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硫酸对糖蜜进行水解,再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考察糖蜜水解pH值、水解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糖蜜水解程度的影响。[结果]在糖蜜锤度30°Bx,pH值2.4,水解温度125℃,保温时间40 min时糖蜜中蔗糖转化率可达95.0%。[结论]利用糖蜜水解液(占总糖比例20%)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在发酵过程的流动性显著增加,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为15.5%,达到浓醪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3.
挤压膨化木薯粉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木薯燃料酒精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木薯挤压膨化后用于酒精发酵,通过L18(36)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2、糖化酶用量100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45min、酵母接种量0.1%和发酵温度30℃时,酒精体积分数达16.61%,与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酒精体积分数提高了22.76%。[结论]挤压膨化技术和高浓度酒精发酵技术相结合可以推进木薯燃料酒精行业的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4.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糖化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760-2767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糖化醪的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糖化后可发酵性糖与多糖比例增加,一些多糖水解为小分子的短链多糖。糯小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是糖化时间36 h,糖化温度35℃,接种量1%。【结论】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快,糖化醪还原糖含量高,表明糯小麦的糖化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5.
木薯渣制备乙醇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锋  张全  姚秀清  关浩  佟明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8-10589,10608
[目的]对木薯渣水解糖发酵制乙醇的再利用过程进行考察。[方法]以木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木薯渣中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糖分开发酵或共同发酵制乙醇的过程。[结果]原料中纤维素含量为34.70%,半纤维素含量为9.70%,淀粉含量为15.35%;采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较同步糖化分开发酵工艺,乙醇相对于原料的产率高,可达到28.04%。[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薯渣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木薯粉液化工艺确定的条件下,研究木薯粉糖化性能,用糖化后的滤清液发酵乙醇。先将木薯粉完全液化,经降温、调pH值后,以水为提取液,考察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液料比等单因素对糖化工艺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液料比对发酵乙醇浓度的影响;由于糖含量过高会影响乙醇发酵的结果,以最终乙醇浓度为考察目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所得较佳条件为:液料比2.5 m L∶1 g,糖化酶用量为200 U/g(木薯粉),糖化时间105 min;并按此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所得结果与响应面试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木薯糖化试验的设计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以膨化甘薯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水比、糖化酶用量、糖化时间、酵母接种量等几个主要因素对挤压膨化甘薯粉酒精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甘薯粉生产燃料酒精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0∶2.0、糖化酶用量110 U/g、糖化时间30 min、酵母接种量0.10%。在该工艺条件下,发酵醪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4.92%(v/v),与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酒精体积分数提高了3.07个百分点。外加氮源对发酵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膨化甘薯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水比、糖化酶用量、糖化时间、酵母接种量等几个主要因素对挤压膨化甘薯粉酒精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甘薯粉生产燃料酒精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0∶2.0、糖化酶用量110 U/g、糖化时间30 min、酵母接种量0.10%。在该工艺条件下,发酵醪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4.92%(v/v),与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酒精体积分数提高了3.07个百分点。外加氮源对发酵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木薯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木薯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料水比、淀粉酶、糖化酶用量等几个基本因素对木薯发酵酒精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淀粉酶用量为10U/g,糖化酶用量为80U/g,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1‰,采用100℃蒸煮温度或者发酵84h,均可获得较高酒精度;当糊化、糖化和发酵阶段的最佳pH分别为5.8、4.5、4.2时,馏酒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龙眼核糖化工艺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核为原料,对其液化、糖化工艺进行研究。将干燥的龙眼核粉碎后过40目筛,按料水比1∶4(g∶m L)加水调浆,搅拌均匀后加入1 200 U/gα-淀粉酶,在自然p H,85℃下液化,可显著缩小液化时间。然后再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选取反应温度、糖化酶添加量和p H三个因素为反应因素,以料液中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糖化酶添加量为150 U/g,p H为4.5的条件下糖化,糖化液还原糖含量为16.76%,淀粉转化率达135.51%,葡萄糖收率达150.42%。将糖化液接种0.5%酿酒高活性干酵母,30℃恒温发酵3 d,最终糖化醪液中酒精浓度为5.4%。  相似文献   

11.
唐楚颖  马春燕  陆豫  余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10-19312
[目的]对绿色木霉降解木薯秆产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先用绿色木霉初步降解经预处理的木薯秆,再用纤维素酶水解木薯秆,接着采用响应曲面(RSM)结合单因素试验法优化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的摇瓶发酵条件。[结果]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最佳工艺为:接种量11 ml孢子悬浮液,装液量100 ml,初始pH 4.6,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摇瓶瓶口包裹12层纱布。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产糖量3.06 mg/g木薯秆,比优化前提高了76%。[结论]虽然目前绿色木霉发酵产糖量与纤维素酶水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微生物发酵糖化法成本更低廉,操作更简便,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高浓度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法]在外环流式发酵罐中,考察了起始发酵醪加入量、起始添加时间、添加间隔时间及每批添加量等因素对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影响,并将优化工艺应用于高浓度酒精的发酵。[结果]按料水比1.0∶2.3,添加100AUN/g原料的生淀粉酶获得初始发酵醪,取30%加入外环流式发酵罐,接种发酵,至2 h起每30 min添加5%的剩余发酵醪,30℃恒温发酵72 h,发酵终点酒精度达到120.0 g/L,淀粉利用率为90.08%,与普通工艺相比酒精度提高了15.3%。将该工艺进一步应用于高浓度生料酒精发酵,当料水比为1.0∶1.8时,酒精度达到133.6 g/L,淀粉利用率为86.6%。[结论]该试验提出的分批添加强制循环生料酒精发酵工艺能明显提高酒精浓度和淀粉利用率,有利于高效、清洁酒精生产工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具有特殊风味的新型松子糯米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松子和糯米为原料,经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备松子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松子与糯米的比例、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感官指标的影响,最终得到松子糯米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松子糯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糯米∶松子为8.5∶1.5,酒曲选用根霉和酵母,在30℃下糖化48 h,在30℃下后发酵8 d,经蒸酒、过滤、灌装、杀菌得到质量较高的制品。[结论]研究可为提高松子的经济价值和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麦芽的糖化工艺条件,探究麦芽的水解作用规律,获得发酵优良的麦汁。[方法]以还原糖、总糖、α-氨基氮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指标,探究麦芽蛋白质休止温度、糖化的温度、时间、初始pH等工艺参数对麦芽淀粉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结果]糖化温度是影响麦芽淀粉水解的主要因素;蛋白质休止温度、时间及初始pH是影响麦芽蛋白质水解的主要因素。麦芽糖化工艺优化结果:50℃蛋白质休止1 h,65℃糖化40 min,72℃糖化20 min,初始pH为5.0。该工艺制备的麦汁15℃发酵的酒精度达6.2%,实际发酵度达75.3%。[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啤酒酿造制备特定的麦汁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汉灵  杨勇  王孝英  易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2-14883,14996
[目的]考查微波预处理对木薯(Manihotesculenta)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微波预处理木薯粉进行XRD和SEM扫描,并进行酶解和发酵试验。[结果]当加水量为原料质量的60%时,木薯粉经微波处理后,XRD衍射峰消失;木薯粉中的淀粉由晶态变为非晶态时,SEM观测到木薯粉由颗粒态变成糊化态;经糖化酶酶解后,还原糖含量可达6.84%;经发酵后,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11.7%。[结论]经过微波预处理后木薯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酶解和发酵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