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草地类型在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中的归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现行的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主要依据<青海草地资源>,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青海省在全省草地资源调查中,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制定的草地分类系统,编写了<青海草地资源>,将青海全省天然草地划分为9个草地类、9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由于<青海草地资源>成文早于<中国草地资源>,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与<中国草地资源>不同,导致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差异很大.为了统一规范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相一致,现将青海省原用的草地类型归并其中,形成包括10个草地类、8个草地组、167个草地型的青海草地分类系统,通过今后的草地资源调查实践,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青海草地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全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快速调查的总体技术路线以及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与方法.调查采用与20世纪80年代全国首次草地资源调查相同的草地属性界定标准和草地分类系统;基本信息源为1999-2000年TM和中国陆地卫星影像;参考信息源为1;25万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字影像图.遥感调查采用全数字作业方式,应用MGE/Microstation遥感制图专用软件和人机交互判断方法,完成草地资源信息的提取和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作业比例尺为1:25万.同时选择松嫩、甘南和伊犁等7片重点牧区草原,进行野外路线实地调绘,建立判读标志,测定草地生产力.经过判读、制图和验证,生成草地资源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再行数据编辑、集成、生成数据库后,进行图幅面积平差、面积量算、分类统计,在二年时间内完成全国草地资源的快速清查.  相似文献   

3.
1979年开始的新疆草地资源普查,是由原国家科委和原国家农委下达的全国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约10年,形成了宝贵的图件、数据资料、调查报告和专著等调查成果。2017年原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草地资源清查。为切实开展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合兵团现状对上世纪80年代新疆草地普查的珍贵成果进行分析运用,对推动现阶段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青海天然草地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青海省2007年草地资源调查工作,对青海省天然草地分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上世纪80年代青海草地分类系统(即第一次分类系统)是对青海天然草地的最基础、最全面的划分和概括,但存在类型划分过于细致,不能充分反映现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2007年全省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时对第一次草地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结合现阶段青海天然草地资源现状进行归纳和概括,形成了全省统一的天然草地分类系统。该系统即保持了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的高度统一,又方便草地工作者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草地资源基础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初草地资源普查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草地资源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价值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始终处于非稳定状态。通过2017年草地资源清查,利用地面定位系统(GPS)和遥感信息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信息化先进技术、红外盖度等地面采集设备,天地结合(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手段,摸清了北京市草地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本底信息,为下一步落实国家各项草原保护建设政策、严格依法治草和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四川省草地资源清查的主要任务、技术思路、技术方案、草地判定等内容,对清查所要求的底图制作、地面调查、草地退化分级、草原载畜能力计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测定、遥感解译、数据库建设、草地资源一张图系统、类型确定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隔10年更换一次春用当家蚕品种,目前已进入第5次蚕品种更换时期。尤其应该指出,从80年代初成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后,对品种审定和推广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速度,提高了质量。1997年12月农业部颁布了桑蚕一代杂交种行业标准.为配合贯彻行业标准,于1999年1月至4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我国蚕茧主产区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安徽、重庆、湖北、陕西、  相似文献   

9.
《草业科学》2012,29(1)
利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草地面积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1971—2007年,多伦县草地面积呈波动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积为227640.93hm^2;90年代面积最小,为166929.43hm62;2000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末持平。影响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暖干化背景驱动下的人为干预和扰动。20世纪80年代,人为的过度放牧,草地沙化和退化严重;在温暖湿润的20世纪90年代,大量草地被开垦成农田,湖沼和湿地面积扩大侵蚀草地,使草地面积减少;2000年以后尽管降水减少,但人为治理使草地得到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草地面积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1971-2007年,多伦县草地面积呈波动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积为227 640.93 hm2;90年代面积最小,为166 929.43 hm2;2000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末持平。影响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暖干化背景驱动下的人为干预和扰动。20世纪80年代,人为的过度放牧,草地沙化和退化严重;在温暖湿润的20世纪90年代,大量草地被开垦成农田,湖沼和湿地面积扩大侵蚀草地,使草地面积减少;2000年以后尽管降水减少,但人为治理使草地得到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郴州市草地资源情况,通过利用"3S"技术、遥感DOM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与国土部门调图进行叠加作为基础数据图斑,对苏仙区、北湖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野外调查,获得苏仙区、北湖区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通过调查,得出苏仙区及北湖区现有草地面积3.054万hm2,比20世纪80年代的6.205万hm2减少了3.151万hm2,人工种草306.67 hm2,人工种草占比为1%,优质牧草只占25%等数据与情况。此次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可为今后苏仙区及北湖区草地资源监测奠定基础,改变了之前的草地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苏仙区及北湖区草地资源的现状,为苏仙区及北湖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助推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经济持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全国草原监测实施方案》和《青海省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尖扎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2048.49kg/hm2,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7.78万羊单位,草地现有载畜量为52.94万羊单位,超载35.16万羊单位,超载率为50.56%。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现状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三江源玛多县为例,在构建草地退化指教的基础上,建立草地退化指教与植被指数的遥感评价模型,得到2009年玛多县草地退化现状,并结合玛多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结果,分析玛多县草地退化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草地退化地面综合评价指标中植株高度、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权重分别为0.21、0.39和0...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在农业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线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了《四川省畜牧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已明确规划在四川建立年存栏650万只兔业生产基地和建立80个畜禽良种繁育场。这无疑给四川灾区兔业恢复重建给予了极大信心。现将《四川省畜牧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有关兔业内容提供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徐太敏 《畜牧市场》2008,(12):35-37
根据《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操作手册》的要求,奉节县组织技术人员于2005、2006、2007、2008年6~7月对不同生态条件的20个样地的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草地生态状况、草地植被状况、草地生产力状况、草地利用情况等。通过四年的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基本了解了奉节县低、中、高山地区的草原资源与生态情况和草地利用现状,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与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草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大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1年的20年间,宁夏草地面积减少了约57万hm2,由于宁夏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草地资源过牧超载,草原破坏严重,致使宁夏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草业与畜牧》(原《四川草原》),创刊于1980年,是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畜牧类科技期刊,是以传播草地畜牧业的科研成果,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科技期刊。本刊1991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编辑加工奖”,1992、199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中文畜牧类核心期刊,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主要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大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的畜牧产品、植物资源,还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对西北干旱地区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有天然草地面积301.4万hm2,2001年草地面积仅为244.3万hm2.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玉春  杜铁瑛 《青海草业》2013,22(1):19-21,3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草地资源基础数据,参考国内外草地退化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青海天然草地退化的量化分级指标以及其他的辅助指标,进而将全省退化草地按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重度、中度3个等级,并指出了3个退化等级的表现特征和退化草地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摸清盈江县草地资源家底,通过利用"3S"技术、遥感DOM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与国土二调图进行叠加作为基础数据图斑,对盈江县草地资源现状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盈江县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此次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可为今后盈江县草地资源监测奠定基础,改变了第一次草地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全县草地资源的现状,为今后盈江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助推盈江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