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每平方米的竹荪,一般可收250~4009于竹荪。高产量的竹荪给大面积栽培者,带来采摘时的困难.以往栽培者都是等到菌裙开张度到最大时采摘,如  相似文献   

2.
目前竹荪一般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栽培,前法栽培易污染,后法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栽培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促进栽培料营养物质的转化分解,利于竹荪菌丝的吸收利用,加快生长速度。1990年,笔者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采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每平方米收竹荪千品100克,最高达550克。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6,(4)
正目前,福建泉州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迎来竹荪丰收。只见毛竹林下的竹荪"亭亭玉立",菌裙洁白,真的像一位"雪裙仙子"。据介绍,现在当地的竹荪已陆续出菇,每天都要忙着采摘,每天可采摘竹荪50 kg左右。为了保证品质,竹荪必须做到随开随采。采收时,  相似文献   

4.
高允旺 《食药用菌》2012,(5):307-308
被称为中国竹荪之乡的顺昌县,由于多年的大田栽培,竹荪产量逐年下降,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由大历竹荪研究所自主创新的杉木林地生态套种竹荪栽培新技术获得成功,按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均杉木林地套种约28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可采收(干品)竹荪43.7千克,每千克150  相似文献   

5.
2017年将乐县经济作物管理中心开展了瓜蒌-竹荪生态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340kg/m~2,而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285kg/m~2。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竹荪鲜菇产量比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高0.055kg/m~2。667m~2按种植竹荪400m~2计算,可增收竹荪鲜菇44kg,增值880元,说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日本岐阜县的蘑菇厂家人工栽培竹荪获得成功。在日本栽培竹荪是非常罕见的,明年将正式开始栽培。竹荪是生长在竹林等处的蘑菇,在中国的宫廷菜中,与燕窝、鱼翅等同被列为高端食材。日本各地都在做人工栽培竹荪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基本都是中国产的干竹荪。  相似文献   

7.
竹荪价格较高,但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也较高,以致栽培者众获利少。本部栽培竹荪七年,先是失败,后来成功,近三年来每米~2鲜荪产量一直稳定在6~8公斤,最高13公斤。本文就竹荪栽培成功与高产的关键谈点体会。(一)选好菌种本部栽培的是自己选育的中温型875竹荪菌株,裙长中等。各地竹荪菌株虽多,但并非  相似文献   

8.
竹荪栽培的高产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小风 《食用菌》2004,26(2):35-35
竹荪人工栽培在我国已得到推广,竹荪产量迅猛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对竹荪认识的不断深化,竹荪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也不断扩大,产品价格趋于平稳,这又刺激了竹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就闽北竹荪生产现状看,尽管栽培面积很大,却是广种薄收的粗放栽培方式,高产不多,大部分产量在40~60kg/667.7m^2。针对我市竹荪  相似文献   

9.
竹荪作为一种名贵的真菌,它在人工栽培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笔者从事竹荪栽培试验两年,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生物效率在35%左右。本文主要介绍培养料腐熟程度与出菇的关系。(一)供试菌株:菌株为长裙竹荪菌种,引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加水1000毫升,pH 值5.8,按常规法调配、装试管、灭菌、转管接种扩大培养。(二)原种制作:培养基配方为竹块(0.5×0.5  相似文献   

10.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自2000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竹荪面面观     
目前竹荪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除了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原因外,其百分之九十的商品,因其品质低劣卖不掉也是重要原因,这其中和竹荪品种至关重要。根据笔者今年对昆明、四川、广州、厦门、福州、古田等地市场调查,都是棘托竹荪,也就是竹荪经营者称之为臭竹荪充斥市场。广大消费者不了解竹荪因品种不同,品质差异极大。前些时间,有的单位在贵刊大登广告推广,他们只考虑棘托竹荪栽培易、产量高、快速的特点,而忽略了产品质量低劣的因素,致使全国广大栽培者受害不浅,产品充斥市场而无法卖掉,投资无法收回,  相似文献   

12.
竹荪生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竹菌、网纱菇,是名贵的食用菌。长期以来都为野生,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有了较大进展,但在制种、栽培技术上仍有很多难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摸索,在竹荪制栽培种和生料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此法制种方便,不用蒸汽灭菌,节约成本,成功率达95%以上,现简介如下:(一)母种的制作: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1克、硫酸镁0.5克,15%的松针水200克,pH 值6,制作试管斜面。按常规法进行组织分离,于20—22℃下培养约20天即可长满斜面。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7,(6)
<正>竹荪长蕾采摘季节,遭遇高温干旱造成竹荪菇蕾萎缩死亡。有什么预防措施,现借贵刊一角,解答菇农的疑问。连日的天睛高温水分蒸发量大,竹荪栽培畦地表土失水干旱,造成竹荪缺水性萎蕾,表现为菇蕾色泽变浅黄,外膜收缩皱折;手抓菇蕾内外滑脱,质地柔软;翻开培养料,菌丝萎黄,基料干松。而竹荪喜荫湿土壤生长。菇蕾生长期,基质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相似文献   

14.
用砂锅栽培竹荪,是我县科技人员和城乡种植户在实施竹荪栽培星火计划项目中摸索出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以竹片、树片、作物秸秆、棉籽壳、花生壳等为原料,播种后置适温下培养数月,每锅可收干竹荪50~100克。成本不超过数元,收入则达数十上百元。由于这项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四季均可出菇,成  相似文献   

15.
竹荪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总结竹荪出菇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竹荪栽培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果园套种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少风  林心明 《食用菌》2000,22(6):37-38
我市地处闽北山区,生产竹荪的条件优越,自1990年推广大田阴棚栽培竹荪技术以来,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竹荪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生产规模一度萎缩。1995年,笔者进行了果园套种竹荪试验,利用果树形成的遮阳条件栽培竹荪,降低了竹荪生产成本。该技术推广后迅速为菇农所接受,使我市竹荪生产规模得到恢复并有所扩大,年栽培量超过4669000m2。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栽培工艺11 场地整理 桃、榛、柑桔、板栗、葡萄、杨梅等果园均可作为套种竹荪的场地。地势较平或缓坡地果园,可沿果树行间的排水沟作畦;地势较陡的梯式果园,则…  相似文献   

17.
竹荪是我国著名的山珍,不仅味道鲜美、滑嫩爽口,且营养丰富。近年来开始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化栽培,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结合长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明德  卓传武 《食用菌》2007,29(3):51-51
泰宁县从1998年开始推广竹荪套种大豆遮阳栽培技术,近年来年栽培面积200~267hm^2。实践证明,利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与搭盖遮阳棚栽培竹荪相比,更具有省材、节本、效益高三大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不同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21,(4)
四川省青川县、长宁县分别坐落在四川省的北部和南部边缘,两地森林覆盖面广,空气清新,湿度高,生态环境好,盛产各具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荪。青川县和长宁县两地相距600 km,纬度相差4°,气候、地形差异大。总结两地栽培的竹荪菌株、原料、栽培时间及管理技术异同点,为相似气候区域竹荪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竹荪多为野生,一般多发生在老竹林中。近年来,由于专家们的努力,已培植成功长短裙竹荪纯种,并在室内外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是笔者多年来实践的总结。(一)母种制作培养基可采用以下两个配方:①豆芽(黄豆)500克,琼脂20克,蛋白胨5克,白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5克,碳酸钙1克,B_10.5克,水1000毫升,pH5.5。②竹屑300克,琼脂20克,蛋白胨3克,白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