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就我市名优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建立高质量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茶业规范化生产技术,是我市名优茶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提议应加快我市无性系良种及名优茶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步伐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食品,同时也成为茶业效益的主要支柱。而作为名优茶的基础,茶树良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茶叶工作者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了许多良种,为名优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具有生长迅速、出芽一致、保持母株优良特性等特点,成为了茶农的最佳选择,也成了茶树苗木繁育最为有效的技术,其主要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婺源县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名优茶。今年茗茶产量可逾千担,产值650万元以上。婺源县把名优茶开发作为发展茶叶生产的重点,从转变茶农小农经济意识,强化市场竞争观念入手,大力优化茶叶品种和结构,使婺绿的“含金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已建立万亩名优茶基地,推广“上梅洲”、“鄣科一号”等良种茶8000余亩。为保证茗茶质量,还在重点茶区举办了名优茶采制培训班,提高茶农制茶技艺。名优茶开发已由原来9家扩大到乡  相似文献   

4.
我镇现有茶叶1.2538万亩,其中良种茶3500亩,小叶种茶9038亩。经20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名优茶为主、大宗茶为辅的格局。由于名优茶异军突起,大宗茶的经济效益一直持续低下,几十kg大宗茶的价格几乎只能抵1k名优茶。长此以往,大宗茶生产中的问题越积越多,需要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5.
茶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名优茶战略意识的强化,无性系茶树良种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来,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已成为茶叶发展的总体趋势,在2003~2007年间,我县采用地膜覆盖保水法种植无性系良种一万多亩,平均成活率95%以上,解决了春旱严重,茶苗难成活的问题,为我县广大茶农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分析景东县大街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高标准整合茶叶资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增强名优茶开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性系良种茶苗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无性系良种茶苗的扦插繁育技术,进一步扩大双柏县名优茶苗的繁育和良种茶园的种植比重.双柏县茶桑站于2005年7月在本县小庙河茶叶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无性系良种茶苗扦插繁育试验,成活率达82.5%,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普遍趋向于追求无公害茶、有机茶等绿色食品的消费,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名优茶、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较有性群体品种,具有产量和品质优势,更适宜制做成各种名优茶.  相似文献   

10.
(一)桐柏县茶业发展现状。茶叶是桐柏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080公顷,其中无性良种园413.3公顷,投产茶园面积667公顷。200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400吨,其中名优茶产量240吨,占茶叶总产量的60%,茶叶总产值1600万元。预计2004年茶叶总产量420吨,其中名优茶产量252吨,总产值1680万元,比上年增加80万元,增长5%,年创税收134.4万元。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12)
浙江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但现有的14万公顷茶园中,茶树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7%。我国现有的生产茶园60%以上是70年代以前发展起来的,这些茶园受建园时的条件限制,大面积为有性系地方群体种,品种混杂,不利于名优茶的开发。如今,这些茶园因各种原因已步入更新改造期,茶叶生产者希望在改造这批衰老茶园的同时引入新的茶树良种。现有茶园引进茶树良种,一般都采用改植换种的方法,即挖去老茶树,种上新的无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向永州茶农提供适合于当地种植的无性系良种,试验选择和引进了无性系茶树良种5个,进行鲜叶年产量、耐寒性、耐旱性、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等等经济与生物学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龙井43号、萍云11号和乌牛早等品种在当地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较高,鲜叶年产量高,萌发早,抗逆性较强,具有加工成名优茶的条件,适合永州茶区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安徽优质名茶区(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生态气候资源,及安徽省淮河以南水域资源状况,并结合良种茶树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北亚热带地区水域具有形成优质茶的良好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是发展名优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睿 《农技服务》2009,26(11):128-129,136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雨量充沛,是茶树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该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茶叶品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自然地理条件、茶叶品质等方面介绍了遵义市茶产业的优势;从茶园规模、茶园标准化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和无性系良种比例、名优茶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规划,指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泰顺茶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做法是:向无公害茶、两个主要的名优茶、低成本大宗茶方向发展的产品结构调整;早、中、晚生无性系良种合理搭配与适度保护本地群体种的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强化产销联盟的经营机制调整。  相似文献   

16.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茶叶产业继续做大做强200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3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1.85万亩,占55、2%。茶叶产量817吨,茶叶年产值达703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58、9吨,产值5025万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低产、低质茶园面积约占50%.而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10%.严重影响了名优茶的开发和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推广的茶树嫁接换种.既可加快良种繁育速度.加快成园投产,按常规方法.高水平管理下,扦插苗定植后第二年才可以打头养蓬.第三年试采:而嫁接换种的茶树.由于原有的根群蓄聚的营养.能源源不断地满足新梢的需要.因此.生长势十分旺盛.春、夏接茶树当年秋季就可打头,第二年春可试采:秋、冬接茶树,次年春季可打头.秋季则可试采。  相似文献   

18.
程碧霞 《新农村》2000,(4):10-10
近几年来,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开发,发展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已成为广大茶农追求的目标。现根据丽水市茶叶技术人员在碧湖特产场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基地的实践经验,就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建园技术作一介绍。 1.选择有利环境,建立高标准茶园选择气候条件适宜、土壤偏酸性、土层深厚、海拔在200~800米、坡度在25度以下、坡向偏南、地下水位低的丘陵和山坡建园。清除园地中的障碍物,调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平地及缓坡地的茶园开垦,初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针形名优茶加工都是手工制作,费工多,劳动强度大,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采用机械制作名优茶与手工制作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工效5倍以上,且能保持统一的名优茶品质。其加工工序为:鲜叶采摘与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复烘→复理→足干。  相似文献   

20.
邵鑫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4):85-85,88
介绍机制名优茶的优势,指出名优茶机械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名优茶机械加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