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大降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饮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以泉州沿海地区为例,分析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特点和不足,并针对性地给出了该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江苏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高质量发展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下,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海洋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等挑战。江苏沿海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必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发展;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WRF模式对代表年的各季代表月(1月、4月、7月、10月)的江苏沿海地区风资源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中,风速与风能密度规律相似,都是春季最大、夏季最小;风能从沿海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小,且沿海海岸带梯度变化显著;最大值在海岛(东西连岛)及沿海海岸带附近,洪泽湖、太湖等水域上空有相对高值出现.经分析研究发现,风力发电场的最佳位置在苏中南沿海海岸带附近及连云港的东西连岛地区.  相似文献   

4.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57-10260
滩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对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地区的滩涂特性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介绍了盐城市沿海滩涂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了盐城沿海地区的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规划发展调整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提出了基于沿海,服务沿海,发展沿海的学科专业优化策略,创建沿海地区特色的品牌专业。由于沿海特色,能加强高职院校的生存力与竞争力,所以研究沿海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对沿海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农业、渔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粮食总量平衡的最佳途径是努力提高沿海地区的粮食自给率。从沿海地区的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沿海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沿海地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所产生巨大效应,说明较大幅度地提高沿海粮食生产的水平是可能的,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加快近海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改善和调整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结构,增加优质能源供应,促进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五省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据介绍,我国近海海域有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已相继在南海、渤海、东海等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海上天然气生产基地。南海西部海域已成为  相似文献   

8.
浙东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区域,随着低碳理念渐入人心,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浙东沿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造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就沿海地区营林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挖穴造林、适当密植、掌握时机、地表覆盖、适度修剪、抚育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基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到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环北部湾沿海城市将发展目光转向海洋,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发展海洋经济和改善民生,可能会给环北部湾地区的沿海自然、生态带来一定的破坏,从而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哲学角度,着重探讨环北部湾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该地区沿海城市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从2013年提出以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空间指向、对外合作方式、主导力量、参与主体等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的转变。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地理区位、政策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基础,提出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经济、环境、生态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分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利用进程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我国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利用模式,提出促进我国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创新的6条途径,即立体开发利用途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生态优先开发利用途径、适度开发利用途径、高效开发利用途径、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德利  冯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20-19222
通过调查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GIS技术对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利用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滩涂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得出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利用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利用和规划沿海滩涂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鲁北沿海地区水土资源开发中各种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分析了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潜力。仅黄河三角洲就有各类水土资源面积达800余万亩、亟待开发利用。在水土资源开发原则方面,强调了维护区域性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扩大农、林、牧、水产养殖面积;实行旱、涝、盐、碱、瘦的综合治理;以及统一领导、分区规划、分片治理与合理利用。在开发规划中,首先要查明水土资源现状,并进行数量和质量评价。对现有的盐渍化、沙化、沼泽化及肥力退化的低产农田,采取综合改良与培肥措施。有计划地发展海涂和浅海水面养殖。开发沿海地区地下水矿化度大于50g·L~1的卤水资源。建设沿海地区的“绿色长城”,根据水土资源条件,规划农、林、牧、副、渔发展规模和适宜开发模式。大力推广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沿海的杭嘉甬和温台地区是浙江省主要梨产区,2006年栽培面积15 240 hm^2,占全省梨树栽培总面积的57.6%。与浙江内地相比,沿海地区地理环境独特、经济基础雄厚,在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台风危害、资源匮乏、相对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沿海地区梨业发展应以"抗台防风、增效增收"为首要目标,构建沿海地区梨树抗风栽培体系,走经济高效、科技支撑、集约经营、环境友好、产销一体化的新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打分法、极限条件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逐级修正法确定适宜性开发等级。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将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从经济适宜性方面探讨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自然高度适宜性开发的滩涂面积为67395.01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50896.04 hm2;考虑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后,高度适宜开发的滩涂面积为30327.75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40137.92 hm2,二者占未利用滩涂的51.06%;盐城市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在经济上全部适宜,且开发经济价值很大。本研究可为沿海地区制定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丰富的48万平方公里热区土地资源。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列入南亚热带的土地占总面积的48%。可供开垦种植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的约为4000万亩。北部湾沿海大陆海岸线1521公里,直线185公里,曲线2199公里,对发展南亚热带农业,实施国家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条件是非常好的。但是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地形复杂,特别是丘陵和山地占45%,对冬季北方冷空气入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研冀东地区沿海乡镇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产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情况等,将沿海乡镇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分为以泥质滩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和以沙质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使后续的自然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更有针对性;按照沿海乡镇的主要产业分为以养殖业、捕捞业为主的海洋产业型乡镇,以工业、港口运输业为主的乡镇和以农业、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乡镇,使后续的产业景观适应性设计更有针对性。从乡镇政府驻地景观、乡镇产业景观、乡镇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生活景观4个方面,分析冀东沿海乡镇景观现状,总结存在问题。重点运用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在综合分析沿海乡镇整体布局、区域布局、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景观适应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我国东南沿海优良防护林树种之一,它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能保持母树速生、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水培能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苗木出圃率且又能降低成本。1水培技术1·1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防城港市沿海风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防城港市港口站1992~2006年逐日逐时风速观测资料和白龙、企沙站经模式计算延长逐日逐时风速资料,计算分析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有效风速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和总风能密度,结果表明,防城港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类型多、潜力大,在沿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发展甜高粱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探讨了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