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植物化感作用防治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的角度,基于前期的预实验筛选出对沼蛤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化学试剂灭杀沼蛤容易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物理防控方法操作困难,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防控沼蛤效果好、生物毒性低、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通过比较夹竹桃水浸液与化学试剂的防治效果,为沼蛤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先比较5种常用试剂草甘膦、丹宁酸、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和氯胺对沼蛤的防治效果,观察沼蛤的死亡率、开壳率、粘附率和移动距离,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试剂,然后与前期筛选出夹竹桃水浸液进行沼蛤防治效果比较实验,确定他感植物对淡水壳菜的灭杀能力。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化学试剂防治效果比较实验,初步筛选出3种对沼蛤灭杀效果较好的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和氯胺,其沼蛤最高死亡率均大于50%,开壳率均在30%以下,而粘附率在50%以下且沼蛤基本未移动;通过夹竹桃水浸液与化学试剂的防治效果比较,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氯胺和夹竹桃水浸液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最佳投放浓度分别11 mg/L、4 mg/L、4 mg/L、4 mg/L,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11 h、109 h、122 h、82 h。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的抑制杀灭效果,在水温(28.8±0.7)℃、盐度为(7.4±0.7)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作用3 h和24 h后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0 mg/L时,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平均成活率为80.0%,24 h后成活率为40.0%,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9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为4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当硫酸铜浓度为0.3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100%,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56.7%,当硫酸铜浓度为0.6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6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260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成活率仍然有93.3%,但当104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24 h后,成活率迅速降为36.7%。综合比较,硫酸铜终浓度为0.6 mg/L且作用24 h抑制杀灭水母效果最佳,生产上药物作用24 h后结合池底吸污操作,抑制去除育苗水体中水母效果好。本研究对培育鱼苗过程中如何抑制去除双叉薮枝虫水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室内流水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1)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叶绿素)分别为(0.390±0.098)L/(g.h),(0.362±0.064)L/(g.h),(0.204±0.046)L/(g.h)和(0.041±0.008)L/(g.h);有机颗粒物(POM)分别为(0.4816±0.0821)L/(g.h),(0.3356±0.0305)L/(g.h),(0.1535±0.0428)L/(g.h)和(0.0790±0.0165)L/(g.h)。(2)每隔12 h出现滤食高峰和低谷,紫贻贝和菲律宾蛤仔到达高峰后下降慢,上升快,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则与之相反。(3)滤水率与体重呈负幂函数关系:CR'=aWb(b<0),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b值分别为-0.4211,-0.3374,-0.3252和-0.3137;耗氧率分别为(1.453±0.124)mg/(g.h)、(0.653±0.083)mg/(g.h)、(0.066±0.011)mg/(g.h)和(0.022±0.010)mg/(g.h)。菲律宾蛤仔和太平洋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个体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进行5种水产消毒剂:氯氰菊酯、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5种水产消毒剂对中华哲水蚤的24 h、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5种水产消毒剂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氰菊酯>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对中华哲水蚤安全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0.02μL/L、0.05 mg/L、0.06 mg/L、0.19 mg/L、0.30 mg/L。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正确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水产养殖者在水产用药的选择、使用剂量和方法上提供参考依据,使水产用药更科学化,减少动物源性食品污染和环境污染,采用96h静态水试验方法,在pH值为8.02~8.37,溶氧量6.0mg/L,盐度20~24,水温(29.0±2.0)℃条件下,研究了三氯异氰尿酸、浓戊二醛、高碘酸钠、溴氯海因、次氯酸钠和苯扎溴铵6种常见渔药对体质量(4.3±0.5)g卵形鲳鲹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三氯异氰尿酸、浓戊二醛、高碘酸钠和溴氯海因对卵形鲳鲹的24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19、14.166、0.092mg/L和6.448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434、12.936、0.083mg/L和6.150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981、4.018、0.025mg/L和1.812mg/L;次氯酸钠和苯扎溴铵的24h半数致死含量分别为2.156μL/L和9.806μL/L,96h半数致死含量分别为1.981μL/L和8.756μL/L,安全含量分别为0.529μL/L和2.666μL/L。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浓戊二醛、溴氯海因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质量浓度下较为安全,高碘酸钠、次氯酸钠和苯扎溴铵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和白甲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鲈鲤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13、2.89mg/L和10.79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76、0.89mg/L和2.96mg/L。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白甲鱼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95、1.49mg/L和13.62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92、0.26mg/L和3.48mg/L。3种药物对鲈鲤幼鱼和白甲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均为敌百虫氯胺T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敌百虫对鲈鲤和白甲鱼幼鱼是中毒药物,氯胺T和聚维酮碘对其是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7.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强氯杀星、强力消毒粉、高锰酸钾、顶点、三九菌毒清和百菌杀等6种常用水产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常用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24 h的LC50分别为23.798、52.367、32.704、94.408、39.129和192.980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5.433、40.669、25.088、53.740、26.361和119.580 mg/L;96 h的LC50分别为15.433、33.835、21.606、50.086、18.377和100.280 mg/L;SC分别为1.5433、3.3835、2.1606、5.0086、1.8377和10.0280 mg/L。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强氯杀星、三九菌毒清、高锰酸钾、强力消毒粉、顶点和百菌杀。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0~25℃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溴氯海因、氯化钠和高锰酸钾等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西杂鲟幼鱼(平均体长11.40 cm,平均体质量10.10 g)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西杂鲟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81、8.50、8.34、8.17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37 mg/L;溴氯海因对西杂鲟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98、0.95、0.94、0.91 mg/L,SC为0.27 mg/L;氯化钠对西杂鲟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954.78、13545.83、13292.42、13139.48 mg/L,SC为3829.06 mg/L;高锰酸钾对西杂鲟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4、2.89、2.82、2.77 mg/L,SC为0.84 mg/L。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和氯化钠对西杂鲟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生产中的常用剂量,聚维酮碘可作为生产上的首选药物,氯化钠可放心使用但使用剂量不宜过高;高锰酸钾对西杂鲟幼鱼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后应适当投喂添加抗氧化剂和保肝的药物;溴氯海因对西杂鲟幼鱼的安全浓度低于生产常用剂量,因此不建议在养殖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5~18℃、pH 7.0±0.2、总硬度(以CaCO3计)380.00mg/L试验条件下,选用三氯异氰尿酸(0.75、1.14、1.73、2.63、4.00mg/L)、硫酸铜(0.80、1.50、2.82、5.31、10.00mg/L)、高锰酸钾(3.00、3.59、4.27、5.07、6.00mg/L)、溴氯海因(1.92、2.78、4.02、5.81、8.40mg/L)、聚维酮碘(13.00、17.53、23.66、31.92、43.00mg/L)5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质量6.99g、平均体长8.03cm的拉氏鱼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物24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4、2.38、5.05、6.00、30.74mg/L;48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43、2.18、4.31、4.08、23.33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7、0.60、0.94、0.57、4.03mg/L。拉氏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聚维酮碘、溴氯海因、硫酸铜可安全使用。该研究为拉氏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4种渔药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16.5±0.5)℃、pH(7.70±0.25)条件下,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4种常用渔药对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的24 h、48 h、96 h半致死浓度最低,分别为1.586、1.423、1.173 mg/L,敌百虫的最高,为473、407、302 mg/L。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536 mg/L,三氯异氰尿酸0.347 1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5 mg/L,敌百虫90.41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和敌百虫可在生产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β-1,3-葡聚糖对正常菲律宾蛤仔及副溶血弧菌(Viβ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和凝集素基因(Lectin)、Toll样受体2基因(TLR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浸泡蛤仔可以有效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在1000 mg/L浓度下,存活率最高,未感染组的鳃组织中,TLR2在6 h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在感染组中,TLR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 h时达到峰值。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Lectin表达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3 h时,100 mg/L未感染组的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g/L感染组(P0.05)。在外套膜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LR2在3~12 h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时,1000 mg/L未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感染组Lectin在外套膜中,浓度为1000 mg/L的实验组比100 mg/L实验组各时段都有更高的表达量,但只有0和24 h时差异显著(P0.05)。蛤仔鳃和外套膜Lectin的表达模式不同,但β-葡聚糖的浸泡都促进了Lectin在感染初期的表达。从结果上看,β-葡聚糖的浸泡会增加这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被β-葡聚糖浸泡过的蛤仔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后,会更为快速地表达TLR2和Lectin。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浸泡浓度β-葡聚糖对蛤仔存活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β-葡聚糖对蛤仔免疫力的作用,为蛤仔亲贝的保种、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的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b-1,3-葡聚糖对正常菲律宾蛤仔及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和凝集素基因(Lectin)、Toll样受体2基因(TLR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b-葡聚糖浸泡蛤仔可以有效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在1000 mg/L浓度下,存活率最高,未感染组的鳃组织中,TLR2在6 h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在感染组中,TLR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 h时达到峰值。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Lectin表达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3 h时,100 mg/L未感染组的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g/L感染组(P<0.05)。在外套膜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LR2在3~12 h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时,1000 mg/L未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感染组Lectin在外套膜中,浓度为1000 mg/L的实验组比100 mg/L实验组各时段都有更高的表达量,但只有0和24 h时差异显著(P<0.05)。蛤仔鳃和外套膜Lectin的表达模式不同,但b-葡聚糖的浸泡都促进了Lectin在感染初期的表达。从结果上看,b-葡聚糖的浸泡会增加这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被b-葡聚糖浸泡过的蛤仔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后,会更为快速地表达TLR2和Lectin。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浸泡浓度b-葡聚糖对蛤仔存活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b-葡聚糖对蛤仔免疫力的作用,为蛤仔亲贝的保种、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的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车轮虫的灭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铜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8 mg/L、2.35 mg/L和1.88mg/L,安全浓度为0.59mg/L。硫酸铜浓度在0.7mg/L以下,对梭鲈幼鱼的存活没有影响,硫酸铜浓度在0.4~0.7mg/L下作用24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可达100%。建议全池泼洒0.4~0.7mg/L硫酸铜,或使用1.5mg/L硫酸铜浸泡2h,间隔1d再以同剂量药浴一次,可有效治疗梭鲈幼鱼的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四种鱼用消毒剂对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最适消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携带细菌相对灭菌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消毒后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对摇蚊幼虫平均摄食时间、消毒后未杀灭细菌种类为指标,综合评价消毒虫体质量。结果显示:浓度因子对聚维酮碘、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的相对灭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温度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对新洁尔灭影响显著;浓度、时间和温度因子均对戊二醛的相对灭菌率无显著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消毒剂对相对灭菌率的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得到了四种消毒剂消毒摇蚊幼虫的最佳因子参数,其中高锰酸钾:消毒剂浓度60 mg/L,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聚维酮碘:消毒温度24℃,消毒剂浓度150 mg/L,消毒时间1 h;新洁尔灭:消毒剂浓度3 200 mg/L,消毒温度24℃,消毒时间1 h;戊二醛: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消毒剂浓度20 000 mg/L。四种消毒剂最佳消毒条件对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及对稀有鮈鲫摄食效果影响不大;消毒后从不同来源的四份虫体样品共分离出未杀灭的细菌16种,主要隶属于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15.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梁成斌  佟庆  崔立勇 《水利渔业》2011,32(5):114-118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强氯杀星、强力消毒粉、高锰酸钾、顶点、三九菌毒清和百菌杀等6种常用水产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常用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24 h的LC50分别为23.798、52.367、32.704、94.408、39.129和192.980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5.433、...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楼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系统溶剂极性法提取重楼,制备粗提物,以寄生罗氏沼虾上的纤毛虫(聚缩虫和靴纤虫)为指示寄生虫,进行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药效活性追踪试验,初步确定重楼杀灭纤毛虫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重楼提取物对纤毛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重楼甲醇提取物对纤毛虫的杀灭作用最强,其浓度为45mg/L时,对纤毛虫杀灭率为100%,确定其含有杀灭纤毛虫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对罗氏沼虾仔虾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醇提取液对仔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272mg/L,其安全浓度为111.5mg/L,表明重楼是一种比较安全、杀虫效果良好的水产用中草药。  相似文献   

18.
有毒赤潮暴发会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寻找抑藻材料对控制赤潮具有重要意义.以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为研究对象,研究红茶与绿茶对该藻短期及长期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比较茶叶干粉、水浸提液以及茶渣的抑藻效果提出合理的应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 mg/mL的绿茶和红茶浸提液的5 h抑藻率分别高达(99.45±0.39)% 和(1...  相似文献   

19.
桑沟湾楮岛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床周边存在大量的底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摸清菲律宾蛤仔的生理活动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2016年5~7月,在菲律宾蛤仔和大叶藻集中分布区,评估了菲律宾蛤仔种群资源量,现场流水法测定了菲律宾蛤仔个体水平的摄食、代谢生理,围隔实验法探讨了种群水平蛤仔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桑沟湾楮岛大叶藻床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平均生物量为(572.00±20.23) ind./m2,大(壳长为3.50~4.10 cm)、中(壳长为3.00~3.50 cm)、小(壳长为2.00~3.00 cm)规格各占9.01%、43.60%和47.38%。菲律宾蛤仔的排氨率、耗氧率、滤水率、摄食率分别为(0.44±0.15)~(1.40±0.35) μmol/(ind.·h)、(0.21±0.02)~(0.33± 0.08) mg/(ind.·h)、(0.69±0.38)~(0.83±0.66) L/(ind.·h)和(2.57±0.41)~(3.41±0.68) mg/(ind.·h),且都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围隔实验设有3个实验组(蛤仔组、大叶藻组和大叶藻+蛤仔组),1个空白组,每组3个平行(大叶藻30茎枝左右、蛤仔15个左右),实验进行4 h。研究表明,蛤仔组、大叶藻+蛤仔组和大叶藻组间的溶氧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蛤仔组与其他3组的氨氮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蛤仔组、大叶藻+蛤仔组与空白组的水体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藻组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沟湾楮岛海区菲律宾蛤仔养殖面积约为0.5 km2,蛤仔每天可以过滤46 t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为大叶藻提供0.4 t的氨氮。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大叶藻海区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室内静水法(试验用水pH 7.48,温度(25±1)℃,水体耗氧量≤1.2 mg/L)测定了13种水稻田常用药剂对质量约8~15 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60 g/L二甲四氯·400 g/L灭草松、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0%井冈霉素、50%戊唑醇·25%肟菌酯和30%吡唑醚菌酯等5种药剂在10 000 mg/L攻毒条件下试验虾72 h的存活率均为100%,稻虾田可放心使用;50%丁草胺、10%氰氟草酯、25 g/L五氟磺草胺、20%氯氟吡氧乙酸、20%烯啶虫胺·80%吡蚜酮、5%阿维菌素乳油、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阿维菌素微乳剂等8种药剂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 h LC50分别为1 945.36、112.85、2 884.03、141.25、5.13、39.58、275.42、358.92 mg/L;48 h LC50分别为931.11、74.56、2 275.10、117.49、4.07、37.15、173.78、272.27 mg/L;72 h 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