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27个标准切花菊品种为试材,对标准切花菊花径及11个重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相关遗传力及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遗传力较高,达到了70%以上;花径大小与最外轮舌瓣长、次外轮舌瓣长存在极显著遗传相关关系,与次外轮舌瓣宽存在显著遗传相关关系;最外轮舌瓣长和次外轮舌瓣长同花径的相关遗传力与花径的遗传力接近,相关选择效率接近对花径的直接选择效率;选择舌瓣花长、舌瓣花多、管瓣花少、植株高度较高的品种是选育优良切花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4个大豆品种种子经EMS处理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关系。M_2代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接近或超过20%。M_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为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M_2代按10%的选择率进行选择,各主要农艺性状都能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度,分枝数、株高、单株粒数的相对遗传进度最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全株重及生育期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也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为相关选择指出了方向。M_2代中,株高、生育期的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株系间变异小于株系内变异。对株系内变异大的性状,M_2代株行群体以适当大些为宜。  相似文献   

3.
早籼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组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个早籼品种在早、晚两季栽培,对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除个别氨基酸外,品种间变异显著且品种间变异大于季节间变异,在这些性状中,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具有一定的选择利用潜力,蛋白质含量遗传力虽高,但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要增进遗传资源以提高选择效率,本文还  相似文献   

4.
菊花花器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花器是菊花观赏价值的最直观表现,了解花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指导菊花育种实践。【方法】以单瓣型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重瓣性高的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6个花器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6个花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除管状花数外,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心花直径5个花器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19%,-25.17%,-4.46%,-12.81%和5.06%。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2个性状无主基因控制;花径符合A-1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0.618)大于显性效应(0.168);舌状花数符合B-2模型,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24.575)大于第二对(13.120),显性效应均为0;管状花数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心花直径符合表现为加性效应的两对主基因控制的B-3模型。花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和心花直径4个花器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9%,80.99%,58.24%和56.49%,属于高度遗传力。【结论】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其中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存在显性效应;在花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和心花直径4个性状上存在主基因控制且多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这些主基因存在的发现为菊花花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113份板栗品种(系)的数量、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比较不同组群之间的性状差异,将SSR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获得更多与SSR标记显著关联的性状,挖掘优异的等位变异位点,为开展板栗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并分析板栗总苞和坚果的38个数量、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利用SPSS和Graphpad软件对数量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基于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后用TASSEL 2.1软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分别对性状和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21对SSR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指数(I)、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5)、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3.164、1.269、0.589、0.593和0.635。根据群体结构分析分为2个主要组群,为了更好地比较性状差异,在聚类分析时将中间类型的品种单独划分为一组。在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分析中,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39—1.567,遗传多样性最高的性状是坚果光泽,最低的是底座接线;坚果形状、光泽、颜色等性状组群间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在数量性状分析中,变异系数的范围在3.96%—36.31%,苞重、总苞重和单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遗传变异程度高;果形指数和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总苞和坚果的外观性状之间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组1-组2和组2-组3在果实形状和重量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关联分析中,GLM模型中有13个标记位点与18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15.12%—54.99%;MLM模型中有6个标记位点与7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在8.66%—26.93%。【结论】本研究将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发现13个标记位点与坚果单粒重等20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为开展板栗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常顺  兰士波  宁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79-11380,11501
以黑穗醋栗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综合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材料,系统进行了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果径变异较小,果穗质量变异较大,单果质量变异最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75%、32.36%和40.41%。果径和果穗质量的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中等,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力分别为0.995和0.811,遗传增益分别为1.28%和9.67%,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RINI07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7.
木豆种质资源农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4份木豆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及其中38份材料的种子、34份材料的叶片进行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并对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木豆种质资源的大部分田间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种子、叶片的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多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田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6.08%~91.37%、9.36%~44.14%和14.23%~70.24%。种子与叶片的品质性状遗传力较高,大部分达80%以上;种子的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分别为6.10%~35.33%、10.62%~72.17%;叶片的3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差异不明显,变异幅度为8.89%~16.39%和17.35%~32.27%。因此,在木豆育种时,其品质性状可以在较早的世代里进行选择;选择田间农艺性状时,百粒重、荚长和株高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叶长、单株粒重、荚宽等性状则在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尚未结果的柚6a生苗树体、叶片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中涉及的叶片形态、解剖、叶绿素含量3类12个性状的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间多数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存在,而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从测定的7个树体性状来看组合间差异明显;且树冠体积、树高、叶幕厚、枝条长度4个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大,遗传力、遗传增益均较高;同时遗传力大小也表现叶解剖结构性状>叶绿素含量性状>叶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9.
梅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根松  孙丽丹  郝瑞杰  石文芳  张杰  陈晶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08-12009,12012
[目的]研究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梅花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试验数据,为其优异种质的保存、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49个梅花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在9个质量性状中,花部、果实和枝型的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195、1.023和0.341,Simpson指数均值分别为0.576、0.539和0.192。在6个数量性状中,花部、枝条、叶片平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45%、19.98%、14.07%。花径和花瓣数,花径和雄蕊数,花瓣数和雄蕊数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结论]梅花花部性状变异最丰富。  相似文献   

10.
兰士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12-9414,9417
[目的]探讨樟子松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与评价家系子代的遗传效应.[方法]以樟子松天然群体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引种栽培与驯化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家系子代的生长节律、遗传变异、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综合评价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结果]樟子松生态适应性和生态耦合性较强,可快速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但是群体间生长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其中树高性状变异较小,年均生长量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81%和22.36%;樟子松群体的家系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高,遗传效应显著,树高、2013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999、0.984和0.993,遗传增益分别为16.64%、19.57%和17.76%.[结论]推荐NGF为优异群体,群体内家系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增益较高,生长潜力较大,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2个品质性状分析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舌状花轮数、舌状花瓣长度、分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有舌状花轮数、花径和舌状花瓣长度等花部性状,其次是茎杆性状(节间长度、茎粗、株高);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花径、舌状花瓣长度,花枝数与花序高度,花径与舌状花瓣长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品质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4.21处,可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2.
潘晨  胡燕  包满珠  艾叶  何燕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395-2404
【目的】孔雀草( Tagetes patula )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优势育种是培育草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究四倍体孔雀草优势育种后代是否具有杂种优势,并分析其遗传效应,为孔雀草的优势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孔雀草6个母本(K2、K3、K4、K5、K15、K17)和3个父本(K6、K8、K13)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并测量亲本和18个杂交组合的始花期、盛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等11个园艺性状。利用Excel软件对后代园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利用DPS软件分析后代园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选出优良亲本和杂交组合,并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表现。【结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冠幅、花朵数、花径的超亲优势为正值;盛花期、株高、舌状花数的中亲优势为正值;始花期、分枝数、花葶长、花心径、管状花数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均为负值。根据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明:K6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多花品种的父本;K13可用作培育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父本;K3可用作选育株型紧凑、早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5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早花、多花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17可用作培育低矮、大花和复瓣品种的母本。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所配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的园艺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差异很大。K2×K6和K3×K8在株高、花心径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效应,在花朵数、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符合孔雀草低矮、多花和复瓣的育种目标;K4×K13在始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负向效应,在盛花期、花径、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适合培育株型紧凑、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遗传力分析表明,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要因素,且其对应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在中等以上,而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相差不大,且对应广义遗传力远大于狭义遗传力。【结论】孔雀草园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有利于培育早花、大花、多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K6、 K13、 K3、K5、K17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K2×K6、K3×K8 和K4×K13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组合。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除了始花期外,其它园艺性状在杂交育种中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菊属种间杂种若干花器官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倍体的花色遗传能力强,白色、紫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平盘型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强;多瓣型遗传能力比单瓣型强。  相似文献   

14.
菊花AINTEGUMENTA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菊花中分离克隆AINTEGUMENTA,分析其序列特征和在菊花中的时空表达特性,通过基因沉默研究其对菊花花序发育的影响,分析可能的调控方式和潜在机理,为菊花花序大小的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RACE方法从菊花中克隆AINTEGUMENTA全长,通过DNAMAN等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的方式检测其在菊花不同器官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构建35S::CmANT-GFP融合蛋白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构建TRV2-CmANT沉默表达载体侵染菊花。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CmANT沉默系菊花表型变化,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舌状花花瓣表皮细胞变化,使用荧光定量方式检测CmANT相关基因在沉默系中的表达。【结果】从菊花中克隆了CmANT全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540,理论等电点为7.39,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为60.4 kD,含有两个AP2保守功能区域和VYL修饰位点。在与其他物种的ANT蛋白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CmANT与AtANT聚在一起。荧光定量结果表明:(1)CmANT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茎>叶。(2)在花序不同部位的比较中,舌状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筒状花,在花萼中的表达量最低。(3)CmANT在舌状花中的表达随着发育时期的延续而降低。(4)CmANT在2,4-D诱导下的3-6 h内表达量持续上升。WoLF PSORT软件预测和35S::CmANT-GFP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CmANT蛋白定位在植物细胞核中。TRV-CmANT-1和TRV-CmANT-2沉默系的平均花径相比对照分别减小18.93%和27.47%,舌状花的数目分别减少11.39%和14.66%,其中TRV-CmANT-2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筒状花数目分别减少14.55%和36.56%。顶端花序的舌状花平均长度分别减少34.17%和54.68%,舌状花的宽度分别比对照减小24.05%和10.13%。叶片平均鲜重分别比对照组减小13.19%和21.98%,叶片鲜重与筒状花数目显著相关(P<0.05)。舌状花花瓣表皮细胞显微观察发现,沉默系舌状花花瓣表皮细胞长度和宽度与对照差异不明显。CmLAX3在两沉默系中的表达明显上升,在小花原基分化期时分别是对照中的1.8和1.78倍,同期CmCYCD3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2.28%和38.19%,CmXTH4和CmEXPA1的表达量在多个时期也明显降低。【结论】根据沉默系表型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推测CmANT的沉默可能解除了对CmLAX3抑制,促进了生长素的转运和过量积累,间接抑制了CmCYCD3的活性,限制了细胞的分裂增殖,引发细胞数目变少,导致沉默系器官变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6.
胭脂花野生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胭脂花的5个野生群体17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花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分化系数(Vst)为0.09~0.34,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其变异来源主要存在于群体内;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3.71%~48.80%之间,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是花眼颜色,为48.80%,花冠筒长度表现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3.71%;叶片数、叶长、叶宽、花葶直径、花序轮数、花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长短与花冠筒长呈显著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年均降雨量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其野生群体进行UPGMA聚类表明,5个群体聚为2大类,并没有严格按照地理距离聚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品种和定植期试验,根据温光对菊花Dendranthema × grandiflora品质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以生理辐热积(PTEP)为尺度的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株高、展叶数、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花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 ∶ 1线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预测误差(ERP)分别为0.99,0.99,0.94,0.87,0.92和7.2%,6.9%,10.2%,5.6%,18.2%,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图2表3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