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对小城门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2.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方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使我国湿地公园管理有序、健康地发展,针对目前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和附加分等6类项目23个因子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为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最后,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银川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了试评估。   相似文献   

3.
在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结果,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指标0.822,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指标0.713,湿地公园社会文化价值指标0.818,湿地公园美学指标0.760,景观综合指数得分0.802,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成效评估逻辑框架,从环境质量、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等4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建立一套评估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以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对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指数从2005年的34.10分升至2015年的73.95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状况改善较为明显,生态恢复成效较为显著,为保障湿地公园得到良性发展,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注重生态恢复的同时,采用多学科研究与适度开发的方法,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安徽颍泉泉水湾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威胁对安徽颍泉泉水湾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是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前提。通过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确定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属三级旅游资源,适宜重点开发,且生态资源是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湿地公园总体质量状况,  方法  在厘清湿地公园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要素与社会服务角度建立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理论,建立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模型,并划分湿地公园质量等级。  结果  2009?2018年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等级明显提升,从一级提升至四级。环境与服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指数从0.143上升至0.665。环境要素中水质、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植物种类、鸟类种类等指标是影响湿地公园质量的重要要素,服务要素中科普宣教课程数量、生态讲解员人数等指标对于提升湿地公园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  湿地公园服务质量指数较环境质量指数增长速率快,对湿地公园质量的影响也较大,注重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将更有效地提高湿地公园的整体质量水平。图1表4参17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掌握该公园的湿地类型与面积、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泥炭资源及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评价该公园的科学与保护价值,可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湿地公园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科研薄弱和专业人才缺乏、监管体系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在本次研究中以贵州安顺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如何进行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绿化环保建设十分重视,这也是实现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认识,而湿地公园的建设就有效地体现了国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系统的丰富。湿地公园的建设有着诸多的功能和作用,是现阶段保护与利用湿地的主要形式,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为了实现其长期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本文就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水资源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直观地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本文估算了河北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计算,河北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是协调湿地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以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的成功经验作为参照,从功能分区原则与定位、功能分区模式、各功能区面积比例、各功能区规划项目等4个方面对湖北省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惠亭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为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背景下对贵州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与景观评估,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以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特色加分等4类15个因子,通过赋分赋值建立评估标准体系。结果表明: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评估分值为61.35分,其中,湿地生态系统35.74分,湿地环境质量15.25分,湿地景观9.86分,特色加分0.5分,评估等级为“良好”。据此提出在满足“和美乡村”需求上加强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凸显地方特色,以期更加契合和美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马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园的湿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植被分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35个群系;高等植物113科263属338种;湿地植物43科76属95种;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为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和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国家II级保护植物1种,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动物有兽类5目11科30种,鸟类17目48科166种,两栖动物1目3科9种,爬行动物2目6科13种,鱼类5目5科1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和野生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和野生鸟类6种,二者中国特有种分别为1种和2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3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国特有种分别有3种和2种,主要分布区在中国的分别有4种和6种。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评价总得分为73.7分,占总分78分的94.5%,等级为"优秀",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得分为20.8分,占满分23分的90.4%,等级为"优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湿地公园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教育、休闲、景观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6.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和分布,在分析湿地资源面临的胁迫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对策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湿地的评价研究是当今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新兴模式,对它的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湿地资源珍稀,但被关注较少.本文结合西北地区自身特点,提出旨在综合体现城市湿地公园结构和功能的评价体系,并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加以说明,以期为西北地区城市湿地的评价研究和保护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4大方面,选取1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对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评价。结果表明: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较好,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影响程度为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湿地开发建设。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0.222 4)、湿地水环境质量(0.177 5)和湿地面积比例(0.090 0)3个单项得分较高,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高。与附近旅游地差异(0.002 6)和适游期(0.000 4)得分最低,说明湿地公园特色不够鲜明,适游期限制性大。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为0.783 0,说明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资源都将为生态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凌源青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和总体布局,评价了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以期为青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科学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环境设施承载力四个方面对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期为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参考。结果表明: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承载力为10032人/d(336.17万人/a),远大于2019年接待的旅游数量,未来湿地公园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