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甘肃滩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SPSS for windows统计软件(version 8.0),结合甘肃滩羊血液蛋白质多态性研究成果,分析探讨了血液蛋白质多态性与滩羊体重、体尺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表明,甘肃滩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中具有血红蛋白(HbAA)、酯酶(Es++)基因型个体,在滩羊体重和体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初步确定HbAA、Es++是滩羊肉用性能的高产基因型。并分别建立了高产基因型HbAA、Es++个体体重与体尺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为HbAA 、Es++作为生化遗传标记辅助选择运用于滩羊的选育,探索了一条符合目前生产实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共轭亚油酸对滩羊免疫应激的影响。[方法]在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共轭亚油酸(CLA),研究了共轭亚油酸对滩羊免疫应激的影响。[结果]添加2%共轭亚油酸的滩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比添加1%的共轭亚油酸的滩羊高,添加1%共轭亚油酸的滩羊血清中IgG含量比不添加共轭亚油酸的滩羊显著升高(P<0.05)。滩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随共轭亚油酸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2%CLA可以有效减轻滩羊因免疫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草原类型学的方法,对滩羊的草原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滩羊分布在①暖温干旱(淡灰钙土,半荒漠)类、②微温干旱(灰钙土、棕钙土,半荒漠)类、③微温微干(栗钙土、淡黑垆土,典型草原)类和④微温微润(黑垆土,草甸草原)类四个类别的草原上。其中①、②为滩羊的典型产区,③为一般产区,④为过渡产区。2.典型产区中二毛袭皮品质最好的滩羊分布区,其水热生态幅极小,年>0℃积温为3632—3739℃(166℃),草原湿润度为0.49—0.55(0.06),年降水量为183.3—222.9毫米(39.7毫米)。  相似文献   

4.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对2个年龄阶段滩羊的肾脏脂肪、背膘脂肪和尾部脂肪做了测定,分析了滩羊的三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决定滩羊肉脂肪组织风味的主要因素。从分析结果中可知,滩羊脂肪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即豆寇酸(14:0)、软脂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等6种脂肪酸的累计组成占总脂肪酸的88.37 %~97.41 %。其中除豆寇酸(14:0)和硬脂酸(18:0)组成在年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脂肪酸含量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甘肃不同产区滩羊被毛主要品质的分析后认为:各县、区滩羊被毛品质的差异与当地生态条件(及与此有联系的绵羊品种分布)有关。景泰由于毗连滩羊品种中心产地,被毛(与选种也有关)具有滩羊品种被毛固有特征,如被毛在细、长度上均匀;与国家规定的滩羊品种相比较,仅两型毛数量稍感不足,细度稍粗。皋兰,榆中滩羊除两型毛上的缺点外,被毛在细、长度等方面都不够均匀。作者认为:甘肃滩羊以改进两型毛数量、细度并兼顾改善被毛均匀度的改良方向能提高滩羊裘皮和成年羊被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非常规粗饲料的利用率,课题组根据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NPN)消化利用特点,参考欧美成功经验,采用糖蜜、尿素、硫酸铵等原料,研制了反刍动物秸秆调制液,并应用于滩羊羔羊育肥及生长试验研究中。结果表明:试验组(饲喂调制液处理过的秸秆)每只滩羊日增重177.67 g,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调制液未处理的秸秆)的145.50 g(P0.05),日增重提高22.11%;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只滩羊盈利增加35.57元。说明用糖蜜尿素处理的秸秆饲喂滩羊可显著促进滩羊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滩羊是我国特有的裘皮良种羊,所产二毛羔皮以毛色洁白、毛弯多而整齐、花穗美观、轻柔保暖、久穿不毡而闻名中外。滩羊二毛裘皮的品质与滩羊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据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研究,宁夏盐池县气候、土壤、植被、水质符合滩羊生长的要求,是饲养滩羊的适宜地区。应该指出:盐池县不仅具备饲养滩羊的生态环境,而且具备发展滩羊的经济条件。首先,草场资源丰富,总面积736万亩,草层低矮,优良牧草多(其中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羊不仅肉质鲜美,其所产的二毛裘皮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毛色是滩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为检测影响滩羊毛色的基因组区域,利用美国Affymetrix绵羊600K基因分型芯片对宁夏盐池地区具有代表性毛色的96只滩羊个体(全白、白毛黑头、白毛褐或黄头)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Bonferroni校正,检测到5个与毛色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位于或邻近2个已知基因(MC1RTCF25)。其中MC1R基因参与调控黑色素的合成,研究表明其与绵羊毛色相关。而TCF25基因与MC1R基因距离很近,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而被鉴定到。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滩羊毛色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滩羊毛色性状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血液白细胞培养法对滩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证实滩羊染色体数2n=54,其中有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最大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为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初步认为湖羊、滩羊和蒙古羊的起源相同。  相似文献   

10.
宁夏滩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舍饲和放牧条件滩羊主要经济性状(初生重、肩部毛长、二毛活重、肩部弯曲数、尻部弯曲数)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舍饲条件下滩羊的各主要经济性状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经t检验舍饲与放牧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舍饲条件下滩羊各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高于放牧条件,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放牧条件下滩羊的出生重与弯曲数间的遗传相关最高(r=0.73),舍饲条件下滩羊的二毛活重与弯曲数的遗传相关最高(r=0.93),说明舍饲在提高滩羊主要经济性状、早期选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甘肃省不同类型滩羊产区饮水中含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各类型滩羊产区饮水pH范围为7.65—7.90.而作为对照的蒙古羊产区饮水pH为8.6,饮水中均无硫化氢(H_2S),亦无其它硫化物形式的硫。2.不同类型产区滩羊饮水中的蕊。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3.典型滩羊产区饮水中的流含量平均为4.8毫克当量/升,为对照区0.59毫克当量/升的8倍;一般产区和过渡产区分别为20和26.9倍。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滩羊的毛色遗传是比较复杂的,但仍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即同类型毛色的公母羊相配,后代中多数或大多数甚至全部个体的毛色表现与其亲代毛色一致;不同类型毛色的公母羊相配时,若以头部有黄色斑点和纯白毛色的公母羊互配.则大部分后代表现为父系毛色,但若以此两种毛色的公羊与头部有灰色斑点或头部黑色斑点的母羊相配时,后代多表现为母系毛色特征。文中还初步分析了滩羊毛色类型间的显隐性关系,同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修饰基因及基因互作关系,显性等级关系等尚需进一步研究。研究还指出,改良滩羊毛色的分布范围比控制毛色炎型的一致性较为容易。在滩羊选育工作中,选用标准毛色的种公羊是改良滩羊毛色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测定了甘肃不同产区(景泰、皋兰、榆中)滩羊二毛期及成年期各纤维类型的细度和径比,计180个样品。结果表明:滩羊二毛期羊毛以景泰最细(两型毛27.16微米、无髓毛13.63微米)径比最小(两型毛1.35、无髓毛1.15),成年期羊毛不同纤维类型之间细度差异亦以景泰最小(有髓毛与无髓毛细度差异为17.46微米)。说明景泰滩羊羊毛品质在细度及细度均匀性方面均优于皋兰和榆中滩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测定了我省不同类型产区滩羊二毛期、成年期羊毛纤维类型含量比例;二毛期毛股弯曲数、花穗类型,计180个样品。结果表明:二毛期毛股弯曲数以景泰产区最多,规则花穗类型亦以景泰产区最高,达100%。皋兰、榆中次之。皋兰与榆中两者比较,皋兰优于榆中。成年滩羊被毛纤维类型含量比例以景泰产区最优(有髓毛含量为6.36%,两型毛含量为13.33%,无髓毛含量为77.20%),接近宁夏滩羊指标,皋兰、榆中次之。  相似文献   

15.
德州驴血液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采集73头山东省沾化县德州驴的血液,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7个血液蛋白质座位进行了检测.根据标准遗传距离,采用模糊聚类法对5个驴种3个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座位基因频率进行了聚类分析显示,晋南驴与关中驴的遗传距离最近,德州驴与关中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黄芪对动物机体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将32只本地健康杂交家兔,随机分成4组,1、2、3组为试验组,4组为对照组,依次在各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3、00、g黄芪粉,研究黄芪对家兔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影响情况。[结果]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除3组与4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1组与2、3、4组差异显著(P<0.05);2组与3、4组差异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除1组与23、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嗜中性粒细胞1组与2组差异显著(P<0.05),1组与3、4组差异极显著(P<0.01);2组与3、4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与4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兔补饲黄芪粉后各类白细胞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添加20 g黄芪粉对增加家兔免疫能力及抗病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耳白兔血常规及血气指标的正常值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新方法检测日本大耳白兔血常规及血气指标的正常值。[方法]选用健康3月龄日本大耳雄性白兔30只,用CD-12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i-TAT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分别系统测定白兔的静脉血WBC、RBC、HGB等15项血常规指标以及TCO2、PCO2、BEecf等10项血气指标。[结果]15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WBC(7.20±1.49)109/L、RBC(6.20±0.41)1012/L、HGB(150.60±7.71)g/L、HCT(0.45±0.03)、MCV(71.80±4.05)fL、MCH(24.90±1.07)pg、MCHC(341.90±38.49)g/L、RDW(16.80±1.19)%、PLT(149.50±56.63)109/L、PCT(1.10±0.46)%、MPV(6.63±1.17)fL、PDW(15.40±1.33)%、LYM(4.70±1.04)109/L、MID(1.46±0.46)109/L、GRN(1.30±0.49)109/L;10项血气指标分别为:Na(143.250±2.193)mmol/L、K(3.210±0.371)mmol/L、TCO(2 17.130±2.330)mmHg、iCa(1.310±0.132)mmol/L、pH值7.280±0.035、PCO(2 31.71±3.88)mmHg、PO(2 56.92±6.75)mmHg、HCO3(-16.12±2.26)mmol/L、BEECF(-5.45±4.31)mmol/L、SO(2 82.40±5.62)%。[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袁平珍  卢福山  张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70-3471,3475
[目的]揭示青海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多态性特征。[方法]以青海省8个品种836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火焰光度法研究其血钾型特征及其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被检绵羊均有高血钾(HK)和低血钾(LK)2种表型,其中LK型为优势表型;绵羊的血钾型无性别差异;在被检测的15项血液指标中(PCV、RBC、HB、MCV、MCH、MCHC、WBC、pH值、STP、STCa、SCl、SK、BK、SNa、EK),LK型绵羊的WBC极显著高于HK型绵羊,而BK值和EK值极显著低于HK型绵羊,其他血液指标均无型间差异。[结论]该研究为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区分及种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急、慢性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 (1)运用FluxExplorer软件平台构建起的CHD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网络模型;(2)应用GC-MS技术和血气自动分析仪从健康对照、CHD慢性血瘀证、CHD急性血瘀证三组大鼠模型中取冠状动脉血检测葡萄糖、脂肪酸及血氧含量;(3)检测结果代入网络模型,通过流平衡分析CHD急、慢性血瘀证状态下参数的特点。结果 (1)三组的糖酵解、脂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均已被激活,但网络运算后各组代谢物的数值则有明显差别,均呈现出健康对照组>CHD慢瘀证组>CHD急瘀证组的趋势。(2)三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血糖、脂肪酸和血氧含量及ATP的产量均呈递减的趋势,这与三组中糖酵解的关键酶(HK、pfk、PK)、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Cs、Icdh、Od)的浓度呈一致性变化。结论 CHD急性血瘀和慢性血瘀不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机体内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