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须的食品,需求量大,但由于种植蔬菜利润空间小,风险大,沿滩区的蔬菜种植面积正逐渐减少,蔬菜供给令人堪忧。针对沿滩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蔬菜种植困难的建议,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更是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如今,"三农"领域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对"三农"领域生态环境修复处理工程的建后服务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2000年的Landsat 5和2014年的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指数、坡度等因素,在Envi5.1和Arcgis10.2支持下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评价了陇西县2000-2014年近15a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差"级面积减少了31.23%,"较差"级面积增加了24.85%,生态环境质量"优"级面积减少了4.30%,"良"级面积增加了8.52%,"中"级面积增加了2.17%;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定量分析鹰潭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协调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政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方法]基于鹰潭市2010、2014、201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按"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进行分类,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2010—2018年鹰潭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2010—2018年,鹰潭市"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生态用地减少,生产、生活用地增加.土地转出面积最多的为林地,共计3860.60 hm2,转入面积最多的为农业生产用地,共计1581.72 hm2.(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波动的趋势,在2010年为0.6055、2014年为0.5962、2018年为0.598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2010—2014年间降低,但在2014—2018年间上升.(3)2010—2018年,鹰潭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恶化两种趋势,最终抵消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林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用地等生态环境质量较低的生产用地转为林地和草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结论]鹰潭市生态环境自2014年开始得到有效改善,但总体看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大于生态改善的趋势,定量研究鹰潭市过去9年的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能为鹰潭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数据、理论支撑.针对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鹰潭市未来要科学规划土地转型的方向,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为主导,协调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排放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破坏的实质在于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亟待完善的法律对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法治保障,法律手段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因此,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措施与手段,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保护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林业的生态文明取向主要表现在林业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环境的需求,把"和谐林业"作为追求目标。主要从构建生态体系、构建林业产业体系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豫西山区典型县域河南省登封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9年4期遥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并提取各期土地利用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划分一级和二级土地类型,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转移的生态贡献率、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探讨登封市"三生"空间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9年,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持续减少,而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增幅明显,城镇生活用地增幅最高。2)一方面导致登封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的原因为低质量区面积持续扩张,研究期内面积由228.96增至256.41km~2;另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因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水域生态用地,以及牧草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用地。总体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远高于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金店乡,研究期内持续向西北方向转移。3)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型区域集聚在北部的嵩山和南部大熊山等山区,"低-低"型聚集区多分布在登封市区及大冶镇—阳城工业区形成的工业走廊沿线。综上,该研究可为豫西山区"三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同类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许昌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中把生态廊道建设做为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法制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生态廊道的完整性,充分发挥了生态廊道的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本文总结了崆峒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质量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并且践行着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3-7364
[目的]为了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的表现及增产效果。[方法]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结果]在小麦这4个生育关键时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抗干热风能力,增加千粒重,大幅度提高产量,其中,在小麦这4个时期分别喷施3 750 ml/hm2的"生态源"叶面肥效果最好,增产达18%以上,收益最好。[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9.91%;总体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纺锤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钟瑞华  徐建德  钟立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03-3304,3314
从江西在全省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实践入手,分析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措施,结合江西正在开展的“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基本构想,提出依托人工造林工程实现优化生态环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化岩滩库区网箱养殖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算出广西大化岩滩库区的网箱养殖容量,为大化岩滩库区渔业开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大化岩滩库区的11个位点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分析水体氮、磷含量确定水体营养物的限制性因子,并通过构建库区网箱养殖承载力模型估算大化岩滩库区的网箱养殖容量.[结果]磷为水体营养物的限制因子,广西大化岩滩库区水体磷承载力为528t,网箱养殖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的最大鱼产力分别为32393和23250t,对应的网箱养殖面积分别为431907和33214 m2,水库网箱养殖承载力分别为6.7‰和5.2‰.[结论]广西大化岩滩库区养殖容量较大,适宜开展水库投饵网箱养殖,但由于库区流速大、面积小,因此要合理安排网箱,防止局部地区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5.
浅析海晏县环湖北岸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晏县环湖北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环湖北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研究方法,它旨在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去衡量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静态的非货币化计量模型,它经历了一个由横截面数据、固定参数标准、单一情景模拟的综合影响分析向时间序列数据、多种参数标准、多情景模拟的历史演变过程。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之处,总结并归纳出各类生态足迹修正模型,并与传统模型做比较分析。改进后的各种足迹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原模型的预测功能,避免了其结构性弱的缺陷,解决了计量参数不一的问题,并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具体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特点,改革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并分析了已取得的成效,旨在达到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岩滩水电站厂房振动的试验研究,提出一种水电站厂房下部结构简谐振动模型,首次进行了发电机层楼板结构的精确模态分析和水力激振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各项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另外,也对岩滩水电站厂房楼板减振构造措施进行了分析。根据各国的评价标准和资料,探讨了水电站厂房楼板的振动对建筑物、机械、仪器设备和人体的影响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经济活动作用于环境系统,如果人类从环境系统索取资源的需求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就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崩溃。本研究运用系统论观念、数理逻辑方法以及经济学相关理论推理出“理想经济产出函数”,并用该函数趋势图与务川自治县林业经济产出趋势图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林业经济产出与生态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扬州农村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