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控蘖增粒高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蘖消长、成穗率、穗长分布、茎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杂交水稻双本插增产原因。结果表明,双本插本田分蘖较少,无效分蘖时间短,分蘖成穗率达82.24%;穗长分布倾向大穗,群体穗型质量好,茎秆粗(倒二节)在0.4cm以上的数量占91.6%,且茎粗每增加0.1cm,每穗总粒数增加30.15粒,实粒数增加22.23粒,增加量居试验第一;结实率85.18%。  相似文献   

3.
小鼠2细胞胚卵裂球电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00v/cm、40~80μs的单个电脉冲;8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0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2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000v/cm、160~320μs的2个电脉冲所获得的胚胎融合率分别为84.6%(33/39),100.0%(59/59),97.4%(74/76),95.1%(39/41),64.7%(11/17)。融合胚作培养后,2细胞胚的发育率分别为15.2%(5/33),39.0%(23/59),47.3%(35/74),43.6%(17/39),18.2%(2/11)。以1000v/cm,160~320μs的单个脉冲诱导注射LH39~43h,44~48h回收的2细胞胚,胚胎融合率分别为100.0%(27/27),96.4%(27/28);发育率分别为44.4%(12/27),33.3%(9/27)。2细胞胚卵裂球融合的适宜条件为1000v/cm和160~320μs的单个脉冲。  相似文献   

4.
SC-2053杂交剂在春小麦上试验,结果表明:0.7kg/hm^2用量杀雄效果最好,杀雄率达92.6%,喷施最适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期(幼穗长度为0.7 ̄1.0cm),具有杂种优势超亲,超标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物钾肥的增钾效应及在烤烟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每667m^2施入0.3~0.7kg的生物钾肥,可使根周围10~13cm范围0~15cm深度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高30.2~48.6mg/kg与10kg/667m^2用量的硫酸钾肥效相当,烟草施用生物钾肥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4.2%~33.9%,其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增产烟叶9.9kg/667m^2,增长6.4%,上等烟叶比例净增2.2~6.0个百分点,产值增13.7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林科技》2008,(3):F0004-F0004
株高90cm,株型紧凑,叶色较浓绿,叶片较宽,散稳形,子粒卵圆,无芒。苗期耐寒性较强,插秧后返青快。平均每穗总粒数111.4粒,饱粒106粒,空秕率4.8%.千粒重25.0g,(亩)收获穗数34.1万穗。籽粒呈杆黄色。抗倒伏性较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全生育期150天。稻谷糙米率84.2%。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1.6%,垩白率9%,垩白度0.5,透明度1级,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1997~1999年,在国家水稻科技工程醴陵基点大面积应用双季稻旺根壮秆重穗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早、晚两季投入物化成本共430元,产稻谷1101.2~1130.6kg,比当地习惯栽培法增产14%~17%,增收节支效益154元。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19”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所于1994年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科所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系中选出的一个株系,经多年定向培育而成为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90cm左右,穗粒数125粒,千粒重27g左右,全生育期135d,中抗或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1998年示范平均产量10320.0kg/hm^2,1999年示范平均产量10386.0kg/hm^2  相似文献   

9.
1994年在平凉,临夏等地对玉米进行稀土,硫酸锌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硫酸锌配施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使其生育期缩短2d,株高增加6.6cm,穗长增加3.2cm,穗粒数增加96.2粒、百粒重增加5.0g,最终收获产量较对照增加1431.10kg/hm^2,增产率为14.20%。  相似文献   

10.
烟糯6号是烟台市农科院玉米油料研究所于1995年用两个自选系杂交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糯性强,营养丰富,最适于鲜食,风味独特,清香可口,是普通玉米无法相比的,深受消费者欢迎。 特征特性:烟糯6号属中熟玉米杂交种,烟台夏播全生育期95天,采收鲜食果穗仅用8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生长势强,易管理。每株19-20片叶,株高250cm、穗位高100cm,果穗筒形,科长21.0cm,每穗12.4行,籽粒白色中间型,品质好,抗大小叶斑病,耐青枯病,株系发达,抗倒能力强,稀植双穗率达71.4%。 产量…  相似文献   

11.
草坪植物地下器官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种草坪植物地下器官,在0~5cm深的土壤层中的根系,占全部根系年均长度的62.9%.根系最长的是紫羊茅.为104130m/m2.其中5种草坪草的根状茎,占全部根拔茎平均长度的80.6%,而根状茎最长的是草地早熟禾,为1626m/m2.根系长度的89%与根状茎长度的93%左右,都集中在10cm深的土壤层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2~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13.
宁夏水稻产量提高的近期育种目标是:生育期150天,每穗饱粒数85粒左右,千粒重27g,每公顷穗数525万左右,每公顷产量为1.125万至1.2万kg,抗冷害,抗稻瘟病,适应性强,品质好。现在宁夏大米的品质,应在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方面加以改进,目前已选育出高产、优质的香米、黑米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分析了鲁北洼羊4个年龄组(小毛、中毛、大毛和6月龄)的24只个体羔皮的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毛股粗细为6.37~8.01mm,毛股根部面积为60.17~94.60mm2:毛股自然长为2.21~6.67cm,伸直长为二.56~8.86cm:毛股弯曲数为2.71~5.95个:羔皮总面积为1981.33~4374.67cm2,有花面积占总面积的65.95%~93.71%。中、大毛羔皮,毛股紧和较紧、弯曲明显和较明显的均占100%,上等花穗的串字花和软大花均占100%。由此证明:鲁北洼羊毛股较长、较紧实,弯曲较多而明显,并呈平波状,花穗美观;羔皮总面积较大,有花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羔皮品质良好,尤其是大毛羔皮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P8907是白银市农科所1989年以F1为母本,以F1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过10a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系中早熟,生育期94-101d,株高65-88cm,矮秆抗倒,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白穗长芒,穗大粒多,落黄好,籽粒饱满,千粒重43.2-49.6g,容重740g/L,籽粒卵圆形,半角质,含蛋白质13.39%,淀粉68.57%,赖氨酸0.43%,灰分1.86%。  相似文献   

16.
晋谷23晋谷23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黄软谷×张纯一)F2为母本、晋谷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199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山西大同春播生育期126d左右。株高120~130cm,穗纺锤形,穗长22~26cm,千粒重3.7~4.1g,谷粒、米均为黄色,出谷率80%,粳性。子粒含粗蛋白质9.56%,粗脂肪4.24%,赖氨酸0.27%。适应性广,抗旱,综合农艺性状好。育种单位田间鉴定抗白发病、红叶病和黑穗病。…  相似文献   

17.
早籼新品系“925”大面积示范一般单产(667m^2)413kg,高产田达516.12kg;大面积种植未发现稻瘟病,而其它品种的穗瘟率为32%~80%;“925”苗期耐寒,适应早播。鉴于植株高大,应施足钾肥(一般为K2O9.2kg/667m^21),N、P、K的比例为1:0.5:0.75,并应用多效唑防倒;有效穗控制在30万左右和加强螟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 ̄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杂交早稻栽插方式对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杂交早稻采用4种栽插方式的稻谷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存在的差异。采用适当稀植,株行距大的10cm×23.3cm方式能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的关系,保持稻株适宜的营养面积和空间,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垩白率和垩白面积,提高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