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快速、方便的同时测定鱼类肌肉中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的HPLC法 ,用二氯甲烷和醋酸钠溶液提取样品中的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磷酸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紫外检测器在 2 87nm波长下检测定量。肌肉中杂峰能很好地与药物峰分离 ,空白样品添加药物 ,方法回收率稳定在 75~ 85 %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5 % ,本方法可检出的样品中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低限为 0 0 0 8μg/g。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产养殖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底泥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波法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浓缩并用流动相溶解后上机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0.01~1.00μg·m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88.2%-92.6%,精密度(RSD)为0.88%~2.67%,检出限为1.0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快捷、准确性高、重复性强,可检测出泥样中痕量的呋喃唑酮,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支气管炎鲍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3∶7)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用杯碟法测定水产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蟹(Brachyura)]肌肉中粘杆菌素的残留。结果显示,粘杆菌素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0.4~2.4μg·m L~(-1)范围内药物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0 0;在0.20μg·g~(-1)、0.40μg·g~(-1)和0.60μg·g~(-1)的添加水平下,粘杆菌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0.59%~93.39%,变异系数为3.22%~14.01%。测定低限草鱼和对虾肌肉为100μg·kg~(-1),鳖和鳗鲡肌肉为75μg·kg~(-1),蟹肌肉为125μg·kg~(-1)。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微生物法检测水产品中粘杆菌素的残留是可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农业部颁布的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QuECHERS结合UPLC-MS/MS快速测定鳜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该方法在0.1~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 8, MG和隐色孔雀石绿(LMG)在鳜肌肉中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0.10和0.30μg/kg。在添加水平分别为0.30、1.50和5.00μg/kg条件下,鳜肌肉中MG和LMG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6.40±5.34)%~(104.00±1.75)%和(92.40±2.54)%~(107.00±8.42)%,精密度范围分别为1.68%~5.54%和2.75%~7.87%,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阳性养殖环境中鳜体内MG和LMG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阳性养殖环境中[沉积物中MG和LMG残留量为(233.48±17.07)μg/kg和(73.38±5.98)μg/kg],鳜体内MG残留以LMG为主,其残留含量均在10.0μg/kg以下,LMG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消除较慢,10 d时达到最高含量(9.94μg/kg),随后呈波动式下降,直至240 d时未检出。推断若阳性养殖环境中残留MG或LMG则会造成鳜体内LMG长时间残留,易对鳜食用安全性造成隐患。为了保障鳜的食用安全性,建议对鳜养殖环境中MG和LMG残留量进行测定,确保养殖环境中无MG和LMG残留,并适当延长养殖周期。  相似文献   

5.
一、3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3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上月明显升高.主要病害有水霉病、烂鳃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指环虫病、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肠炎病及缺氧泛塘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对虾、鲫鱼、锦鲤、罗非鱼、中华鳖等.鳖、锦鲤、对虾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大幅上升,鳜鱼、鲮鱼、鲈鱼、长吻鮠和黄花鱼、石斑鱼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略有升高,中华鳖、锦鲤的病害种类较上月增多.工厂化养殖成鲍小范围发生不明病因的暴发病,死亡率较高;鲍苗脱板死亡率60%.……  相似文献   

6.
自资江湖南邵阳段采捕体质量500~700 g的野生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3只,自湖南省水产原种场取养殖的体质量400~600 g中华鳖3只,测定其肌肉、肝脏、脂肪块和背甲中Cu、Zn、Cd、Pb的含量,比较野生与养殖中华鳖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1)养殖中华鳖各组织对Cu的蓄积表现为肝脏肌肉背甲脂肪块,对Zn的蓄积表现为背甲肝脏肌肉脂肪块,对Cd的蓄积表现为肌肉肝脏背甲脂肪块,对Pb的蓄积表现为背甲肝脏脂肪块肌肉;野生中华鳖各组织对Cu和Zn的蓄积规律与养殖中华鳖相同,对Cd的蓄积表现为肝脏背甲脂肪块肌肉,对Pb的蓄积表现为背甲脂肪块肝脏肌肉;(2)均值污染指数(PI)由大到小排序为背甲(野生)肝脏(野生)背甲(养殖)肝脏(养殖)肌肉(养殖)肌肉(野生)脂肪块(野生)脂肪块(养殖)。综上,资江湖南邵阳段野生中华鳖与养殖中华鳖的肌肉及脂肪中Cu、Zn、Cd和Pb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食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一、6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6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升高.本月主要病害有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爱德华氏病、打印病、链球菌病、赤皮病、纤毛虫病、鳜鱼锚首虫病、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及缺氧泛塘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罗非鱼、鲫鱼、锦鲤、鲈鱼、鲢鱼、鳙鱼、卵形鲳鲹、中华鳖、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对虾、罗氏沼虾、草鱼、卵形鲳鲹、红鳍笛鲷、鲈鱼、鲫鱼、鲮鱼、鳗鱼、中华鳖、鲢鱼、鳙鱼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略有升高.工厂化养殖成鲍细菌性脓疱病死亡率达8%,鲍苗脱板死亡率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一、5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5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升高明显.主要病害有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爱德华氏病、纤毛虫病、鳜鱼锚首虫病、赤皮病、虾类白斑病、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及缺氧泛塘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中华鳖、鳗鱼、鳜鱼、罗非鱼、鲫鱼、锦鲤、鲈鱼、对虾、罗氏沼虾共1 0种.对虾、罗氏沼虾、鳜鱼、鲈鱼、鲫鱼、鲮鱼、红鳍笛鲷、卵形鲳鲹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上升明显,鳗鱼、黄花鱼、黄鳍鲷、石斑鱼、中华鳖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略有升高.工厂化养殖成鲍细菌性脓疱病死亡率8%,鲍苗脱板死亡率仍较重.……  相似文献   

9.
一、1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2月份监测种类的发病范围、发病种类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继续明显降低.主要病害有鱼类水霉病、烂鳃病、鱼类疖疮病、鳃霉病、爱德华氏病、指环虫病、鱼鲺病、纤毛虫病、本尼登虫病、及鳖疖疮病、腐皮穿孔病、红底板病、幼鳖白斑病与虾类白斑病、红腿病、红体病、托拉病等,危害养殖品种4种以上的病害有水霉病、烂鳃病、纤毛虫病、疖疮病、肠炎病五种,病害种数较上月明显下降,发病种类4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中华鳖、鳗鱼、鳜鱼、对虾、罗非鱼、鲈鱼、鲫鱼、锦鲤共8种,占21种测报种类的38.1%.草鱼、鲢鱼、鳜鱼、鳗鱼、罗非鱼、锦鲤、对虾、罗氏沼虾、中华鳖等养殖种类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上月明显降低,但淡水养殖鱼类水霉病、疖疮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则略有升高,局部地区鲍苗脱板死亡率60%.……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食用含有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饵料鱼后,其体内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的残留消除规律,以期为孔雀石绿的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本实验模拟了自然养殖条件,对饲养于池塘网箱中的鳜连续投喂10 d经1 mg/L MG溶液浸泡2 min后的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投喂量为5%(m/m),于停药后0、6、12 h及1、3、6、10、15、20、30、40、50、70、90、120、150和180 d采集鳜肌肉样品,各采集点随机取6尾以上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鳜肌肉中MG和LMG的残留量。结果发现,阳性饵料鱼投喂结束后,鳜体内未检出MG,LMG残留浓度也较低,在0 h鳜肌肉中LMG的浓度为8.62μg/kg,随后缓慢降低,10 d时鳜肌肉中检测不到LMG。本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阳性饵料鱼体内的MG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鳜,造成鳜体内LMG检出,建议执法部门对鳜的饵料鱼进行监控,以确保鳜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