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影响巴氏杀菌乳质量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氏杀菌乳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经巴氏杀菌后的乳中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基本无损,并非百分之百地杀死所有微生物,但是致病微生物是百分之百地杀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验证Soleri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对巴氏杀菌乳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的时效性,以提高公司巴氏杀菌乳产品的出货时效。[方法]对Soleri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和传统国标平板计数法检验巴氏杀菌乳中的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通过实验得出Soleri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只需要13.5 h即可出结果,比传统国标方法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当产品中含有大肠菌群阳性样时,Soleri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检出,产品中大肠菌群含菌量越大,检测时间越短,并且与传统国标平板计数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一种可行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区域型乳品企业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投诉,进行归纳总结;从原料乳的微生物、化学残留、理化指标,瓶装产品的回收瓶源控制,回收奶瓶清洗与消毒生产工艺,食品接触面清洁中设备清洗剂,CIP清洗工艺,产品冷链管理中冷藏贮存管理,配送路线及经销商管理等方面,分析其对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的质量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延长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制,对巴氏杀菌乳的杀菌工艺进行改进,采取2次杀菌法,在均质前增加一道"杀菌"工序,并对2次杀菌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一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2℃、15 s,二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5℃、15 s。按上述工艺及参数生产出的巴氏杀菌乳在2~4℃下保质期可达6天,比通用工艺生产的产品保质期延长了3天。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拓宽了销售范围。  相似文献   

5.
巴氏杀菌乳     
《四川奶业》2004,(4):1-2
1.1全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液体产品。  相似文献   

6.
比较传统高温热杀菌、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对延长货架期牛乳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指标、货架期、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损失率及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优化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比较,蒸汽浸入式杀菌(147 ℃、0.09 s)产品货架期更长,品质更稳定,杀菌后糠氨酸含量较低且保留少量的活性物质;膜过滤结合72 ℃、15 s杀菌能更好地保留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IgG,但是该工艺对贮藏温度要求较高,全程贮藏温度需低于6 ℃,才能够确保产品在货架期内的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7.
玻璃瓶装巴氏杀菌奶微生物指标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控制原料奶的卫生指标,采取预杀菌及超巴氏杀菌工艺,并使用空气除菌过滤系统,可有效控制巴氏杀菌奶的微生物指标,延长产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8.
《四川奶业》2005,(1):4-6
本细则适甩于GB5408.1产品分类定义的全脂巴氏杀菌乳、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和脱脂巴氏杀菌乳的感官质量评鉴。  相似文献   

9.
嗜冷菌是导致原料乳以及乳制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UHT)灭菌后,几乎除去了全部的嗜冷菌,但细菌分泌的热稳定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却并未完全钝化,进一步影响原料乳风味以及质地。测定原料奶中热稳定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是控制嗜冷菌污染原料奶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原料乳中嗜冷菌分泌的热稳定性酶类的快速检测技术,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此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牛乳和乳制品是优质的高品质食品,通常是完整蛋白质和重要矿物质等的极好来源。然而,高营养成分和低酸度使牛乳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对牛乳进行热处理是确保致病生物被杀死的重要关键控制点,但它也会导致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被破坏。巴氏杀菌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式,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牛乳原有的品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广泛使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来确保牛乳巴氏杀菌的充分性。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巴氏杀菌乳的最新标准,比较和分析我国与欧美、澳大利亚等主要乳品国家巴氏杀菌乳相关标准之间的差异,对逐步完善我国巴氏杀菌乳标准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近日发布《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为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成分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今日发布《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为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成分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自今年10月15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复原乳”。但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还没有复原乳检测方法标准。为落实好国办《通知》精神,农业部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制定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决定了其保质期短并且必须冷藏保存,而灭菌乳可以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为了考察二者在脱离冷链的储存过程中微生物和酸度的变化情况,本文选择了2种市售产品,分别在冷藏(0-4℃)、室温(27℃)条件下贮存,依据GB 4789.2-2010、GB 4789.26-2013和GB 5413.34-2010检验方法,检测并分析贮存过程中2种产品的菌落总数和酸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种产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时,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酸度和菌落总数,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在脱离冷链的室温情况下,灭菌乳的组织状态、酸度和菌落总数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巴氏杀菌乳在室温条件下,细菌繁殖速度极快,从而导致酸度升高,组织状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低温乳制品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原料乳品质及加工工艺对低温乳制品品质影响至关重要,但企业所用低温乳制品原料乳的标准及工艺参数差异较大,对产品的品质影响不一。本文调研了6家中垦乳业联盟单位所生产的主要低温乳制品(巴氏杀菌乳及酸乳)的工艺参数,分析了各因素对低温乳制品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低温乳制品标准化工艺参数制定的建议,为制定低温乳制品生产的标准化工艺流程,提升我国低温乳制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乌鲁木齐地区市场上出现的巴氏杀菌乳做了抽样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与超高温灭菌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如下:超高温灭菌乳和巴氏杀菌乳作为两个乳制品种类,巴氏杀菌乳在经过62~65℃,30min的热处理以后,其本身含有的脂肪、乳糖、酸度、总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对乳清蛋白、赖氨酸、维生素C有一定的影响,但与超高温灭菌乳相比乳清蛋白、赖氨酸、维生素C的损失是比较小的,即巴氏杀菌乳比超高温灭菌乳的营养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顾瑞霞  卞海榕 《中国乳业》2007,(6):30-30,32,34
从营养、环境保护、能量消耗、产品的安全性、天然性和价格等方面阐述了生产巴氏杀菌乳的科学依据,并倡导人们生产和消费巴氏杀菌乳。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发布“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复原乳的成分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悉,该标准提出了根据糠氨酸和乳果糖两种物质在液态乳中的含复判定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是否含原乳成分的技术路线。经多  相似文献   

18.
嗜冷菌在-15~20℃之间最宜生长,其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胞外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在高温杀菌后仍有残留,从而造成牛奶腐败变质。嗜冷菌对货架期较短的巴氏杀菌奶影响不大,主要对长货架期的乳制品影响较大。原料乳中嗜冷菌含量高就意味着这些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产生的几率大,因此,研发出一种快速嗜冷菌计数的方法是乳品行业原料乳检测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嗜冷菌对原料乳和UHT乳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快速检测嗜冷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四川奶业》2008,(2):29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农业部联合发文(国质检食监联[2007]520号)《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一)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4号)要求,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  相似文献   

20.
巴氏杀菌乳具有新鲜、营养、原味、安全、环保等优势,但是2016年新疆巴氏乳产量在白乳(超高温灭菌乳+巴氏乳)中所占比例仅为8%。本文阐述了巴氏乳的营养优势,介绍了优质乳工程的主要内容、开展优质乳工程的必要性以及新疆已经具备的条件,并提出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科普宣传、推广检测技术、制定产品标识制度和法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