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茶多酚是茶叶中的特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最新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干预,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的共代谢过程,进而达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以及茶多酚在体外发酵模型、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阐述了茶多酚-微生物群-宿主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助于以肠道菌群理论为基础探讨茶多酚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并为茶多酚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润肠通便合剂对复方地芬诺酯致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润肠通便合剂能使复方地芬诺酯致便秘模型小鼠的6h内排便重量增加,有明显的通便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便秘症。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儿茶素对高脂饮食小鼠减肥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儿茶素组(0.06%儿茶素+高脂饲料),各组连续喂养2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计算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检测血脂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明显增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及Lee’s指数明显降低,血脂指标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肝损伤;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拟杆菌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可显著减少小鼠摄食量、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和肠道菌群紊乱,对于高脂饮食小鼠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包括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和厚壁菌门微生物)的影响,从而评估绿茶茶汤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绿茶茶汤在体外粪样混合培养体系中发酵24 h时,对于肠道中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以及厚壁菌门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抑制效果(P0.05),并可以改善肠道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F/B),这为饮茶对改善肠道健康、减肥降脂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茯砖茶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茯砖茶水提物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试验以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和茯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检测以及回肠切片病理检测。结果表明,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5 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较正常组降低,回肠组织切片明显病变。分别灌服茯砖茶水提物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有所升高,且与自然恢复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治疗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说明茯砖茶水提物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肠道菌群改变研究青砖茶(GBT)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防作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阳性药物对照组(PC)以及青砖茶低剂量组(LD)、高剂量组(HD),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NAFLD模型,同时预防性给予低、高剂量青砖茶水提取物和阳性药物血脂康,分别测定小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肝重、肝指数、TC、LDL-C/HDL-C及ALT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ELISA检测肝组织IL-1β、IL-18含量变化,16 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菌群与NAFLD表型的相关性。与模型组比较,青砖茶组小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肝重、肝指数、血清TC、LDL-C/HDL-C、ALT、肝组织TC、IL-1β、IL-18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肝脏病变程度有所改善;肠道菌群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显示Bacteroides物种丰度降低,且与NAFLD表型呈正相关,LactobacillusAlloprevotella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物种丰度增加,且与NAFLD表型呈负相关,与NAFLD表型相关性最强的菌群为BacteroidesLactobacillus。青砖茶对NAFLD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影响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子参水煎液(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Decoction,PHD)对于脾虚型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制备脾虚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太子参水煎液组和阳性对照组,水煎液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PHD和金双歧溶液,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则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科水平:水煎液组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亦显著增加(P<0.05),Pepto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Prevotella、Agathobacter、Fusicatenibacter的丰度显著提尚(P<0.05),Rombutsia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太子参水煎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组成,进而对脾虚病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普洱茶茶褐素(分子量50 k Da,TB)为研究对象,通过灌胃茶褐素后分析大鼠体内微生物变化,揭示普洱茶茶褐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茶褐素能显著改善抗生素的脱污染作用,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且具有促进大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肠球菌生长的作用,并随时间延长,效果愈加明显;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加速茶褐素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茶多糖作为一种与蛋白质结合的酸性杂多糖,能够通过调节食物摄取和能量吸收、调节脂肪生成、增强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和减轻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和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等不同途径有效调控肥胖。综述了近年来茶多糖调控肥胖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0 前言在远航生活中 ,一些船员常有便秘现象 ,有的还伴有食欲不振 ,上腹饱胀等症状。发生便秘的原因通常是新鲜蔬菜、水果供应较少 ,食用精制食品过多 ,摄入大豆等纤维量过少 ,致使肠道所受刺激不足所致。大豆食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 ,并有保水性和形成胶状的能力 ,增加了粪便的容积 ,缩短了通过肠道的时间 ,对改善和预防便秘有较好的作用。为此 ,我们选择了富含膳食纤维的大豆纤维、麦麸、魔芋精粉等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筛选和调配并研制出一种适合船员在远航时食用的高纤维食品。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原、辅材料 :大豆纤维 :上…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昆阆牌复方人参片的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方法通过常压耐缺氧、亚硝酸钠中毒及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观察复方人参片的耐缺氧作用;以小鼠负重游泳存活时间,血尿素氮、乳酸、MDA含量及SOD活性为指标,观察复方人参片的抗疲劳作用。结果复方人参片0.8、1.6g/kg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亚硝酸钠中毒后、急性脑缺血缺氧以及负重游泳的存活时间,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乳酸增量及MDA的堆积,显著提高SOD活性。结论复方人参片具有明显的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六堡茶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以低剂量50 mg·kg-1·d-1、中剂量100 mg·kg-1·d-1和高剂量200 mg·kg-1·d-1六堡茶水提物对高脂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粪便;将六堡茶醇提物与高脂模型空白组大鼠粪便进行体外发酵培养,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粪便和发酵液短链脂肪酸含量。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肠道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高脂大鼠肠道的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与绿茶水提物相比,六堡茶对高脂大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更强。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醇提物对乙酸的抑制率为16.92%,对丙酸和丁酸的促进率分别为24.81%和23.03%;4种茶叶中,六堡茶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普洱熟茶次之,六堡原料毛茶和绿茶的影响最小;六堡茶醇提物不同极性段组分均能抑制乙酸分泌、促进丙酸和丁酸的分泌,其中,六堡茶醇提物通过60%的乙醇洗脱组分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改性大豆低聚糖润肠通便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性大豆低聚糖,是通过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将其中蔗糖转化为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新型低聚糖。通过建立小鼠的便秘模型,对其润肠通便功能作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小鼠改性大豆低聚糖10天,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缩短便秘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增加便秘小鼠的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说明改性大豆低聚糖具有润肠通便功能,在生理生化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陈年茯砖茶多酚类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从陈放1年及7年的茯砖茶中提取、纯化茶多酚,将等量茶多酚的提取物分别加入含有65岁老年人的肠道菌群混合培养基中进行体外静态厌氧培养,在0βh、4βh、8βh、12βh及24βh时对7年陈茶多酚组(O组)、1年陈茶多酚组(N组)及空白组(B组)进行茶多酚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测定,并进行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7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在与老年人肠道菌群的体外互作下,SCFAs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老年人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水平也有所提升。在4βh及12βh时,能明显降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及γ-变形菌纲_B38(γ-Proteobacteria_B38)的相对丰度,同时提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及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7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比1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更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在老年人的营养保健方面更具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对胃黏膜保护作用及对胃肠运动功能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实验模型对小鼠乙醇胃溃疡的治疗保护作用,对乙醇胃溃疡小鼠胃组织SOD、MDA的影响,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对小鼠乙醇胃溃疡具有治疗保护作用,并能极显著促进小肠推进。结论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并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麦抗营养因子为非淀粉多糖 ,包括 β -葡聚糖、木聚糖和纤维素。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机理为增加食糜粘度 ;营养屏障作用 ;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和降低饲料能值  相似文献   

18.
以豆浆为原料,比例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进行大豆酸乳的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提高牛奶中豆浆的比例驯化发酵菌种,使菌种逐步适应豆浆中的发酵环境。以接种量、发酵时间、营养因子、豆浆固形物含量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进行感官打分。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为6 h、胡萝卜汁的添加浓度为15%、豆浆固形物含量为7°Bx。  相似文献   

19.
大豆乳清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产生的副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利用这一废弃物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大豆乳清的营养功能。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大豆乳清粉,检测其蛋白质、膳食纤维、低聚糖、灰分及氨基酸组成等主要成分指标。将大豆乳清分别按0. 5%、1. 0%和2. 0%的添加量加入小鼠饮食,饲喂28 d后分析其对动物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乳清粉主要成分如下:灰分含量20. 9%,蛋白质含量20. 1%,低聚糖含量9. 68%,总膳食纤维含量5. 01%,脂肪含量3. 8%。与对照组相比,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菌群比值显著降低,比值为0. 71~1. 20;另枝菌相对丰度增加,毛螺菌、拟普雷沃菌、拟杆菌、普雷沃菌相对丰度降低。不同剂量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总SCFAs含量显著提高,且SCFAs结构有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乳清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味子灵芝片对酒精所致大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味子灵芝片0.25、0.5、1.0 g/kg组。除正常组给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以56%白酒连续灌胃8周,建立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五味子灵芝片。8周后各组大鼠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取血后摘取肝脏,电子天平称肝湿重,计算肝脏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增加,血清TC、TG、LDLc、TNF-α和IL-6含量及AST、ALT活性均明显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灵芝片0.5、1.0 g/kg组均能明显增加大鼠体质量,降低肝脏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c、TNF-α和IL-6含量及AST、ALT活性,升高HDL-c含量(P0.05或P0.01)。结论五味子灵芝片对酒精所致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及对抗炎症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