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生动植物疫情和疾病危害越来越复杂,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环境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大国,应充分认识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基于此,分析我国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提出水产养殖如何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素敏 《乡村科技》2023,(12):111-113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严重、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疾病,所以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注重防治此类疾病。目前,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治主要依赖抗菌药物,但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和使用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种类较少,而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与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绿色环保的方法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成为当务之急,噬菌体由此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对利用噬菌体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优势进行概述,并总结噬菌体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发展渔业养殖产业过程中,由于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较差,渔业产业水平较低,使得水产养殖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高。要及时转变水产养殖模式,积极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确保水产养殖向科技节能型、绿色生态型、设施配套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文章介绍了绿色生态养殖理念、绿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指标以及绿色水产生态养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农村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明确了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五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技术指南。本期策划关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从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浙江省举办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创新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2021年水产科技活动周。活动周期间,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向广大水产养殖户推荐了多种水产绿色发展模式,以进一步推广应用渔业科技成果,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现将其中两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水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解决或改善水质问题,既能够促使水产养殖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绿色、生态、健康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及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养殖水体常由于饵料残留、药物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池底淤泥等原因导致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COD、BOD等指标严重超标。微生物修复技术绿色环保,成本低,能够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可以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该文介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状况及微生物修复在水产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产养殖活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这一事实,创新性地将绿色环保理念有机融入到高校水产专业核心课程——养殖水化学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养殖水化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学生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的理解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自觉地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形成科学的生产意识,将生态养殖新生产模式付诸行动,寻求水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大国,应充分认识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坚决落实可持续发展模式。因而本文分析了我国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水产养殖能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秉持着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我国对于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防治工作,也越发看重,如何在确保农户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提升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目前我国各级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目标。本文以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防治水产自身污染的措施两方面,详细论述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思考,希望可以为祖国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防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地不断提高,鱼类传染性疾病暴发所带来的损失愈发严重,鱼类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寄生虫病发生较为频繁,同时由于原发寄生虫所造成继发感染其它的疾病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损失.当前,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鱼类疾病带来了病原体抗药性增加和药物残留等新问题,这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的观点是不相适宜的,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从寄生虫对寄主造成的损伤方式、寄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寄生虫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对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防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进春季水产养殖生产,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2月1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春季水产养殖生产。针对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农业农村部提出以下3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抓住水产养殖亲本培育和苗种繁殖的关键时期,积极引导恢复生产,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致富经     
吸入臭氧鱼虾变肥臭氧养殖前景看好用臭氧来进行水产养殖,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绿色无公害养殖有望实现。由国家水产养殖臭氧研究基地承担的水源臭氧净化机组项目于今年年初研发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养殖在规模上持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养殖水产品特别是鱼类疾病的发生频率上升、相应的严重程度增强,这也是困扰多数水产养殖专业户的一个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鱼类的生存率和产量,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基于以上分析,出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高鱼类存活水平以及产量考虑,本文在详细解析当前水产养殖用药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合理的鱼类疾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以为从事水产养殖的专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许育新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06-131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大国。水产集约化养殖中,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物的积累不仅引起水体内源污染,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导致了周边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磷和抗生素等。目前,水产养殖废水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优点,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生物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最后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设定和践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渔业以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为主要产业形式,具有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基于已有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探索中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双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分析发现:①2011—2020年,受产业规模扩大和“减船转产”政策双重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先增后降,当前饲料投喂碳排放为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首要碳源;②受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总碳汇波动上升,养殖碳汇超过捕捞碳汇;③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更偏碳源属性,超3 000万t碳未实现中和。综合中长期水产品需求压力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设定了符合水产养殖与捕捞行业特色的 “双碳”目标,并提出重点环节减排、扩大渔业增汇的技术路径以及探索渔业碳汇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的社会管理路径。期望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绿色产业转型,从而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产养殖在规模上持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养殖水产品特别是鱼类疾病的发生频 率上升、相应的严重程度增强,这也是困扰多数水产养殖专业户的一个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养殖鱼类的生存率和产量,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基于以上分析,出 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高鱼类存活水平以及产量考虑,本文在详细解析当前 水产养殖用药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合理的鱼类疾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以为从事水产养殖的专 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文彬 《新农村》2020,(3):32-33
近年来,各地有关部门陆续制订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开展了水产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的划定工作。"三区"划定后,水产养殖面积明显缩减,粗放养殖方式遭到限制,渔业发展渔民增收面临较大挑战,如何突破面积制约和实现养殖方式转型,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走养殖方式转型之路,实施科学健康养殖"三区"划定后,水产养殖业必须从追求数量和速度最大化的传统养殖方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最优化的现代养殖方式转型,水产养殖从业者的养殖行为必须符合科学、绿色、健康养殖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首先简要叙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制定水产养殖营销战略规划、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发挥模范作用四点对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出建议。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其质量及安全受到气候、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养殖户对绿色养殖的理念不够重视,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环节存在许多不足,导致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难以进行。对此,有关部门和广大养殖户需要起到足够的重视,针对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