浓度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2期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2005—2010年),根据林分变量和林分碳储量间的关系构建了林分水平的全树碳储量预估模型,并对应不同起源选择不同的模型形式,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异方差。由于地域的不同,相同林分类型碳储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的碳储量模型基础上,利用哑变量方法构建考虑不同地域的林分碳储量模型。结果表明:区分起源的林分碳储量模型对于天然林和人工林都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R~2均大于0.94,模型评价指标中平均相对误差均在±6.00%以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基本小于10%,仅黑桦天然林为15.33%。大部分模型的预测精度在95%以上。利用哑变量方法构建的考虑不同地域的林分碳储量通用模型的R~2均大于0.94,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小于8%,预测精度都在95%以上。对于包含区域哑变量的通用模型,在满足相同的林分平均断面积条件及其他变量、参数a、c不变时,不同区域对应的参数b值越大,相应区域碳储量越大;在满足相同的林分平均高(或者林分年龄条件)及其他变量、参数a、b不变时,不同区域对应的参数c值越大,相应区域碳储量越大。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BP神经网络与SVM模型在径流预测应用中的性能特征。以降雨量为预报因子,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SVM模型对大别山黄尾河流域40 a时长的同期径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二者的预测性能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黄尾河流域BP模型模拟的总体相对误差为14.43%,合格率为77.5%,确定性系数为0.76,预报精度等级为乙级;SVM模拟的总体相对误差为12.41%,合格率、确定性系数及预报精度等级与BP模型相同。SVM模型模拟结果较BP模型而言更集中于较小的误差范围内。BP模型的累积误差>SVM模型,并且随着误差自由度的增大,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表明SVM模型的误差范围较小,误差间隔小于BP模型,模拟性能较BP模型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械手摘除苹果果袋时的图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转换颜色空间的分割算法:将RGB颜色空间的图像转换到L*a*b*颜色空间,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去噪、面积提取等处理后,获得果袋分割后的图像,并计算出果袋的重心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当果袋遮挡面积不大于果袋总面积的25%时,重心坐标水平方向误差≤10.5 mm,垂直方向误差≤8.8 mm,满足机械手进行果袋摘除的定位要求。利用该方法进行果袋图像分割可解决光照强度对图像检测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理论,以1990—2014年横县少量的、不连续的森林资源指标为时间数据序列,借助MATLAB软件分析横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有林地)、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变化,建立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到1990—2014年各指标的拟合值,除1999、2009年的活立木蓄积量拟合误差为10.14%、11.70%外,其余拟合误差都小于10.00%,拟合结果较好;检验的方差比C都小于0.35,小误差概率P=1,预测等级都为一级"好"。预测结果表明,2017—2030年森林资源除了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他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的相对变化率都低于1%,而活立木总蓄积量则相较于2017年相对净增长率分别为6.02%、17.15%、29.83%。说明近年来横县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相对得当,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传统汽车衡称重误差补偿过程繁琐、称重结果准确度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汽车衡误差补偿方法.根据汽车衡不同检定秤量段的最大允许误差确定多个子RBFNN,每个子RBFNN负责一段秤量范围的误差补偿,建立相应秤量段的称重误差补偿模型,并给出补偿模型的训练算法.将各子RBFNN并联组合,利用自适应选择网络,自动选择合适的子RBFNN,完成不同称重段的最优补偿,从而获得全量程的最佳补偿效果.仿真实验表明,这种多RBFNN补偿方法与由单个RBFNN实现全量程补偿的方法相比,子RBFNN规模小,补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并联式多轴联动的新型木工带锯送料平台加工精度较低,控制参数无法优化,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精度等问题。结合遗传算法寻优速度快和递归神经网络具有抑制不确定性因素的优点,设计一种将递归神经网络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结合的全局优化的控制策略。  方法  分析送料平台结构和误差产生来源,从而建立了相应的误差源模型;结合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RNN网络参数进而对PID参数进行优化,通过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补偿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并与传统PID、遗传算法优化PID参数和RNN网络优化PID参数3种补偿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算法下控制参数、送料平台位移与角度变化曲线,并搭建了实际电路和控制器进行实验。  结果  分析仿真结果可知:该控制策略与其他3种控制策略相比,超调量最小,响应最快,大约在0.6 s达到稳定,且其在外部干扰下,更快达到稳定,大约0.3 s达到稳定。经过该控制策略补偿后,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3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2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3°,平台轨迹曲线大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完全重合;传统PID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为6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6 mm,倾斜角误差5.5°,平台轨迹曲线与目标曲线偏差较大;遗传算法优化PID参数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4.8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5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4.5°,平台轨迹曲线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重合;RNN网络优化PID参数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4.5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4.8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4°,平台轨迹曲线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重合。  结论  该方法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且可有效补偿误差,提高其运动精度,满足驱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土壤浸出液的主要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盐分总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1996,(5):46-49
本文探讨了用测得的主要阴离子总量(C∑A)来计算土壤盐分总量的方法,并举例试算.经验证表明,这一计算方法不仅精度高,应范围也广.凡土壤盐分在0.05%~50.0%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盐渍土类别的化学组成差异影响,其计算结果与离子总量比较,相对误差均小于±10%,其中小于5%者可达90%以上.由于获取C∑A数值简便,可在基层化验室试用.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表层与深层土壤水分的转换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4-10月期间利用Trime土壤水分速测系统。测定苹果园内0-18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建立了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曲线及利用表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5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为强变异,50cm以下土壤水分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弱星中等强度变异。0—10cm和0-30cm土层与深层水分的拟合效果较差,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大于10%的占55.56%和50.00%。利用0-50cm土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预测时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10%的占88.89%.最大相对误差为12.98%,且以经验关系的预测效果最为理想。故本地区进行深层水分预测的最佳表层土壤深度为0-50cm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