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进行了2年4个点的甜菜覆膜直播栽培(CK)、甜菜纸筒育苗平地移栽、甜菜纸筒育苗覆膜移栽、甜菜纸筒育苗起高垄移栽4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后3种种植方式,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除了纸筒育苗覆膜移栽的含糖率低于覆膜直播外,均比对照增产增糖.农户种植纯收入比覆膜直播增加1095~3315元/hm2,企业效益除纸筒育苗覆膜移栽低于覆膜直播,其它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内蒙赤峰市北部甜菜产区的防风、保墒、增产、增糖栽培新措施,进行了4种栽培方式试验:纸筒育苗覆膜后移栽、纸筒育苗移栽、直播覆膜栽培、直播(对照)。结果表明,纸筒育苗覆膜移栽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比直播分别提高153.5%、0.4度、162.4%,每亩农业和工业纯收入居4种栽培方式之首。纸筒育苗移栽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比直播务别提高75.6%、0.5度、82.8%,每亩农业和工业纯收入在4种栽培方式中居第二位。直播覆膜栽培甜菜根产量、产糖量比直播分别提高50.0%、48.2%,含糖率下降了0.4度,每亩农业和工业纯收入在4种栽培方式中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王茂林(内蒙古包头糖厂)内蒙古西部地区春季风沙大,霜冻频繁、返碱严重、墒情差、病虫害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甜菜保苗率,致使甜菜产量一直徘徊在2t左右,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厂1989、1990年开始对甜菜纸筒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山东、江苏、河南、安徽、陕西及河北南部等省,为改变不产糖的局面,积极发展甜菜生产,目前已成为我国甜菜生产新产区。在这些省份种植春甜菜,占地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低,甜菜褐斑病严重,含糖率低,影响工业制糖,采用夏播势在必行。目前普遍在小麦收获后播种甜菜,但因保苗困难,生育期短,块根产量低,影响甜菜的发展;采用春育苗夏移栽虽可解决夏播的弊病,但花费劳力多,同时在夏收季节正处“三夏”大忙,劳畜力紧张,普遍推广尚有一定的困难。因  相似文献   

5.
经1989、1990年甜菜夏季纸筒育苗麦后移栽试验,达到了设计目标,亩平均产量1.7吨,含糖率15.6%。夏季纸筒育苗麦后移栽,表现了叶片生长快、块根膨大快、糖分积累快的生育特点;由于生育期短,气候适宜,青头小、无病虫害且原汁纯度较高,解决了银川地区原料不足、粮糖争地矛盾与含糖率下降、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受甜菜母根移栽的启发,宁夏银川糖厂高级农艺师王成玉等在区科委和区轻纺厅的支持下,1990年进行了甜菜夏育移栽试验初获成功。1990年10月18日自治区科委在永宁县召开了现场观摩会,经验收得到了认定。该项技术为,采用专用纸筒于6月中旬密集育苗,待大麦(或小麦)收获后进行大田移栽。据永宁县测试表明,大地生长90天,亩产达1822kg,含糖率达16.5%,与相邻小麦套种田比增产88.5kg,增糖4.2%。由于夏育夏栽,避开了丛根病侵染期,又可防止褐斑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应用纸筒育苗技术培育甜菜原种母根,结果表明,纸筒育苗提高了母根的繁殖系数,起到了抗旱保苗的作用,与直播比节省原种3倍以上,所以纸筒育苗培育原种母根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切实可行的方法。为获得检糖原种母根,移栽期(苗龄)10~15天(1对真叶期),故移栽的甜菜幼苗主根长度控制在10cm以下,纸筒长筒在20cm为宜,应用纸筒育苗技术培育甜菜原种母根的育苗适期应为5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纸筒育苗移栽是提高甜菜单产和块根含糖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探讨纸筒育苗移栽时,我们在双城市农丰镇兴城村8.5亩甜菜移栽地上进行了大垄双行移栽试验。其做法是,将原有的70cm大垄经整平耙细后起成114cm的大垄,然后在新合  相似文献   

9.
甜菜纸筒育苗专用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甜1号甜菜育苗苗床专用肥,具有促控协调综合效应,加速甜菜纸筒育苗生长及根系发育,抑制伸长生长、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和移栽苗成活率1成左右,降低甜菜立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的罹病率;提高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11.6%、0.44个百分点和14.3%;经济效益比较显著,深受甜农和制糖企业欢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地膜覆盖种植甜菜的模式,对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直播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和调查表明,地膜甜菜保苗率、产量、含糖率和效益分别比直播提高13%~22%、19.5%~31.5%、0.4~0.7度和5880.0~9600.0元/hm2。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青头率较高、田间地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甜菜多粒雄性不育系测交组合试验所调查的甜菜4个主要产质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杂种优势在性状之间和组合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其优势程度依次为:产糖量>根产量>褐斑病病情>含糖率,而优势的稳定性则为,含糖率>褐斑病病情>根产量>产糖量。各性状优势间的相关表现为,根产量及含糖率与产糖量是极显著的正相关;根产量及含糖率与褐斑病病情均为负相关;根产量与含糖率为正相关。含糖率和产糖量两个性状明显回归于中亲和低亲,根产量明显回归于中亲和高亲。因此,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是可以选育出既丰产又高糖且抗病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夏播甜菜由于生长期短、单产低、农民收入少、影响了夏播甜菜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探讨了改常规的直播方法,为麦前育苗、麦后移栽的方法(简称育苗移栽),从而延长了甜菜的生长期。在三年试验过程中,我们还摸索了移栽甜菜和直播甜菜的形态变化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5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高效杀菌剂,2012年在海伦地区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进行了甜菜褐斑病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达70%以上,并且可显著增加产量,吡唑醚菌酯较对照区增产23.6%,苯醚甲环唑较对照增产11.8%.两种杀菌剂对块根含糖率影响不大,可提高含糖率约1度.这两种杀菌剂在甜菜生育期只需喷施2次,7月中下旬田间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约10天进行第二次喷药.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甜菜叶片生长旺盛.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为当地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发展很快,我场经4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进一步验证了其增产、增糖效果.小区试验表明,同等条件下纸筒育苗移栽甜菜较直播甜菜增产20%~30%,增糖0.1~0.8度.特别是报纸纸筒育苗更具优势(增产30%,增糖0.8度),且成本低.操作简便.大田生产示范结果表明,纸筒育苗增产幅度达36%~115%.几年育苗实践,尚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营养土配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营养土不加有机肥,只用化肥;移栽田施肥量少,未能充分发挥移栽甜菜增产作用.2.纸筒装土不实,移栽前浇水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山东窝卜村单喜移植的7.5亩纸筒育苗甜菜,平均亩产3,880公斤,比当地直播甜菜增产2.5倍,含糖率提高1.3%。主要经验是:提早育苗,延长甜菜生长期。4月6日育苗,4月10日全苗,生长期比直播甜菜延长了25~30天;精心管理苗床,棚内温、湿度控制得当;移栽适时,密度适宜;小苗第4片真叶展开时(5月10日、终霜过后)进行座水移栽,  相似文献   

16.
伊宁县位于西北边陲,地处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气侯,全年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达2780~2800小时,土地资源丰富,是自治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制糖业的发展,伊宁已成为新疆的甜菜生产主要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1989年试验推广春季与夏季纸筒育苗,均取得好成绩,1990年扩大夏育苗移栽面积,平均单产达到3.25吨/亩,含糖达到16%,超过直播的甜菜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甜菜生产栽培方式多为直播,而直播甜菜的产量关键在于保苗,即提高保苗率,发挥群体增产潜力。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调查,提高保苗率的主要途径:一、采取深翻、精细整地的措施。我省生产上耕翻深度一般在15~16cm左  相似文献   

18.
甜菜雄性不育单胚杂交种甜单304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甜菜雄性不育单胚二倍体杂交种甜单304,是由单胚雄性不育系TB7-CMS为母本,以二倍体多胚品系甜217-8为父本,按41∶比例杂交而成。2003~200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其结果平均根产量42674.7 kg/hm2,平均含糖率17.48%,比对照品种甜单2号提高12.5%和0.20度。2005年参加省生产示范试验,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该品种块根丰产性好,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适于机械化播种和纸筒育苗移栽。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宜种植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甜菜主产区。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适当深耕、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坐水播种等农业措施,均能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保苗率,秋耕深度以40cm为好;纸筒育苗移栽或“切块”移栽均能达到抗耐盐目的,以4叶期或6叶期移栽为好。地膜覆盖较非盐碱地露地栽培块根产量平均增产112%。盐碱地坐水播种可提高幼苗耐盐能力,一般应灌水两次。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多倍体品种骨干亲本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运才  王华忠 《中国糖料》2006,(2):15-16,26
对11个多倍体甜菜品种骨干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在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方面差异极显著。四倍体品系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优于二倍体材料,而褐斑病抗性差别不大。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褐斑病病情与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呈负相关外,其余3个性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