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GA_3、ETH结合低温处理大蒜鳞茎,以期探明快速解除金乡蒜休眠的技术与生理特性的变化,在不影响大蒜品质的前提下缩短大蒜生产时间。供试品种为金乡大蒜,休眠大蒜鳞茎为自常温下存储2周的鳞茎,萌发大蒜取自常温下存储16周的鳞茎。休眠大蒜用16种不同浓度配比的赤霉素和乙烯利激素溶液浸泡大蒜1 h,浸泡后取出,各处理以4,8,12,16℃低温处理4,8,12,16,20 d,比较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及大蒜苗株高、假茎粗及鳞茎各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中GA_3、ETH浓度分别为50 mg/L,150μL/L的溶液浸泡大蒜鳞茎后的萌芽率普遍高于其他处理,12℃低温处理大蒜鳞茎萌发速度普遍比其他温度处理后要快,低温处理20 d的大蒜鳞茎打破休眠最快。综合所有结果得出结论,使用GA_350 mg/L,ETH 150μL/L的混合液浸泡1 h,浸泡后12℃低温处理,是打破金乡蒜休眠最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大蒜鳞茎的休眠期缩短40 d以上,显著加快了大蒜鳞茎的萌芽速度,并且成熟大蒜的大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不同。因此,在生产中利用此方法能够使大蒜提前播种,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以当年采收的芡实种子为材料,采用低温处理、激素处理、浓H2SO4处理、机械处理等不同的方法,探索芡实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激素处理、浓H2SO4处理、机械处理等均不能解除芡实种子的休眠,而低温处理可以有效解除芡实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说明芡实种子在脱离母体后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理后熟,其休眠是一种后熟休眠,低温处理可以促进其后熟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3.
王鹏  林辰壹  陈伟  隆燕 《种子》2016,(8):1-6
为明晰多籽蒜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了机械处理和4种化学物质对多籽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纸摩擦处理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4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50 mg/L GA3、5 mg/L 6-BA、0.1 mg/L SA、300 mg/L PG;提高种子萌发率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6-BA>SA>GA3 >PG;多籽蒜种子的休眠是由种皮障碍和因胚尚未完成生理成熟引起的胚生理休眠共同引起的混合休眠,可以通过机械处理和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调控后解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43-5149
通过探究裕民贝母在生理休眠解除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裕民贝母种子生理破眠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完成形态休眠的裕民贝母种子为试材,设置CK (蒸馏水对照组)和GA_350 mg/L两种处理,于人工智能气候箱5℃~10℃条件下培养,每隔10 d测定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相对含水量增加,细胞的代谢能力增强,种子解除休眠进程加快;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均下降,可能被脂肪酶和淀粉酶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供种子萌发使用;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符合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前期积累后期消耗的特点,营养物质的消耗与生理休眠关系不大,贮藏物质的降解是为了后期的萌发做准备,在GA_350 mg/L的处理下,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增强,粗脂肪消耗、淀粉消耗均提前,且在氨基酸动员方面也表现出优于CK处理。本研究结果为裕民贝母种子的生产及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休眠性是影响花生种子出苗、贮藏及商品品质的重要性状,寻求适宜的休眠破除方法对于深入了解花生的休眠特性以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油酸花生品系‘DF33’为材料,在25℃的培养箱中,每天一次发芽试验,统计7天的发芽率,直至休眠完全解除。研究了其休眠动态、吸水规律及休眠破除方法,结果发现‘DF33’的休眠期为60天左右;休眠的解除表现为渐进过程;种子发芽期间的吸水速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不同破除休眠的处理方法均对‘DF33’休眠的解除具有一定的作用,而50 mg/L乙烯利和40℃低温连续干燥3天以上的处理效果最佳,且胚根伸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滇牡丹种子休眠解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预处理对滇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解除和不同根长、温度及GA3浓度对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滇牡丹种子用4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4 h后在15℃温度下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较好;根长大于3 cm的生根种子用2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 h后在20℃温度下最有利于滇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低温处理虽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但所需时间较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拟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掌握拟巫山淫羊藿种子的休眠特性并筛选有效的打破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观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胚是否萌动、胚开始萌动所需时间、胚生长和发芽情况。结果表明:拟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属形态生理休眠(MPD),先暖温(15℃左右)后低温(4℃)、赤霉素处理加低温这两种方法可有效打破其休眠,发芽率皆大于80%;且拟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可能含形态休眠(MD)和2种类型的生理休眠(PD):暖温(15℃左右)处理有助于解除第1种PD,这样胚才能萌动(胚萌动率高)并生长,单独4℃、27℃处理,胚萌动率极低,分别为20%、6.7%;低温(4℃)能解除MD;而完成形态后熟的种子只有继续低温才能解除第2种PD而萌发,未经过低温的处理组发芽率皆为0%。GA3可以替代最初的暖温破除第一种类型的P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珙桐的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珙桐种子休眠期长,繁殖率低,极大地限制了种子育苗的整齐率和成苗率。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种子休眠。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其中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根据其休眠的原因及机理,采取相应的解除休眠的有效措施,对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蔬菜种子的休眠及其解除方法.解除休眠的方法大体可分物理解除、化学解除和综合解除3类.干燥后熟、层积、变温和其它一些物理处理,激素和其它化学物质溶液浸泡均可解除一些植物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0.
八角莲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休眠期长、萌发不良的生理特性,为了探讨和研究八角莲种子的休眠特性,采用种子吸水性检测、种子切割培养、GA3浸种法、河沙层积处理等方法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八角莲种子种皮和胚乳制约、种子生理后熟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用400mg.L-1的GA3溶液浸种24h或6-7℃低温层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其中以6-7℃低温层积150d效果较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8.5%和30.4%。  相似文献   

11.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张建  武彦芳  陈霖欢  陈锐 《种子》2017,(3):42-45
蒙古蒲公英为我国药典和兽药典收录的基源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实验发现,蒙古蒲公英存在休眠现象,本实验通过形态解剖、激素处理(IBA、NAA、6-BA、GA)来研究蒙古蒲公英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为提高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提供可行依据.结果表明:室温条件培养1个月,蒙古蒲公英种子发芽率为1%左右;破种皮种子只有吸胀而无萌发;形态解剖发现蒙古蒲公英种子有形态后熟,1个月即可完成形态后熟;不同激素、不同浓度以及不同浸种时间对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有不同影响,其中6-BA浓度50 mg/L浸种9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高达54%,但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质量综合考虑,建议200 mg/L GA处理12d,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蒙古蒲公英休眠主要由形态后熟以及生理休眠所导致,激素处理可以有效打破其休眠.  相似文献   

13.
连作对大蒜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 要:【目的】通过长期连作对大蒜生长状况以及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旨在揭示连作对大蒜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大蒜连作0(CK)、5、10、15和20年的土壤再分别盆栽大蒜,分别测定大蒜生长期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5~10年对大蒜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未发生连作障碍;但长期连作(15~20年)后均呈现下降趋势,大蒜生长受限、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高原大蒜生长特性及其果聚糖代谢规律,分析叶片生长发育与果聚糖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期的大蒜叶片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及其果聚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大蒜植株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单株叶片数均稳步增加。叶片生理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叶绿素含量在花芽分化之前快速上升,在抽薹期达到最大值2.32 mg/g FW;组织含水量在鳞茎膨大初期达到最大值89.06%,随后急剧降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蒜叶片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和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1-FEH)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幼苗期至鳞茎膨大初期,1-SS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FEH。1-SST的表达在全生育期表现为"升高-降低"的趋势,在抽薹期,1-SST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比幼苗期提高了17.51倍;1-FEH在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均较低,呈现起伏波动的趋势,在收获期表达量最高,是苗期的2.41倍。综合分析说明,大蒜叶片叶绿素和果聚糖的合成高峰主要在抽薹期,抽薹期是大蒜叶片生长发育和果聚糖代谢的关键时期,大蒜可通过叶绿素的合成以及1-SST和1-FEH的差异表达进一步影响鳞茎果聚糖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油菜素内酯BR在块茎萌芽中的作用,建立更有效的种薯催芽调控体系,选择了休眠期不同的3个品种,利用q RT-PCR分析与BR合成、信号转导、调控有关的9个基因在贮藏期间及抑芽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同时检测BR类似物24-表油菜素内酯(24-e BL)及其与赤霉素GA3对块茎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涉及BR合成的4个基因表达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升高,短休眠品种升高的时间点早于中、长休眠品种;信号转导及调控基因中BRI1和CYCD3的变化与合成基因相似,BSK和TCH4的表达量则在中、长休眠期品种中保持恒定。抑芽处理在贮藏前期能刺激这些基因的表达升高,但之后都迅速下降并保持低水平。转录因子BZR1在各品种中以及抑芽处理下均没有明显变化。24-e BL利于块茎解除休眠,但不促进芽的伸长生长,与GA3互配效果更佳,单株块茎增重37.92%~98.41%。结论表明,BR合成和信号转导是块茎从休眠向萌芽转变的必经生理过程,它与GA3互配用于催芽更利于种薯萌芽的整齐、健壮并促进块茎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用6~10℃温度和0.02%~0.08%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8℃条件是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最适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泰安市农科院自育小麦品种间的休眠期存在差别,泰山24和泰山223两个品种的休眠期较短,发芽率较高,容易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7.
乌日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113-119
了解秋眠性对苜蓿抗寒能力的影响,用11个美国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每品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研究低温胁迫对苜蓿幼苗存活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处理6h,苜蓿幼苗的存活率仅为2.75%,表明-8℃为本试验的致死温度。而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存活率要低于秋眠和半秋眠类型苜蓿,秋眠习性与耐寒性存在显著相关。各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均呈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不同处理对其变化的影响有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芹种子休眠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芹种子的萌发试验及对水芹种子进行多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芹种子发芽率低,存在着休眠。但种皮障碍、胚的生理休眠不是水芹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发芽抑制物质可能是引起水芹种子深休眠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种子的休眠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5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在鲁西南和鲁西北两个不同生态棉区试验,并根据棉花生长进程分期收获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和新鲜不发芽种子比率研究棉花种子休眠特点。结果表明:多雨高湿条件下生产的种子休眠程度深;Bt抗虫棉比非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9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后收获的种子比期间收获的种子休眠程度深;晚发型抗虫棉比常规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抗虫杂交棉和常规抗虫棉种子的休眠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