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日本政府对家蚕人工饲料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小蚕人工饲料供给设施及小蚕共同饲育所配置状况、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实施现状、不同蚕品种人工饲料育饲育盒数、人工饲料育小蚕共育所规模、湿体人工饲料购买价格和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价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在家蚕人工饲料方面我国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3.
如东县实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益飞 《中国蚕业》2012,33(3):61-64,68
如东县为解决小蚕共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自2010年春蚕期起摸索推广小蚕人工饲料饲育,2010-2011年采用人工饲料饲育小蚕4046盒。经过实践认为,实施1—2龄人工饲料育具备省力省工、有利于防中毒、防病以及能合理安排秋蚕饲养时间,有利于秋季桑因病虫害防治等优势;但全面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还存在认识、饲料成本和小蚕发育整齐度等瓶颈。  相似文献   

4.
蚕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在1960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用人工饲育的蚕品种是5·4×2·4;日112·中110×大造。继后杂交种、原种有数个品种都能用人工饲料饲育但杂交种比原种饲养成绩好。原种用人工饲料育在当时还不够理想,再加上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不成熟,所以成绩差,死蚕多。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小蚕(1~3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提高浙江省小蚕工厂化饲育水平和养蚕工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科院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研究制定出《1~3龄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以指导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如东县河口镇推广小蚕饲料育的起因,介绍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方法。该镇两年共实施饲料饲育小蚕1721盒,据调查,采用饲料饲育小蚕的平均盒种产茧量不低于普通桑叶育,全年平均盒种产茧量高出普通桑叶饲育2.56%,其中一秋蚕高出9.76%,蚕茧质量与普通桑叶育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小蚕采用饲料共育具有省工、省时、省力,能有效防止小蚕期蚕病感染,抵御共育中毒风险,同时具有省叶、增叶等优点。作为一项新技术推广,还必须提高小蚕发育整齐度和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告了2017年晚秋蚕期优食一号1~2龄和1~3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的试验情况。从试验结果看,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性特别是小蚕期对人工饲料饲育技术适应性良好。3龄蚕放在共育室内、采用人工饲料标准温湿度饲育与3龄蚕放大蚕室内、采用自然温湿度饲育,两者全龄发育经过相同,皆为26 d 2 h。两试验区的张种单产、蚁蚕结茧率、良蛹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等成绩相近或相仿,而1~2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的茧层率、粒茧丝长以及鲜毛茧出丝率等成绩略低于1~3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原因有待调查。  相似文献   

8.
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普及工作,已经历了十多年。其间,由于人工饲料组成、饲育技术的改善,饲育成绩也比较稳定,其普及率已达40%以上。但是,现在花费在小蚕人工饲料育上的经费,因共育场所的经营主体,规模设备投资的多少等而有所差异,一般1-2  相似文献   

9.
不用说,家蚕实用的天然饲料是桑叶,但最近新出现了蚕的人工饲料。因为人工饲料的技术,使蚕的营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营养学发展同时,人工饲料的组成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工饲料育的技术体系。人工饲料的稚蚕饲育技术是使蚕茧生产现代化、合理化的革新技术,所以在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方面,现在正在推广适合稚蚕饲育室的人工饲料稚蚕共同饲育技术。此外,原蚕人工饲料育的推进,也正在探讨中。人工饲料的组成改善、饲料调制等已成为养蚕业的新领域;此外,人工饲料的养蚕技术、蚕病防治以及与此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显著开展,对人工饲料的有效应用寄与很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11.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式与小蚕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了生产上应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及1~2龄封闭饲育技术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的疏毛率、全龄发育经过及生命率等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蚕体重在人工饲料育期间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但后期生长加快、差距缩小。全茧量、张种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有所降低,但茧丝质量基本达到了全龄桑叶育水平。生产上应用该技术,小蚕饲养总费用可减少50%以上,养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  相似文献   

12.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蚕业,目前依靠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蚕桑生产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是上述养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实施的不同形式小蚕共育,有些地方在组织管理上、桑叶采摘、蚕病防治、分蚕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通过实施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能解决稚蚕饲育技术要求高、对叶质要求严、蚕病防治难、饲育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达到3龄蚕在进入养蚕农户后好饲养、蚕病…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人工饲料的稳定,人工饲料育正在逐步普及。但人工饲料育必须保持高度的清洁环境乃至无菌饲育环境,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确保蚕的健康度。为此进行了饲育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和无菌饲育室微生物发生情况检查法的开发研究。一、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配套试剂盘)的开发研究人工饲料育中,如在稚蚕期采用无菌饲育法,无疑可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蚕病的发生,且可大大减少给饵回数,使饲育操作更为省力。为确保稚蚕不感染,需对蚕在移至开放育时进行体内微生物的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必须具备微生物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家蚕壮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不同添加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国内已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日系原蚕稚蚕饲育及杂交率检验等方面得到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家蚕全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在饲育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壮蚕期人工饲料的食下量张种在100kg左右(干量),特别是5龄蚕期要占全龄人工饲料食下量的85%左右,因此,饲料费用高,是制约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不影响饲育成绩的前提下,研制适合家蚕(现行品种)壮蚕用低成本人工饲料, 可大幅度降低饲育成本.根据壮蚕期的营养需求,在壮蚕用人工饲料中适量添加廉价的桑树绿枝粉,成为研制低成本饲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出低成本人工饲料后,经过定向选择育成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西6 x 734”,其原种小蚕人工饲料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成绩与全龄桑叶育相当,且发育整齐,一代杂交种饲育成绩和缫丝成绩均达到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的技术优势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四川省推广人工饲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用化建议,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发展迅速,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也逐渐普及。但是,当前我国的蚕种生产却面临着原蚕区迅速萎缩、原蚕区农药及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从业人员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蚕桑产业链优质蚕种的稳定供应。蚕种界已有通过原蚕人工饲料育解决以上问题的设想。为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团队和综合试验站联合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原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研发及饲育机械的研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饲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以来,如东县顺应蚕业产业发展要求,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富民等项目的支持下,把稚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应用作为现代蚕业技术突破口,在全县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取  相似文献   

19.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20.
浅谈无菌蚕与无菌蚕饲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平 《中国蚕业》2001,22(3):82-83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获得成功以来,曾有多名学者为了家蚕病理等研究,在试管或三角烧瓶等小型容器中用人工饲料少量试养过无菌蚕.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松原藤好先生在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中,为了杜绝蚕病发生、饲料变质及蚕粪发霉,最大程度减少养蚕操作,真正实现省力化,经30余年研究,创建了独特的松原KIT方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无菌育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包括家蚕无菌饲育基础理论的建立、无菌蚕室的设计,配套机械的研制、饲育标准的制定、稚壮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开发、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丝的利用、无菌蚕的多种用途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