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青岛崂山区小蠹种类,本研究对诱集到的小蠹进行分类鉴定,更好地丰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小蠹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崂山区的1种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隶属于象虫总科、小蠹亚科、绒盾小蠹属,该小蠹的典型特征为鞘翅自斜面前缘开始,沟间部具突起的颗瘤,由前向后略许增大,成为纵列,第2沟间部无颗瘤,与2017年吕坤鉴定的山核桃新害虫——小粒绒盾小蠹描述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ML树)显示,该小蠹样本与美国和东南亚小粒绒盾小蠹样本序列聚成一支。[结论]本文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鉴定,明确该诱集到的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并且该种在山东首次记录发现。此研究结果为小蠹快速DNA鉴定以及溯源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切梢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张真  曹鹏  王鸿斌  韩平定 《林业科学》2012,48(2):110-116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切梢小蠹的特征系统。利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和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3种特征,在体视显微镜放大30倍条件下可实现切梢小蠹虫的准确鉴定。通过形态鉴定为同种的小蠹虫在利用28Sr DNA序列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能首先聚在一起,并且切梢小蠹属昆虫种下、种间和种上的遗传距离分布在3个不重叠的范围内,利用28Sr DNA基因构建切梢小蠹属分子鉴定体系是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或遗传距离比较均可实现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竹蠹(Bostrychopsis parallela)属鞘翅目、蛛(虫甲)总科、长蠹科、大胸长蠹虫属,是一种大型长蠹。湖北全省皆有分布,以在鄂南为害建筑材和加工材为烈。现将笔者1981—198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近年来口岸截获进境原木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了主要疫情种类、不同原木来源国家疫情及差异原因。分析表明,进境原木疫情突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占比25.41%,小蠹亚科、长小蠹科、蚁科、天牛科、吉丁虫科、长蠹科等6类昆虫为进境原木中的主要害虫,截获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与不同来源国家的原木出口数量、地理位置和气候、熏蒸除害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列出截获的主要有害生物名录,根据疫情特征提出进境原木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 /科学 名 分布范围危害树种危害部位危害程度一 鞘翅目  Coleoptera(一 )长蠹科  Bostrychidae1四沟异翅长蠹 H eterobostrychus aequalia云南桉树干轻(二 )吉丁科  Buprestidae2中华吉丁 Agrilus sinensis Thom son广西尾叶桉干轻 -中3吉丁虫 Coraebus sidae 广西多种桉干轻 -中(三 )天牛科  Ceram bycidae4皱胸天牛 Aeolesthesholosericea(Fabricium ) 广西、广东云南、四川 多种桉干轻 -中5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全国各地多种桉干轻 -中6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全国各地 柠檬桉窿缘…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我国从进口木材中截获的害虫3目(鞘翅目、等翅目和同翅目),9科(小蠹科、长蠹科、长小蠹科、筒蠹科、天牛科、象虫科、吉丁虫科、珠蚧科和白蚁科),计135种,其中小蠹占截获害虫的绝大多数,其次是天牛、长蠹和长小蠹。列出了每种害虫的中名,学名,原木寄主名称和原木来源国家或地区。对害虫组成和分布作了简要论述,并就今后国内开展木材害虫检疫和采取积极措施,尽力避免外来害虫侵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遂昌县松林内鞘翅目害虫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2008-2011年,应用林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M-99监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taiwanensis)等松林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遂昌地区松林内的鞘翅目昆虫有13科60余种,其中危害松树枝、干的害虫有16种,害虫天敌有3科4种;象甲科、小蠹科和天牛科,分别达5、5和35种,其中角胫象(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马尾松角胫象S.patruelis)、马尾松梢小蠹(Cryphalus nassonianus)及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为优势虫种,异色郭公虫(Tillus notatus)是重要的天敌种类,并对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松墨天牛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的成虫羽化时间、种群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河、文山橡胶树寒害后蛀干害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在云南红河、文山植胶区的受寒害橡胶树上采集蛀干类昆虫220头,经形态鉴定查明其隶属3科3属4种,其中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和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为优势类群,锥长小蠹(Platypus solidus Walker)、双齿谷盗(Silvanus bidentatus)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橡胶树寒害后次期性害虫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11年1月云南滇东南橡胶树遭受特大寒害后,引发了以橡胶树小蠹虫类为主的次期性害虫的严重发生和危害,共调查橡胶树6 541株,其中受小蠹虫危害株418株,橡胶树虫蛀率6%,共采集成虫标本232头,种类分属小蠹科Scolytidae、长小蠹科Platypodidae、锯谷盗科Siovanidae、露甲科Nitidulidae等4科4属5种,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和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为优势种;调查还对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年的营养失衡导致橡胶树群体衰退是橡胶林次期性害虫大发生的潜在和根本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需要对滇东南植胶环境重新研究和评价,对植胶半个多世纪所依循的技术体系和经营体制进行重新审视,以期实现重大变革,使滇东南植胶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植物源引诱剂对鞘翅目甲虫在2种林型中的引诱效果,以期筛选出高效引诱剂防治甲虫的危害。【方法】选择天然次生林(老山实验站样地)和人工纯林(林场样地)使用Lindgren漏斗诱捕器进行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林间诱捕试验,统计2种样地诱捕甲虫的数量、种类,比较不同林型不同样地间诱捕效果,分析环境条件对鞘翅目甲虫引诱和诱捕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1)3种植物源引诱剂UHR,COB和LAP对鞘翅目甲虫均具有引诱作用,捕获的3 215号鞘翅目昆虫隶属于55科120属,其中小蠹科占48.93%,为优势鞘翅目类群。3种引诱剂诱捕效果依次为UHRCOBLAP,其中UHR引诱剂引诱个体数占74.21%,小蠹科个体数占48.65%,优势种为北方材小蠹和锉小蠹。2)UHR引诱剂对于小蠹科、叩甲科、郭公虫科和埋葬甲科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COB和LAP引诱剂。COB引诱剂在两样地中捕获隐翅虫科数量最高。然而3种引诱剂对象甲科和天牛科的诱捕差异性不显著。防治时,应针对不同种类甲虫选择不同种类引诱剂,能达到更佳引诱效果。3)2种林型诱捕效果综合比较,老山实验站样地林场样地,表明植被类型及自然条件对昆虫种群多样性具有直接影响。埋葬甲科仅在老山实验站样地捕获,这与该科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样地环境相关。【结论】UHR引诱剂对鞘翅目小蠹科昆虫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可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林间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治,为小蠹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长小蠹是云南橡胶树主要虫害之一,为明确云南橡胶树长小蠹的种类,通过对云南植胶区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5属8种长小蠹,新增4种.文中给出了所有种类的成虫高清图片和危害情况,为云南橡胶树长小蠹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绿色威雷30倍液每4045d喷1次移栽树木,可有效预防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对移栽大树的危害,预防效果达94%45d喷1次移栽树木,可有效预防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对移栽大树的危害,预防效果达94%100%。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危害思茅松小蠹虫种类有3亚科11属15种,其中7种为思茅松(寄主)及分布新记录种。云南松梢小蠹、思茅四眼小蠹、额毛小蠹及云南切梢小蠹是思茅松的主要害虫,应列为该区域主要的检疫、监测和防治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综合肥力、采脂强度、坡向、林分结构是影响小蠹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研究揭示了小蠹虫成灾的林分与不成灾林分的生态学特征,为营造抗小蠹虫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泛调查证实,大树移栽的直接致死原因是危害树木韧皮部的蛀干害虫,在承德主要有: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暂无中文名)、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对油松、落叶松、云杉、白桦、五角枫、臭椿等大树移栽危害甚大,可致树木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在承德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移栽大树的危害特性。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小蠹虫是橡胶树上最成功的侵入性木蛀虫,其中钻蛀性最强的是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种类。为明确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种类,通过2018-2019年系统调查,对云南省橡胶种植区的材小蠹族进行采集和形态分类学研究,发现本次调查的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共12属23种,其中包括钻蛀橡胶活树种类14种。由于新记录物种的出现和分类学地位变化,原有的材小蠹科鉴定已经过时,本文以所收集昆虫标本提出一个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属种分类检索表,包括近年来在云南省橡胶树上首次发现的种类,文中给出标本采集信息及其在云南省的分布,主要形态特征描述和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18.
<正>鞘翅目,小蠹科。又名柏肤小蠹。公园、绿地、风景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危害,加速柏树的枯死。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宽1.3毫米左右,长圆形略扁,全体黑色或褐色。每个鞘翅上有9条纵纹。卵圆球形,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8毫米左右,乳白色,稍弯曲,头淡黄褐色。蛹乳白色,长2.5毫米左右,快羽化时灰黑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种严重的危险性害虫——凇纵坑切梢小蠹正在我省云南松分布区域内迅速蔓延,在昆明、红河、楚雄、昭通等地、州(市)的局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这种害虫对云南松林造成极大的威胁,应当引起各级林业部门的足够重视。松纵坑切梢小蠹是鞘翅目小蠹科的一种小型甲虫。它是一种钻蛀性害虫,成、幼虫均可为害。成虫褐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有一对棒槌状触角;幼虫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田间诱捕试验中,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1共诱集到16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1319头天敌红胸郭公虫,而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2诱集到24104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776头红胸郭公虫。室内的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引诱剂2的触角反应(雌虫2.139mV±0.678mV,雄虫2.169mV±0.473mV)大于引诱剂1(雌虫0.440mV±0.232mV,雄虫0.297mV±0.142mV),对引诱剂1的反应值和对照差不多;而红胸郭公虫对引诱剂1的触角反应(雌虫4.618mV±1.106mV,雄虫4.534mV±1.087mV)明显大于引诱剂2(雌虫2.209mV±0.680mV,雄虫1.953mV±0.601mV),对引诱剂2也有一定的反应值。触角电位试验与田间诱捕试验结果相符合。GC-MS分析结果表明:引诱剂1的主要成分为3.06%的cis-geraniol,1.98%的Ipsenol,80.36%的(S)-cis-verbenol和1.03%的1-verbenone;结合卖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引诱剂1的主要成分为4.78%的2-methyl-3-buten-2-ol,63.71%的Ipsenol(纯度为96.9%),1.46%的Cedrene和22.42%的Isocaryophillene。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成分引诱剂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及天敌红胸郭公虫引诱能力显著不同,Ipsenol对诱集落叶松八齿小蠹起重要作用,而(S)-cis-verbenol则对诱集天敌红胸郭公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