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一个成功的育种计划始于良好的泌乳早期营养管理。在每个奶牛场,让奶牛在最好的起点出发是至关重要的。确保奶牛的养分摄入量足以满足其需要十分必要。目标是产犊后5~6周,奶牛达到产奶高峰。产奶高峰增加1千克牛奶,在奶牛的整个泌乳期,就可增加250千克牛奶,因此,快速有效地达到产奶高峰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重要阶段,管理不善会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和体况损失,进而导致繁殖力问题,对奶牛场的最终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下是优化奶牛繁殖力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规模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上要维护奶牛的健康,延长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应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饲养管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泌乳期(305天)产奶4000千克左右,乳脂率3.4%的牛群或个体奶牛,产奶量稍高或稍低的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畜牧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不同泌乳期奶牛的饲料,应精、粗合理搭配,才能使奶牛发挥最好的产奶水平。具体搭配的比例是:产后20~120天,日产奶量高于20千克的奶牛,精饲料应占日粮的40%~45%;产后120~210天,日产奶量为15~20千克的奶牛,精饲料应占30%~35%;产后211~305天,日产奶量在15千克以下的奶牛,精饲料应占20%~25%。经试验表明,按照上述的饲料搭配来饲养不同期间的奶牛,其效果相当好,不仅可发挥最好的产奶水平,且使奶牛饲料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同泌乳期奶牛饲料应合…  相似文献   

4.
周广泰 《中国乳业》2001,(11):19-19
1.增加光照法:美国、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内,不需增加和改变饲料,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比处在冬季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奶牛可多产奶10%。2.调整分娩期法:奶牛产后3~8周,是产奶的黄金时间。如果奶牛夏季分娩,日产奶量要比其它季节少10千克。因此,要注意安排好配种期,避开热季产犊,以提高产奶量。3.补加胡萝卜素法:前苏联的养牛专家在产奶前30天和产后92天的奶牛日粮中补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使泌乳期缩短约1周,每个泌乳期净增牛奶200.8千克。4.加喂磷石膏法:磷石膏除含有…  相似文献   

5.
调整奶牛繁殖季节 提高产奶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要从奶牛的产奶水平和养殖成本上做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合理地调整奶牛繁殖季节,使其在泌乳期的产奶生理变化同牧草生长季节产草量变化相吻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奶牛的沁乳性能,降低草料供应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以清镇市草地奶牛示范场及其周边的奶牛养殖户的草地资源配置,牧草产量和奶牛泌乳期牛奶产量随季节变化规律为例,说明该原理。  相似文献   

6.
泌乳期是奶牛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是衡量奶牛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奶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还可以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的时间,提高奶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维持奶牛较高的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能够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奶牛的泌乳期分为泌乳早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需要从饮食、日常管理、卫生以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综合饲养。  相似文献   

7.
高产奶牛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在7500kg以上,含脂率3.4%~3.5%,乳蛋白率在3%~3.2%的牛群;个体奶牛泌乳期产奶量在8500kg以上,经产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有不少农户饲养奶牛,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奶牛的产奶水平、经济效益均较低。据笔者在山东地区的调查分析,对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一、科学选购良种奶牛奶牛一生的产奶水平和经济效益取决于其生产性能的高低,所以选购良种奶牛很重要。而有不少农户饲养的奶牛购自于奶牛场的淘汰个体,这些个体生产性能、产奶效益低。所以农户应从长远着眼,应到饲养管理规范化、信誉高、规模大的国营或集体奶牛场去购牛。选购时应注意,首先看牛的外貌特征是否优良,一看膘情,膘情中等的好,不要选购肥牛。二看体型轮廓,牛的棱角鲜明、肢蹄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在规模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上要维护奶牛的健康,延长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应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饲养管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泌乳期(305天)产奶4 000千克左右,乳脂率3.4%的牛群或个体奶牛,产奶量稍高或稍低的亦可参考使用。1饲料及营养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饲料供应。一头奶牛的全年贮备如下:①青干草,1 100~1 850千克,应有一定比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在7500kg以上,含脂率3.4%~3.5%,乳蛋白率在3%~3.2%的牛群;个体奶牛泌乳期产奶量在8500kg以上,经产奶牛在9000kg左右;繁殖功能正常;无代谢疾病。对高产奶牛的饲养与一般奶牛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1.增加光照法:美国、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内,不需增加和改变饲料,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比处在冬季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奶牛可多产奶10%。 2.调整分娩期法:奶牛产后3~8周,是产奶的黄金时间。如果奶牛夏季分娩,日产奶量要比其它季节少10千克。因此,要注意安排好配种期,避开热季产犊,以提高产奶量。 3.补加胡萝卜素法:前苏联的养牛专家在产奶前30天和产后92天的奶牛日粮中补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使泌乳期缩短约1周,每个泌乳期净增牛奶200.8千克。 4.加喂磷石膏法:磷石膏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不同泌乳期的奶牛最好是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千克)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每产1千克奶喂精饲料400-500克;  相似文献   

13.
1 选择奶牛 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能力相差较大,选好奶牛品种很重要.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品种为荷斯坦奶牛,俗称"黑白花奶牛".它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量一般能达5000~7000千克,高者可达1万千克.除黑白花奶牛外,在我国还有丹麦红牛、乳用西门塔尔牛等品种,产奶能力也较好,但种群数量较少.选好品种后,还要选好个体,一般是从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个体高大,棱角分明、外貌清秀、中躯长、背腰部不塌陷、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附着良好、乳井深、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要求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有条件的还应考察其母亲的产奶成绩和父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规模奶牛场要提高经济效益,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精细管理,首先要加强奶牛从配种、产奶、防疫、饲草、淘汰等方面的管理,其次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而且有条件的奶牛场还可借助D305(大型牧场管理软件)和奶牛智能饲喂系统,提高奶牛场现代化管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泌乳牛产犊前停止产奶的一段时间称为干奶期,干奶期一般为60天.这段时间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故饲养者特别是集体或个体奶牛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从而影响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且造成诸多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加强品种品质改良购买奶牛是建立奶牛场的第一步。奶牛养殖户购买奶牛时尽可能从大城市的郊区奶牛场购买体型比较好、3~5岁以内的青壮年中国荷斯坦奶牛。不要到管理比较混乱的奶牛市场购买,因为这些奶牛市场假奶牛比较多,许多奶牛是杂交牛,甚至将地方品种牛经过“化妆”后出售给奶农,损害奶农利益。已经建场的奶农,就要考虑如何加强奶牛品种品质的改良,这是关系奶牛生产性能的根本。对于小型奶牛场或者个体养殖户而言,育种工作的关键是使用好的精液,在奶牛配种时选用经过评定的优质种公牛精液,以获得较好奶牛的产奶遗传性能,不断改进本场…  相似文献   

17.
4 0~ 6 0 d的干奶期已经成为奶牛行业的标准 ,干奶期小于 4 0 d,会导致下一个泌乳期产奶量下降 10 %~30 %。然而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 ,30 d的干奶期对产奶量没有影响。本研究对产奶量相近并且大于 12 0 0 0 kg的成年奶牛添加牛生长激素 (b ST) ,在缩短或无干奶期的情况下测定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牛来自 2个商业奶牛场和 1个大学奶牛场 ,设置 4个处理。每个处理的奶牛分别来自 3个奶牛场 ,每个奶牛场选择 5头经产奶牛和 5头初产奶牛。 4个处理分别为 :16 0 d干奶期组 (6 0 DD) ;2 30 d干奶牛期组 (30 DD) ;3持续产奶组 (CML ST) ;4持续产奶 ,持续使用 b ST组(CMCST)。前 3组 ,均在开始产奶的 5 7~ 70 d开始使用b ST,6 0 DD组和 30 DD组至干奶期前 14 d 结束使用 ,CML ST组在分娩期结束使用。对于初产奶牛 ,30 DD组、CML ST组和 CMCST组第 1个泌乳期的前 17周平均产奶量低于 6 0 DD组 (分别为 38.3、35 .1、37.5和 4 4 .1± 1.3kg/d)。对于经产奶牛 ,各组产奶量没有改变 (46 .6、4 3.4、4 6 .5和 4 7.7± 2 .1kg/ d)。缩短或无干奶期可能阻止初产奶牛乳腺的生长 ,导致下一泌乳期产奶量下降。对于经产奶牛 ,任何一种使用 b ST的方式 ,缩短或无干奶牛期没有改变产奶量。产前乳和初乳的质量方面需要其它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炎症,乳房炎患牛产奶量降低,甚至停止产奶,乳汁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重症病牛因产乳量明显减少或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这一疾病困扰着奶牛生产,是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头泌乳期产奶8000千克的奶牛和一头泌乳期产奶6000千克的奶牛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大区别。奶牛一般在产后4~8周即可达到产奶高峰,而大约在产后10~12周干物质采食量才能达到高峰,由于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跟不上泌乳对能量需要的增加,因此泌乳高峰期奶牛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当奶牛单产上升时,很难单纯通过谷物饲料提供足够的能  相似文献   

20.
1、增加光照法。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研究,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内,不需增加和改变饲料,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比处在冬季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奶牛可多产奶10%。2、调整分娩期法。奶牛产后3~8周,是产奶的黄金时间。夏天天气热,蚊蝇多,产奶量低,且发病率高。如果奶牛夏季分娩,日产奶量要比其它季节少10千克。因此,注意安排配种期,避开热季产犊,可提高产奶量。3、补加胡萝卜素法。苏联的养牛专家,在产奶前30天和产后92天的奶牛日粮中补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能使泌乳期缩短约1周,每个泌乳期净增牛奶200.8千克。4、喂粥料法。据试验,给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可提高产奶量13%。因为粥料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