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性肠道病在秋期原蚕饲养中经常发生,它造成蚕儿死亡,产茧量低下,并导致死笼率提高,出现克蚁单产低、公斤茧制种低的现象,对蚕种生产威胁较大.我们近几年来对绍兴蚕种场秋期饲育原蚕过程中发生的细菌性肠道病所造成的损失感触较深,加深了对细菌性肠道病发生原因的认识,取得了预防细菌性肠道病发生的有益经验,提高了我场在秋期蚕种繁育过程中防治本病的水平,秋期蚕种生产取得了较为稳定的成绩.一、细菌性肠道病发生的原因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是由于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蚕儿体质虚弱,代谢机能下降,生理机能失调,胃液杀菌力减弱,细菌在肠道内大量滋长繁殖,使蚕出现病变.秋期饲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时分别添食家蚕细菌性肠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和微粒子病病原给家蚕,比较四种蚕病的发病过程、病蚕中肠病变、病原胚种传染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发现四种蚕病都有蚕体群体发育不齐的现象,细菌性肠道病发病时间最早,但发病较轻的蚕体有病情自愈的现象;浓核病发病过程最长,与对照差异也最大;中肠型脓病中肠后端呈乳白色;只有微粒子病对家蚕有胚种传染:只有细菌性肠道病对抗生素治疗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1972年前后,每当夏秋蚕生产中,常有较多的青头病蚕发生。江苏省蚕业研究所对本病曾作过研究,明确它属于细菌性败血病。我校也从生产上发生的青头病蚕体内,分离得到该病病原细菌。为了搞清青头病病原的分类及其特性,与黑胸败血病的鉴别方法以及药物防治的措施,于1973年夏秋蚕期,通过与黑胸败血病对照比较,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   

4.
“克菌星”是由四川省蚕药厂生产的新一代蚕药,本品为抗生素类添食药物,用于防治细菌病,对细菌胃肠病、卒倒病、败血病等防治效果良好,对病毒性软化病、中肠性脓病有间接抑制作用。为了探讨“克菌星”能否代替“氯霉素”的防病效果,为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于2004年夏季进行了两种蚕药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细菌病是常见的蚕病.夏秋蚕由于高温多湿发病较多,春蚕因湿重暖和,细菌性败血病常有发生.目前生产上防治细菌性败血病和胃肠病的方法,一是消毒,二是添食氯霉素.为了提高氯霉素防治细菌病的有效作用,本文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帅 《广东蚕业》2012,(3):24-25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重点蚕区屡有发生,主要危害新稍和嫩叶,导致桑叶减产甚至无叶喂蚕。可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降低该病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秀琼 《广西蚕业》2004,41(2):21-23
通过对藤县新、老蚕区12个村114个养蚕户的夏秋季蚕病发生种类和损失情况的调查,发现细菌性蚕病和血液型脓病发生较普遍,对蚕茧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血液型脓病和中毒病。针对我县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秋蚕大面积蚕病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在嘉兴市的中秋蚕生产上连续发生了较大面积的蚕病为害,其中2001年秀洲区的新塍,2002年的海宁市盐官、周王庙和长安镇,以及我县的主要蚕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病害。蚕病发生的时期大都在4~5龄期。有的甚至蚕期生长良好,一上蔟后大量发生,如我县当年中秋蚕上蔟后发病蚕头数占上蔟总头数的15%。损失惨重。蚕病大都为病毒病,同时伴有细菌性肠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取代治疗真菌病防僵药物、治疗细菌病抗生素类药物及防治蚕病,笔者研制了蚕业消毒新药——鲁烟Ⅰ号。经中试,鲁烟Ⅰ号对家蚕病毒、真菌、细菌等主要蚕病的病源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用鲁烟Ⅰ号作为防治主要蚕病的药物,取代了传统养蚕中的多种药物,用药方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72年前后,在农村的夏秋蚕生产中,常有较多的青头病蚕发生。经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的研究,明确它是属于细菌性败血病。我们也从青头病蚕体内及发酵桑叶上分离到该病病原。并于1973年夏秋蚕期,着手防治方法的试验;嗣后在教育实践中,对本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将研究内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技术王晓霓江西省九江市农牧局蚕细菌性败血病是细菌病之一,我市夏秋蚕期时有发生,随着杂交渠大面积夏代改为迟夏伐后,夏秋蚕饲养量相应增多,在蚕室蚕具不足的蚕区,更应防止该病的危害,本病不仅危害蚕,还会危害蚕蛹和蚕蛾,因此,不但对丝蚕育是...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10种蚕药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试验表明:3-5龄起蚕进行较高浓度连续接种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后,连续添食供试药物,不同药物间虫蛹生命率各有差异,其中蚕病杀星1号其虫蛹生命率高达73.26%,而蚕病杀星3号及新药C虫蛹生命率为0,经与对照区方差分析比较得出:蚕病杀星1号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抑制效果极显;新药A、红霉素+蚕病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显;而其它药物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15.
国家禁用氯霉索作为兽药,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历经三年研制出防治家蚕细菌病药物菌立克,其使用方法与蚕用氯霉索溶液相同,经实验室、农村中间试验及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临床验证认为,菌立克防病效果显著优于蚕用氯霉素溶液,是替代蚕用氯霉素溶液的理想药物。1 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皮下穿刺接种,连续24小时饲喂蘸有不同药物的桑叶,改喂正常桑叶后,调查发病率。菌立克浓度为50mg/L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往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人们对传染性蚕病已有不少认识,并提出了彻底消毒、隔离病蚕、消灭桑虫及加强饲养管理等主要预防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提高,这种认识将进一步加深,新的防治措施会不断问世。本讲重点从病毒病谈谈防治的趋势。 1.关于诊断手段在传染性蚕病中,病毒性软化病和中肠型脓病是为害最为严重的两种蚕病,而且它们都有较长的潜伏期,往往病症出现蔓延已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蚕病。通过比较多种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蚕体毒害性低。利用阿苯达唑采取溶液浸泡桑叶或以药粉直接喷洒蚕座上桑叶的方式均可以达到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两种使用方式的实用浓度分别为1 000 mg/L和1.0 g/kg,而且适宜采取每天添食药物1餐的方式利用药物。在蚕种生产中初步应用阿苯达唑组合药物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和胃肠型脓病是当前蚕桑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蚕病。为了控制这两种蚕病的危害,各地正在广泛开展对这两种蚕病的病原特性、传染规律,药物防治等研究工作。因此收集和纯化这两种病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对于胃肠型脓病病毒(简称CPV)来说,由于它形成病毒包函体—多角体,所以比较容易获得纯的病毒材料,而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简称FV)由于它不形成病毒包函体,一般即以患病蚕的肠组织为病原材料,但因患病毒性软化病的蚕儿,往往并发胃肠型脓病,这就给获取纯碎的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烂鳃病是鱼类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鱼类的质量和产量。为此,本文介绍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概念,又从防治措施及其原则、鱼类养殖地的管理原则、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等方面简述了治疗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综合防治传染性蚕病的根本措施,是应用化学药物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近年来,国内在蚕用药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筛选、研制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为综合防治提供了较全面的蚕用药物。鉴于当前存在着药物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药效各异,良药而不用良法等问题,因此,将养蚕常用消毒药物按含氯制剂、含醛制剂、含硫制剂,以及防治非传染性蚕病(蝇蛆病、虱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