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惠州地区桔小实蝇的野生寄主植物。[方法]以象头山、罗浮山等为中心,调查该地区内自然生长的植物上桔小实蝇的为害情况,将发现的桔小实蝇成虫或虫果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为害程度则根据受害率进行分级。[结果]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19科41属68种;其中桃金娘科和芸香科寄主植物受害程度最高,桑科寄主植物种类最多。各种植物的受害期不同,并在其中转移为害,世代繁衍。[结论]该研究为桔小实蝇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芸香科药用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和优化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品种的ISSR反应体系,为芸香科药用植物的资源评价、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象头山芸香科植物柚、山油柑、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从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引物筛选等方面研究ISSR反应及优化条件。[结果]选用的20个引物中有3种引物扩增效果较好,以柚为代表的优化结果表明,引物826对芸香科植物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2.0℃,最佳循环次数为35个循环。[结论]ISSR适合于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象头山的有毒植物共计47科79种,其中被子植物43科75种,蕨类植物3科3种,裸子植物1科1种.象头山的有毒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剧毒类植物2种,大毒类植物9种,中等毒类植物22种,小毒类植物46种,促癌类植物4种.通过分析这些有毒植物资源的特点,就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与区系特征。结果发现: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30属48种,约占广东省兰科植物种数的15.4%,占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数的2.64%;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64.4%,温带成分仅占10.7%。文章还就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提出了加强管理、宣传及立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芳香植物,采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文献,发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芳香植物45科101属141种,约占我国芳香植物种数的20%,占全世界芳香植物3 600种的3.917%。其中裸子植物占3科5属5种,双子叶植物37科89属123种,而单子叶植物5科7属13种。分析这些芳香植物资源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北京地区有毒植物种类、别名、含毒部位、中毒症状做了调查和研究。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共有有毒植物61种,其中泽泻科、石蒜科、夹竹桃科、白花菜科、石竹科、旋花科、葫芦科、柏科、麻黄科、杜鹃花科、银杏科、藤黄科、胡桃科、水麦冬科、防己科、桑科、紫茉莉科、酢浆草科、罂粟科、商陆科、蔷薇科、芸香科、杨柳科、玄参科、马鞭草科各1种,漆树科、五加科、菊科、大戟科、百合科各2种,天南星科、萝藦科各3种,毛茛科5种,茄科7种,豆科8种。  相似文献   

7.
韦宇  李秀寨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61-162
对楚雄师范学院绿化植物种类概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楚雄师范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现有105种隶属51科,其中物种较丰富的科有蔷薇科、桑科、柏科及木兰科。笔者根据楚雄师范学院绿化植物现状,提出今后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惠州市彩叶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于惠州市园林绿地的彩叶植物共有68种。34科,其中优势科为龙舌兰科、百合科、大戟科和桑科。本文并就惠州市彩叶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儋州宝岛新村食用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儋州宝岛新村的食用植物进行调查,共收录79科181属244种植物,其中葫芦科(Cucurbit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棕榈科(Palmae)、桑科(Moraceae)、茄科(Solanaceae)、芸香科(Rutaceae)分别占食用植物总数的4.5%、4.5%、4.5%、4.1%、3.7%和3.7%.食用植物中草本最多,占49.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手段,对贵州云台山桑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台山桑科(Moraceae)植物在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岩溶地貌发育的喀斯特山地较集中分布,共有桑科植物5属21种及变种。对该地区桑科植物属、种进行详细区系研究,发现该区拥有丰富的桑科植物种质资源,区系中地理成分有北温带及亚热带两种分布类型。该地区桑科种类丰富,多型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山地植物特色,与邻近地区桑科植物分布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陈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38-1239,1284
介绍了潮汕地区芸香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记录到该地区芸香科药用植物资源共有13属、30种(含变种),分析了部分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有53科85属103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樟科,茜草科,芸香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壳斗科等,它们绝大多数科是热带亚热带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为热带亚热带亚洲分布属,旧世界热带分布属,但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区系成分和区系的标志种均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带区系成分组合特征,这对于白云山风景区的林分改造方向是建立近自然的人工群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昆嵛山乳汁植物及其药用价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实地调查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昆嵛山共有乳汁植物19种,隶属于7科,主要为桑科(Moraceae)、罂粟科(Papaoeraceae)、萝孽科(Asclepia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菊科(Composit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科植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南沙河涌区典型乡村聚落带植物多样性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卫星影像解译及相关统计方法探索随着河段区位及居住建设活动变化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植物44科70属77种,其中乔木42种,灌木19种,草本13种,藤本3种,以蔷薇科Rosaceae和棕榈科Palmae植物种类最多,桑科Moraceae和芸香科Rutaceae次之。②不同河段优势植物种类无显著差异,乔木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主,灌木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米仔兰 Aglaia odorata为主,草本以香蕉Musa nana和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为主。③研究区域西闸至东闸不同河段内,乔木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和草本无明显趋势,整体均匀度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居住段乔灌草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河段,而农业段各项指数都低于其他河段;河道宽度与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建筑盖度与灌木均匀度显著相关。④研究区植被呈垂直分布,以4 m和8 m为界限分为上中下3层,下层以香蕉、青皮竹和龙眼为主,中层以龙眼、黄皮、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白颜树 Gironniera subaequalis为主,上层以龙眼、小叶榕和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为主;不同高度层优势树种不同。  结论  人为活动对大型乔木影响较小,但对盆栽类灌木和草本类等小型可灵活栽植的植物影响较为显著。图4表2参29  相似文献   

15.
漳江流域沿岸植物叶片中Si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漳江流域沿岸48种植物成熟叶片中Si元素含量及其随环境因子和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叶片平均Si含量为1.23%;不同植物叶片Si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是笔管草,达5.88%;最低的是桃金娘,仅0.02%. 48种植物中的17种是Si积累者,叶片Si平均含量为2.53%;31种是非积累者,叶片中Si平均含量为0.28%.从植物所属科来看,含Si量较高的主要有禾本科、木贼科、紫萁科、凤尾蕨科、鸭跖草科和桑科植物.研究还发现从上游到下游,土壤Si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马缨丹和鸭跖草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有效Si含量呈正相关,桐花树和秋茄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盐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6个城市公园的人工湖植物造景的调查,分析公园人工湖中不同驳岸形式的造景特点、植物造景的应用形式,归纳总结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广州市公园中人工湖的驳岸形式以规则式驳岸为主,以自然式驳岸为辅,二者的植物造景有差异;人工湖的植物造景应用形式有湖心岛植物造景、植物与建筑小品组合造景、植物与园桥组合造景等。经调研统计,广州市公园人工湖滨水植物共有56科97属117种,其中以棕榈科(Palmae)、桃金娘科(Myrtaceae)、桑科(Mo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为主,分别达12种10属、8种4属、8种2属、5种5属;水生植物共有7科9属9种,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占6种,粉美人蕉(Canna glau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出现频率最多。  相似文献   

17.
桂茜  蒋昊  阮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6,(30):101-103
[目的]构建芸香科植物7个种12个材料的聚类分析树状图,为芸香科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方法]以芸香科植物7个种12个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RAPD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建立适合芸香科植物PCR-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21条随机引物(10 mer)中筛选出10个,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10张DNA指纹图谱,85条DNA谱带,其中84条为多态带,多态性谱带比例为98.82%。[结论]建立了基于RAPD的芸香科植物亲缘关系树状图,该结果与经典的芸香科植物的起源、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恩平市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应用方式,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恩平市共有维管植物217科862属1844种,并将其经济价值划分为食用(216种)、药用(675种)、有毒(56种)、饲用(120种)、纤维(116种)、用材(198种)、园林(182种)、油脂(80种)等8种类型。该区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最多。同一类型的经济价值拥有多种利用形式,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