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草地是清除原有植被,通过栽培优良牧草建立的草地,提供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建立人工草地:①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一般比天然草地提高2—10倍,甚至高达十几倍或几十倍。② 提高载畜量。一般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载畜量提高3—5倍。由10—15亩天然草地饲养一只绵羊提高到2—3亩人工草地可养一只绵羊。③ 提高肥力。人工草地中必须配置豆科牧草,因为豆科牧草的固氮  相似文献   

2.
百脉根(Lotus cirniculatu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国外应用广泛而有效.美国在东北部和北部潮湿地带已种植近100万公顷,作为干草和青贮牧草,加拿大用百脉根建立混播放牧草地;原苏联将百脉根作为河谷草场补播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13-114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具有高产、优质、改良土壤、降低病虫草害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草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介绍了苜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该技术的优缺点,可为退化草地利用牧草混播技术进行草地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百脉根(Lotus cirniculatu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国外应用广泛而有效.美国在东北部和北部潮湿地带已种植近100万公顷,作为干草和青贮牧草,加拿大用百脉根建立混播放牧草地;原苏联将百脉根作为河谷草场补播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5.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草地牧草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一直是草原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明确认识该问题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该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适度放牧可促进草地牧草生产力"的认识依然存有争论,对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这一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的机理认识.综述了国内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模型模拟结合观测实验数据进行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的深入机理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先华  金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72-3372,3374
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地区草地现状的分析,针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即:引种适宜的优良禾本科、豆科牧草品种,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以达到草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氮素营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土壤缺氮、豆科牧草少、草群蛋白质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低。豆科牧草对增强草地氮素循环、改善土壤氮素养分及理化性质、提高草群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天然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及人工草地建设中积极利用豆科牧草,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保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在天山北坡选择了昌吉、塔城、阿勒泰三处示范区,先后7年完成了划区轮牧、放牧强度、退化草地修复、人工草地建设、优良野生牧草育种材料的筛选、牧草新品种培育等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已经确认与自由放牧相比,适度放牧或划区轮牧是比较合适的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示范户按照这种利用强度或利用方式经营,一方面暖季草场完全可以满足家畜利用,无需添加任何补充性饲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草地良性发展和生态恢复。说明改变暖季饲养模式、增大冷季饲草贮备是提高牧民经济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产品简介: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能在各类土壤上良好生长。适于与蝴蝶豆、柱花草和爪哇葛藤等豆科牧草混种建立人工草地及改良天然草地,也可单种刈割或放牧用于饲养草食畜禽,如牛、鹅等,每公顷年产干物质8~15 t。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和护坡植物。研发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放牧与草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牧草具有竞争力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可用于改良天然草地和提高人工草地的稳定性。因此,对野生豆科牧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引种驯化。区域及生平试验。共采集标本360份,引种驯化豆科8个属28种野生牧草,5年内驯化出5个牧草品种。地八角,百脉根,天兰苜蓿嘛要用于天然草地的补播和人工草地的混播、云南葛藤主用于水土保持,裸露石山的绿化,窄叶野豌豆主要用于绿肥生产。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牧草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多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在浮山试区,豆科牧草保定苜蓿、苏联1号苜蓿、雷西斯苜蓿、晋南苜蓿、秘鲁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牧草杜康雀麦、草原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菊科牧草菊苣等10种牧草是建立人工草地的高产优质牧草。豆科牧草沙打旺抗逆性强,是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先锋草种。实行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适当早播、深播、精耕细作是旱农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对新疆褐牛草原放牧饲养,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和家畜体增重等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围栏小区控制放牧.[结果]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的高度随放牧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性的变化,密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短时间放牧对群落密度影响不大.草地群落盖度处于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随牧草生育期的推进,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草地群落物种重要值表明,优良牧草比例下降,而亚洲百里香(Thymus asiaticus)、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及杂类草比例上升.牛体增重的影响表现在中牧条件下单位面积草地上新疆褐牛的增重效果最好.[结论]确定适宜放牧强度与载畜量,为合理利用草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研究放牧草地、围封5年和10年草地.分析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种子库物种与地上植被的关系,揭示辽宁彰武地区草地围封后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为9种,密度为(6573.15±210.14)粒·m-2:围封5年和10年草地种子库植物种数分别为9种和6种,密度分别为(9987.25±255.01)粒·m-2和(14675.16±535.72)粒·m-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群落中以1年生杂类草居多,围封草地则以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为优势种.放牧和围封5年、10年草地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91.0.87和0.52.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3个样地土壤种子库与其地上植被之间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短花针茅草原划区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绵羊野外放牧试验,连续5a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研究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区轮牧有利于发挥绵羊的生产性能,在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短缺时,表现更为明显。在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绵羊的生产性能比较接近。划区轮牧下绵羊发挥较高的生产性能是绵羊放牧行为、可利用牧草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绵羊放牧行为格局的改变是最重要的。绵羊在轮牧小区内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游走时间大大减少,对牧草选择性采食明显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绵羊的采食效率和饲草的转化效率,并且绵羊消耗的能量也大为降低;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是草地放牧制度评价的可靠,当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低于24g/m^2时,划区轮牧优于季节连续放牧,而且绵羊的采食量受到明显影响,它能作为牧场确定绵羊冬季补饲育肥日期的有效参考指标,草地植被、土壤对放牧制度的反应不很敏感。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区植被、土壤装况很接近,或轮牧稍好一些,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建植8年经更新改良的人工草地上进行放牧强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试验表明,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0%的利用率,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杂草增加四川麻羊在人工草地当年和翌年牧羊分别为111.89头日数/亩和191.77头日数/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永久围栏不放牧草地、围栏放牧草地、不围栏放牧草地等进行草地植物群落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调查;利用放牧空间梯度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扔取样圆,统计样地的植物种类;以Dyksterhuirs法评定草地基况,分析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资源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1)永久围栏不放牧草地植被组成接近原生植被,土质松软、土壤持水量好、地表平坦,基本上无鼠洞;(2)围栏放牧草地与不围栏离棚圈100和50 m放牧草地,优良牧草比例下降,增加植物占有很大比例,土壤硬度增加,保墒性能下降,地表有少量鼠洞;(3)栏外路边人类活动频繁区草地,增加植物增多,草地出现侵入者植物,土壤质地坚硬,地表有大量鼠洞,出现裸露与土丘.由此说明了天山北坡山地草甸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影响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全年禁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较高;重度放牧两者均最低;夏秋季节放牧较冬春季节放牧低。划区轮牧与同等放牧强度的中度放牧相比牧草可贮藏更多的养分,而且草地具有较高的早春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