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棉花种植量大,新疆又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我国60%以上,随之产生丰富的棉秸秆资源。棉秸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新疆目前对棉秸秆的利用率低,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粉碎还田。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增多和水平提高,以及棉花秸秆机械化采收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前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棉花秸秆用在无土栽培基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棉花秸秆深度利用和棉花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2020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秸秆利用市场进一步壮大。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新疆伊犁奎屯市开干齐乡为例,对其棉花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收入、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棉花秸秆综合高效利用方式的宣传力度及当地秸秆回收企业情况等对开干齐乡棉花秸秆利用状况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开干齐乡棉花秸秆利用率不高、农民对棉花秸秆高效利用意识淡薄、秸秆交易市场不够健全、棉花秸秆的运输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提高棉花秸秆利用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了我国棉花秸秆的价值及其利用现状,针对新疆棉花秸秆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夹持链式棉秸秆拔取割台,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试验情况,在试验中发现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棉秸秆收获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回收利用情况,针对新疆棉花秸秆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4JB-2200型悬挂式棉秸秆拔取机,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试验情况,在试验中发现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棉秸秆收获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析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概述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是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新疆等广大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高产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棉花秸秆,我国棉花秸秆每年的产量为棉花产量的3倍多。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棉花秸秆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棉花秸秆的木质素含量较大,不适合直接饲喂,其在农村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烧火做饭,因此广大农民通常将棉花秸  相似文献   

6.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都有广泛种植。棉花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秸秆即棉柴收获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开展适用机械收获技术研究,提高棉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此,综述了国内棉柴收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秸秆收获装备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秸秆是棉花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的重要生物资源,棉花秸秆收获装备对实现棉花秸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至为关键.为此,简述了国外棉花秸秆收获装备的现状,对国内的棉花秸秆收获装备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国内收获装备存在的问题,为棉花秸秆的收获装备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柴机械收获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都有广泛种植.棉花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秸秆即棉柴收获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开展适用机械收获技术研究,提高棉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此,综述了国内棉柴收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秸秆收获装备及收储运技术路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秸秆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棉花秸秆收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棉秆规模化利用产业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棉花秸秆收获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现存的3条棉花秸秆收储运技术路线,并对3条技术路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为推进我国棉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秸秆的饲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疆棉花秸秆的饲用价值和饲用模式,以及棉花秸秆的发酵试验和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棉花秸秆机械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新平 《农机化研究》2002,(4):26-28,63
针对新疆地区棉花秸秆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了棉花秸秆机械技术研究及棉花秸秆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棉花秸秆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面积变化对新疆水资源结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小麦、玉米作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既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纽带,其种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的计算,分析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棉花、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节水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优化配置新疆水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技术,主要有秸秆还田、制造建材与工业用途、秸秆气化及发电等。我国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棉秆的充分利用对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微生物发酵之后的棉秆,粗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而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都有所提高。在对发酵棉秆饲料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发酵棉秆饲料资源收获、加工利用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提出发酵棉秆饲料高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有力地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意义重大。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现状、内容及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南疆地区近5年平均覆膜面积为1.326 78×106 hm2,棉田覆膜率为100%。随着覆膜面积的扩大、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棉田残膜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仅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巨大威胁。运用5点采样法对南疆各团场和县市覆膜超过10年以上的棉田进行数据采集,按照不同耕层以及不同面积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南疆地区平均棉田地膜残留量为237.36 kg/hm2,棉田残膜在0~30 cm中均有分布,3个层次(地表、0~12 cm和12~30 cm)棉田地膜残留量分别占棉田地膜残留总量的8.33%、53.99%和37.68%;南疆地区各县市和各团场残膜污染有显著性差异,各县市棉田地膜残留量高于各团场,残膜主要以4~25 cm2大小存在于土壤中。南疆残膜污染情况处于上升的状态,主要与当地的耕作方式与管理方式有关。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南疆地区棉田残膜污染状况,从地膜的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回收以及无污染可降解地膜方面提出防治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面介绍我国各流域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整理介绍了走在前列的新疆建设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从技术发展情况、政策资金支持、法律法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分析了发展棉花生产机械化面临的有利环境,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展望了未来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灌水频率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新疆是我国最严重干旱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出口基地,棉花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目前仅新疆兵团已推广棉花膜下滴灌面积25万多hm2,占我国微灌面积的2/3以上。棉花膜下滴灌在不同的土壤含盐量条件下,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含盐量土壤花铃期高频灌溉与低频灌溉相比,棉花增产28%,而对于低盐土,灌溉频率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作为全国的主要棉产区,棉花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棉花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粉碎过后的棉秸秆可用于牛羊饲料,如何将粉碎过后的棉花秸秆进行装袋对解决牛羊饲料问题和推动棉花秸秆的商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设计1种棉花秸秆螺旋压缩装袋机十分必要,该文介绍了棉花秸秆螺旋压缩装袋机的整机结构及原理,对其主要部件进行设计以及确定了其生产率和功耗。通过对其关键部件变螺距螺旋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变螺距螺旋结构强度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样机比功耗的指标,对其进行室内装袋试验。结果表明,在临界转速内转速越大输送效率越高,在不引起堵塞的情况下喂入量越大输送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