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和民  欧阳敏 《水产养殖》2004,25(1):46-48
黄颡鱼的营养研究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还未见报到;在黄颡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诱食剂的应用、投饵方式、投饲量的确定等,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的营养和配合饲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营养学研究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量。黄颡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稚幼鱼)为39%~45%、(成鱼)为34%~38%,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9%,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20%~23%、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为5%~6%,无机盐的适宜含量为1%~2.5%。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动植蛋白比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淡水鱼类养殖品种的增多,肉食性淡水鱼正逐步形成养殖规模。然而,淡水鱼类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饲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有关淡水肉食性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报道较少。黄颡鱼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肉食性淡水鱼,养殖规模日渐扩大,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成为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的必要环节。但是,关于黄颡鱼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及合理配比方面尚未见系统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营养研究手段的运用,明确黄颡鱼配合饲料制作中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动植物蛋白含量比例,为开发黄颡鱼经…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配合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礼 《内陆水产》2003,28(9):35-37
黄颡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黄颡鱼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有升,而且黄颡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犤1犦。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饲料是黄颡鱼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为了节约饲料成本,一些养殖场和专业户实行自己配制饲料,但由于缺乏黄颡鱼营养和饲料方面的知识,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当地的养殖实践介绍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技术,仅供业内人士参考。1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俗称黄姑、嘎鱼、黄腊丁等,属鲇形目、鲿科,是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的池塘、湖泊、溪流中最为广泛。近年来,生物学特性、营养素需求、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黄颡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我们简要综述黄颡鱼对各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介绍其营养生态型膨化饲料的配制方法。一、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对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黄颡鱼食性杂偏肉食性,蛋白质是其生长及体增  相似文献   

6.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3个蛋白质水平(35%、40%和45%)×2个能量水平(1.5×104J/g和1.6×104J/g)的6种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4.7±0.6)g的黄颡鱼,进行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的研究。经62 d饲养表明: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1.47%~43.38%,最佳能量蛋白比为40.17。在6组试验饲料中,当蛋白质含量为40.38%,能量为1.622×104J/g时,体重增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32.93%、1.14和1.76,饲料系数最低为2.17。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养殖在南方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和膨化饲料的应用。人工繁殖技术解决了苗种供应的难题。膨化饲料解决了规模化发展所需饲料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黄颗鱼摄食配合饲料的问题。黄颡鱼饲料过去一般选用动物性饵料和硬颗粒饲料,前者来源受限,供应存在问题,后者沉降速度快,黄颡鱼形不成集群,影响了对配合饲料的摄食。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淡水经济型养殖鱼类,其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文章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氨基酸、能量、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黄颡鱼配合饲料配方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为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该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殖黄颡鱼。2006年,松溪县水技站在南门鱼场进行了5亩池塘使用浮水性配合饲料养殖黄颡鱼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1个蛋白质水平(35%)X5个脂肪水平(4%,10%,16%,22%,26%)X2个肉毒碱水平(0mg/Kg,150mg/Kg)的10种配方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0.0±0.6)g的黄颡鱼,进行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影响的研究。经100d饲养表明:饲养中添加150mg/Kg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没有影响。在黄颡鱼低蛋白配合饲料中,体重增长率最大,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较好的是最低的脂肪含量组(4%)。高脂肪含量对黄颡鱼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对鱼类营养生理和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05,29(6):857-861
维生素C在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和鱼类的生长密切相关,而且对鱼类的免疫力、抗病力以及抗应激反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多数鱼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的L广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因此,它们必须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C。本文就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及其免疫力和抗应激性反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了解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及作为食品原料开发的可行性,对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按照相应国标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营养评价、膳食营养质量指数分析。检测结果显示,4月份采集的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中含有蛋白质(61.11±1.02)%,脂肪(12.63±0.46)%、灰分(8.08±0.08)%;沙蚕体内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8%,接近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理想模式(40%),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68.54%,大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理想模式(60%),呈味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总量的38%;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18.35±1.09)%、(51.27±2.73)%;体内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1.34±0.01)mg/kg,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铁、锌、硒;镉、铅、甲基汞未检出,无机砷含量低于GB 2733之规定。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营养质量指数为1.64,其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热能的能力。因此,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是高蛋白、低脂肪、膳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原料,可用于特殊膳食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与日本囊对虾相近。两种对虾均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均含有18种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9.29±0.16)%、(29.01±0.1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57、67.90,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且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略高于日本囊对虾;两种对虾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无机元素含量都十分丰富。综上,生态化池塘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肌肉营养价值均非常高,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  相似文献   

14.
美洲帘蛤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建敏 《水产学报》2003,27(5):495-498
美洲帘蛤Mercenariamercenaria(Linnaeus,1758)又称硬壳蛤、北方帘蛤或小圆蛤,原产地分布在美国佛罗里达州Cawrence湾,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Hamboldt湾到英格兰海域,与我国的文蛤(Meretrixmeretrix)同属帘蛤科,是一种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的大型双壳贝类[1,2]。目前生产性人工育苗已成功[3],2000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由美国引入种贝,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育苗,滩涂养殖正在逐步走向规模化。本文对美洲帘蛤软体部做了比较全面的营养成分测定分析,并与贻贝等多种双壳贝类进行了比较[4],旨在为…  相似文献   

15.
杂色蛤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分析了杂色蛤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杂色蛤软体部(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70%、2.63%、9.63%和0.54%。杂色蛤软体部(干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52.86%,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21.58%,占氨基酸总量的40.8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8.23%,构成比例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18.89%,占氨基酸总量的35.74%。杂色蛤软体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83。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9.74%,其中EPA和DHA共占PUFA的67.82%,ω-3PUFA的含量丰富且明显高于ω-6 PUFA的含量。矿物元素比例合理,微量元素中Fe和Se含量较丰富,维生素中VA、VB2和VB5含量较丰富。表明杂色蛤软体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海胆黄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紫海胆黄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及合理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以及美国化学分析方法(AOAC)检测海胆黄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海胆黄粉中水分含量(5.29±0.02)%,粗灰分(8.69±0.03)%,粗蛋白质(60.36±0.04)%,粗脂肪(25.32±0.09)%,总糖含量(0.044±0.002)mg/100 g;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46.50±0.89)%;谷氨酸含量最高,为(5.57±0.11)%;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7.75±0.01)%;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亮氨酸;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6%;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0.8,化学评分(CS)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86;共检出30种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2.43±005)%;海胆黄富含钾、磷、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元素含量最高,为(1 432.27±8.91)mg/100 g;微量元素中,锌元素含量最高,为(13.13±0.09)mg/100 g。研究表明,海胆黄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多、比例合理,脂质含量高且富含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7.
对丝尾!(Mystuswyckioides)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作出评价。结果显示,丝尾!含肉率为68.39%,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92%,粗蛋白含量17.85%,粗脂肪含量0.80%,灰分含量2.43%;肌肉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3.00%,含量最高为缬氨酸(Val),占1.24%,最低为胱氨酸(Cys),占0.41%;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80%,占氨基酸总量的44.62%。依据1985年FAO/WHO推荐的蛋白质模式为评价标准,计算得出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3种不同人群水平的氨基酸价(AAS)分别为176.26、255.69和513.82;第一和第二限制氨基酸都是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研究表明,丝尾!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有开发前景的珍稀和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8.
3种鲣鱼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与评价了鲣(Katsuwonus pelamis)、东方狐鲣(Sarda orientalis)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3种鲣鱼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1)3种鲣鱼的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2.86%~24.6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41%~2.51%,3种鲣鱼均含有丰富的常量和微量元素;2)鲣和东方狐鲣背部肌肉均检出17种脂肪酸,而扁舵鲣检出23种,其∑PUFA/∑SFA分别为1.17、0.93和1.14,n-6/n-3系∑PUFA值分别为0.07、0.04和0.11,此外,鲣背部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38.98%,高于东方狐鲣的33.64%和扁舵鲣的37.93%;3)东方狐鲣背部肌肉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35.10%和0.90,略高于鲣的33.95%和0.89与扁舵鲣的32.51%和0.89。  相似文献   

19.
羊栖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志远 《水产学报》2002,26(4):382-384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又名海大麦,海菜芽,海茜菜,大麦菜,海草等,属褐藻类马尾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辽东半岛、山东,南至浙江、福建和广东浅海及滩头均有生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资源。羊栖菜性味苦、咸、寒,具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及泻热化痰功能。民间常用来治疗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浮肿和脚气等。沿海地区的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