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选育适合当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杨树品种,须确定最佳的栽植密度。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于2013年开展试验。选取本地13个优良杨树品种,分别在2m×0.5m、3m×0.5m和2m×1m等3种栽植密度下进行试验,经过2年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3m×0.5m栽植密度较适合杨树能源林的生长,大叶钻天杨、I-467和I-262较适合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伊犁州平原林场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工作,今年春季开展了多种模式杨树造林试验,寻找杨树多种用途,总结 高效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1.根据《优质抗逆用材林伊犁大叶杨、伊犁杨3号苗木繁育与高效造林技术中试项目》内容,营造高密度纸浆原料试验林20公顷(300亩),株行距2米×5米,试验品种为日本白杨、大叶钻天杨、沙兰杨、1-262、I-467、法杂、加小×俄9号。  相似文献   

3.
<正> 沙兰杨是我省杨树早期速生树种之一。为了探索在黑龙港地区营造沙兰杨能否速生丰产,并为营造沙兰杨速生丰产林的适宜密 度提供理论依据,衡水地区枣强县于1982年春栽植5种不同株行距的试验林,着重研究了沙兰杨造林密度与生长的关系,历经5年  相似文献   

4.
造林密度和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份胸径、树高、枝下高等,来分析造林密度及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美107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即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2a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株行距3m×12m、5m×6m、3m×6m,而树高生长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修枝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树高生长和提高枝下高,有利于提高杨树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无性系、株行距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调查36块13年生杨树样地胸径、树高、活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以综合指数法构建3个林分综合指数(生长指数、冠形指数、干冠协调指数)。【结果】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的胸径、树高和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南林797杨(P <0.05)。南林797杨的冠幅、树冠体积和树冠圆满度显著高于南林895杨,与南林95杨差异不显著(P> 0.05)。株行距为6 m×6 m和4.5 m×8 m的林分胸径、冠形指数和生长指数均显著高于5 m×5 m和3 m×8 m林分,不同密度林分对树高影响不显著(P> 0.05)。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配置对东西和南北冠幅有显著影响,较大株行距促进树冠生长,但对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等影响不显著(P> 0.05)。无性系和株行距对冠长、活冠比、树冠表面积和干冠协调指数影响均不显著,且无性系和株行距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杨树无性系对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结构的影响大于株行距。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等两个方面,在类似的立地条件上,相比于其它无性系和配置方式,以南林95杨在种植株行距为6 m×6 m(278株/hm^2)时具有培育大胸径林木的潜力,适于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  相似文献   

6.
丹红杨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不同径级材标准和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为依据,确定丹红杨适宜的初植密度;通过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年限分析,确定丹红杨最适采伐年限。结果表明:培育丹红杨大径材,初植密度28~33株/666.7 m~2为宜,9年采伐;中径材初植密度42~56株/666.7 m~2为宜,7年采伐;小径材初植密度≥67株,5~6年采伐。  相似文献   

7.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杨树造纸用材林主栽品种107号杨、108号杨为研究材料,通过树干解析和生长指标调查,利用现代生物统计技术,分析其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讨论造林密度与采伐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行株距2m×2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6~7年,行株距3m×2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7~8年,行株距3m×3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8~9年。  相似文献   

9.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10.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11.
伊犁河流域红果小檗资源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伊犁河流域红果小檗的资源分布及生长条件等的综合调查表明,红果小檗在伊犁河流域的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60~1 250 m的河岸低阶地、河漫滩、河岛和低山沟谷地带、阳湿地带灌木林中,生长在中性—碱性(pH 8.09~8.74)、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量元素含量较高的中度盐渍化松软土壤中,其在该流域的总面积约有866 km2以上,海拔高度650~980 m的地带,该植物大片群生,分布最为密集,海拔高度980~1 250 m及650 m以下的地带,该植物小片块生,分布比较稀薄;特克斯河上游到了海拔1 305 m以上流域及昭苏县未见该植物。指出了红果小檗灌木林在伊犁河流域药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药用植物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流域丰产型农防林防护和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干旱、半干旱区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境内新垦地丰产型小网格农防林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农田和对照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地相比,农防林表现出强大的调节功能,林网内农田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各测点风速明显减小,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等,只是距林缘不同距离的水平测点间,同一测点不同垂直高度间、一天中不同时段内各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差异均较大。另外,到目前为止,农防林对林内作物的增产效益也较明显,有防护林的油葵经济纯收益为对照地的1.25倍。  相似文献   

13.
大兴区平原生态林养护迈向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平原生态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涉及的养护实施方案的编制、养护精细化技术、规范养护标准以及制定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几方面进行阐述;养护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养护技术分别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作,规范化的养护标准和考核制度可确保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平原生态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利于保障林木资源,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南岭植物园药用植物专类园为例,总结了药用植物园建设原则、设计布局、种植分区、种植措施,探讨了其药用知识传播的功能,以期为其他地方建设类似专类园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隆  李慧  李浩 《绿色科技》2019,(4):66-70
指出了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平坦开阔的耕地很少,水资源也匮乏,加之土壤是典型的黄土,土粒疏松,水分极易被蒸发流失,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低。坡地耕作使耕地土质条件变差,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粮食减产,因此旱作梯田的应用是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措施。延安地区坡耕地上水土流失导致水分亏缺和养分下降是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当前延安地区梯田生产中科技普及水平有限,粮食产量低,但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陕北的梯田农业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根据延安地区的梯田农业的情况,提出了可从两方面解决梯田的水分保持和利用:改善土壤环境中保持的有限水分和养分,针对具体土壤环境研究发掘和提高作物抗旱潜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穗柯(Lithocarpus ploystachyus)棕色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对多穗柯提取液中棕色素含量的影响,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确定了多穗柯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NaOH溶液的浓度为0.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8h,液固比55︰1。采用该工艺条件,提取2次,多穗柯棕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为0.792,而理论预测多穗柯棕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为0.795,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0.4%,证明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10种常绿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群落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叶面积指数、叶表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10种群落对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刚竹、圆柏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较强,而白皮松、红叶石楠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圆柏、广玉兰对TSP吸附作用较强,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对TSP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叶面积指数和叶表特征对植物群落吸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观测冬季不同常绿植物群落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以及叶表面特征和群落冠层对其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在植物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千层(Melaleuca)枝叶中提取茶树油,直接从生产的废水废渣中用水连续提取水溶性黄酮,浓缩干燥制备白千层黄酮。结果表明,提取的茶树油质量达到ISO 4730:2017标准,产品黄酮含量为18.1%。  相似文献   

19.
非洲是世界竹子重要的自然分布区之一,竹资源相对丰富。竹资源对于非洲向绿色经济转型以及缓解非洲资源短缺、人口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非洲产竹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竹藤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对竹资源培育和利用意识显著增强,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文章对非洲竹资源状况、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有意在非洲发展竹产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昆明市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结合区位优势提出发展林木经济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