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1.工蜂产卵群介王:蜂王产卵,工产蜂也产卵,工蜂对工蜂卵和蜂王卵同时哺育,足以说明蜂王物质对卵巢发育成熟的工产蜂没有抑制作用。工蜂、工产雄蜂封盖子脾参差不齐,新蜂出房后,工蜂封盖子脾成片,多数人误以为工蜂停止产卵。其实不然,只要提脾查看,还可以见到一房多卵现象。为什么没见工产雄蜂子呢?因新蜂出房,新蜂对工产蜂卵有识别和清除作用,所以见到的是整片工蜂封盖子。  相似文献   

2.
<正>早春如何促使蜂群产生分蜂热?可以从其他群抽取2~3张快要出房的子脾补入,使蜂群达到5~7框足蜂,蜂群就要发生分蜂热了。这时工蜂大量造雄蜂房,蜂王产下雄蜂卵。雄蜂房封盖后,工蜂造数个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卵,大约16天后就要分蜂。将多余的王台介绍给其他交尾群,这样蜂群的数量发展快,对扩大蜂场规模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1直接补助法提虫卵脾:把弱群虫卵脾脱蜂提入强群,有利于充分利用强群哺育力,发挥弱群蜂王产卵力。提封盖子:把弱群封盖子脱蜂加入强群,欲出房时再提回原群。这样做既不会影响强群的发展又及时扩大了弱群的产卵面积。子蜂同补:无论是繁殖期或流蜜期前,强补弱还是弱补强,都可将要出房老子脾连同上面的工蜂(注意不要将蜂王带入)一同提入被补蜂群,工蜂之间会和睦相处,不会咬王。提取过剩蜂:蜂群度过快速发展阶段以后便进入了幼蜂积累期。可用一块与蜂箱同宽的木板斜放于巢箱前距踏板1.5cm处,然后提脾抖蜂,此时一部分蜂纷纷爬回箱内而大部分蜂则…  相似文献   

4.
小经验     
发展蜂群要做到无空脾无闲蜂中蜂在自然分蜂、人工分蜂、失王或新王换老王期间,都要无王产卵(包括新王未产卵)10天以上,有时长达一个月。这样一来,空脾增多,没有大小幼虫,抚育群处于空闲状态,蜂群容易飞逃,工蜂易代产卵,采集积极性下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蜂群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有王群提取有大片幼虫、或者产满卵的子脾和无王产卵群的空脾对调。如果无王产卵群是强群,也可以把封盖子脾抽去补充弱群,再调进幼虫脾。弱群也不要等子脾上的新蜂全部出房才对调,只要大部分新蜂出房就可以调进幼虫脾,等这些脾全部封盖后再调进老熟子脾,  相似文献   

5.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6.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3,(10):21-21
我们从秋季较长时间的囚王 ,使蜂群断子进行彻底治螨中得到启迪 ,凡是未参与哺育工作的工蜂 ,其寿命比参加哺育工作的工蜂有着明显的延长 ,可是少数养蜂者在早春时却忽视了这点。笔者接触我地养蜂者后得知 ,在蜂王自然停产 ,蜂群结团前夕 ,养蜂员不得不释放蜂王以防止蜜蜂结团后不慎让蜂王受冻。我地蜂群越冬与蜂王早春开始产卵的时期很难绝对区分 ,如果蜂王未加控制而提前产卵 ,早春又气候多变 ,则蜂王总是产的多 ,寒潮过后天晴开箱检查 ,却很难看到大小幼虫 ,仅能见到蜂卵 ,或者蛹、卵形成的“插花子” ,哺育的蜂儿大多数被拖弃后由蜂王再…  相似文献   

7.
<正>提交尾群时,为了不影响原群发展,一般养蜂者只提出2脾蜂。蜂王交尾成功后,原蛹已出房,可加入脱蜂出房子脾一张。当新王产卵变成蛹时,再加入一张带蜂老蛹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新王产卵积极性,又补强了交尾群,使新王群发展成越冬蜂群。  相似文献   

8.
王德会 《中国蜂业》2001,52(1):22-22
凡工蜂产卵群,都是因为失王较久又没有幼虫可改造成新的王台而造成的。美意蜂大约超过20天后工蜂开始产卵。一旦出现工蜂产卵群,它是不易接受外来蜂王的(无论是产没产卵的王)。常规处理方法:一、把蜂群从原位置移走,选一中等群放在工蜂产卵群的位置上,将蜂王关闭2~3日放出。二、把工蜂产卵脾提出冻死虫、卵,放入4~5张蛹脾,再放入一成熟王台。三、原箱留1~2张不用的旧脾一直等其自然死完为止。中外养蜂书籍和杂志对工蜂产卵群的处理方法基本就是以上几种方法。笔者今年有一群工蜂产卵。待工蜂产卵时已达5框蜂。处理时因没有成熟王台,放入…  相似文献   

9.
<正>我从2004年起业余养殖中蜂,回忆饲养之初,倾囊购书,生搬硬套,挫折颇多。虽然如此,然痴蜂之情,并未消却,反而愈久弥坚、与日俱增。现将我对饲养中蜂的肤浅认识,简述如下,可供初学养蜂者参考。"二新"是指新王、新脾。新王指当年培育的蜂王,产卵力强、工蜂采集积极,能维持强群,繁殖速度快。因此,老劣工蜂宜早换,使用新王蜂群强。与陈旧老脾相比,新脾有四大优点:其一,蜂王产卵集中成片,能培育、形成大面积封盖子脾,是弱群、新  相似文献   

10.
高法贤 《蜜蜂杂志》2020,40(10):10-10
如果蜜蜂失王已久,许多工蜂会发育并产卵,但封盖后可以看出全是雄蜂,这样的蜂群怎样处理呢?可以加1个王台。待处女王出台后3~5 d再查一下,看还有没有蜂卵。一般产卵的工蜂会停产,或者被清理掉,这时再把产满雄蜂的巢脾全部换掉,看蜂量多少添加合适的巢脾。要蜂多于脾,待新王产卵这群蜂即恢复正常。如不成功,可以从别的蜂群调入卵虫脾,加王台和介入老王均可。  相似文献   

11.
<正>大、小蜂螨是蜜蜂体外寄生虫病。蜂群患螨害,幼虫化蛹后不能羽化,新蜂不能正常出房,老蜂寿命缩短,群势衰弱,甚至全群死亡。检查蜂群时,经常切割已经封盖的雄蜂房杀灭蜂螨,是行之有效的治螨措施。药物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初冬,蜂群的蜂子全部羽化,新蜂出房的时候;二是早春蜂王还没有产卵或者刚开始产卵,蜂群没  相似文献   

12.
巢脾是蜂群贮存蜜粉和生活繁殖场所。没有足够的优良工蜂房巢脾,对幼蜂繁殖蜂王产卵都会受到限止。巢脾上有成片的雄蜂房,就会减少工蜂的繁殖,孵育出大量雄蜂,消耗了饲料。一群蜂,使用的巢脾有10%的雄蜂房,一年孵育6代雄蜂,就可能消耗蜂蜜约12斤、少培育工蜂2万只左右。每次检查蜂群时割除雄蜂蛹也要占用管理蜂群的许多时间。在养蜂生产上,筑造和使用优良巢脾是获得养蜂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1.工蜂产卵初期:工蜂产卵群对工蜂幼虫和工产蜂的雄蜂哺育一视同仁,调入幼虫脾也能得到正常饲喂,介王容易。2.工蜂产卵中期:雄蜂封盖子脾成片,调入幼虫脾除被用来改造王台的幼虫外,剩余幼虫会被清除,介王困难。3.工蜂产卵后期:雄蜂出房,雄蜂幼虫稀少,调入幼虫脾,除用来改造急造王台的幼虫外,对剩余幼虫继续清理,介王较易。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宝清县越冬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秋季管理方法不当。此类现象我场也发现过,2003年7月份,我换了5只金喀蜂王。秋天这5群蜂不壮,晚秋没囚王断子,金喀蜂王只要有饲料就不停地产卵。到了9月下旬,气温低了,外界断了蜜粉。工蜂封盖蛹脾从外圈破坏了一部分,出现见蛹不见蜂的现象。喂完越冬饲料以后,这5群蜂又开始产卵育虫,我发现后就用蜜脾将虫脾换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养蜂问答     
答:种族延续是生物的本能之一,蜂王产卵是蜜蜂延续种族的组成部分。当蜂群过小,工蜂恐其灭族,便积极促使蜂王产卵繁殖;生理异常的蜂王也怕其绝种而拼命产卵繁殖。天气越冷,蜂群越小,蜂王越产卵。秋季停产早的蜂王和秋后培育的新王冬季也易产卵。冬季蜂王产卵,工蜂饲喂幼虫,尽力维持巢内温度而消耗饲料和精力,寿命缩短使成蜂提前死亡。气温低新蜂不能繁殖出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群会很快衰亡。我们在养蜂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越冬前合并弱群,减少弱群越冬。除掉老劣蜂王。在组织越冬群时,将花粉脾提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我地蜂群暴发白垩病,很多蜂场垮场,养蜂人改行。我的蜂群也不例外地染病,尽管用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治好。在我的所有蜂群中,惟有一群蜂没有感染白垩病。这群蜂采胶能力极强,蜂箱的所有裂缝均被蜂胶糊严,几天检查一次蜂群,覆布就很难扯下。当时我猜想这群蜂具有抗白垩病能力,并设想用它作种蜂群,培育抗病蜂群。第二年春天,没有染病的这群蜂强壮后,我用其雄蜂作种用雄蜂,又用这群蜂的蜂王产的卵培育蜂王,还用这群蜂作哺育群。我把其他蜂群中的雄蜂处死,病重蜂群的蜂王也处死,并安上了王台。到蜂王产卵后,我把病群的蜂王全部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17.
中蜂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惯,善于利用中蜂这一特性,是饲养中蜂成败的关键。为了加深这一认识,我在去年采收冬蜜之前曾利用一组中蜂进行了对比试验。分甲乙两群(每群各两框蜂),甲群使用新脾,蜂王产卵加快,工蜂采集积极性很高,群内蜜粉充足;而乙群使用旧脾,蜂王腹部缩小停产,工蜂采集力很低,群内粉蜜均缺。经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群内抽来两框不带子的新脾补入乙群,把原来的两框旧脾淘汰。通过这样补入新脾去掉旧脾以后,第二天乙群的采集工蜂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三天蜂王开始产卵,十天后封盖子成片,幼蜂出房后又造出两片新脾。在这基础上我又在夏期继续试验,有些养蜂者认为蜂群采收荔枝龙眼蜜以后,群势大为削弱不适再造脾。我认为并不然。进入夏蜜期场地(山乌桕)后,我  相似文献   

18.
中蜂失王是常见的事,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使群势削弱、工蜂产卵,给蜂群饲养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中蜂失王的原因如下:a. 与群势有关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强群分蜂,加速蜂群壮大,但中蜂则有所不同,有时新分群越强,蜂数越多,介入的王台越好或新王越大,则会适得其反。按广东蜂友的经验,分蜂群2~3框最为恰当,新王也容易交尾,交尾成功率高,产卵快;最好的做法是在新王产卵时不断抽调老熟蛹脾补入新群。b. 与子脾有关给中蜂分蜂,必须带子脾,因为无子必逃。分蜂时巢内只有蛹,没有幼虫和卵,显示着蜂群分蜂意念很强,雄蜂多,这种情况是新王易…  相似文献   

19.
秋繁结束后囚王断子,总有部分蜂群出现工蜂产卵现象,这对越冬蜂群安全越冬造成很大危害。如2007年,我场相邻的两群蜂同时育成蜂王,蜜、浆产量及育儿等状况基本一致。9月20日,囚王断子后,11月初并群处理时,发现其中1群工蜂产卵,已有3张雄蜂封盖脾,消耗了大部分越冬饲料,工蜂数量不足相邻群的1/3,体色黯淡,行动迟缓,体质虚弱,已不可能单独越冬。  相似文献   

20.
如何给工蜂产卵蜂群换王发现工蜂产卵蜂群时,群内常已无幼虫,新王的介绍极为困难,工蜂围攻诱入的所有蜂王。大多数养蜂者多采用移走工蜂产卵蜂群,将巢箱内的子脾分别放置在正常蜂群顶层的方式,有效地避免蜡螟的危害。这是养蜂者处理工蜂产卵蜂群的好办法。春季或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