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长沟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恢复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项目背景和规划区现状,从现状场地、水体、交通、动植物及其他景观资源等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湿地景观提升与恢复设计的理念及对策,以期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松北区景观渠道沿岸湿地恢复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松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典型的洪泛河谷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随着近年人类活动的加剧及城市化规模的发展,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湿地的功能与价值逐渐被人们意识到,特别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功能,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景观渠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中水,中水既可以成为景观观赏水体也可为沿岸湿地的恢复提供根本保障.该文根据设计理论,利用本地物种和天然牛轭湖景观,提出了景观渠道沿岸湿地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恢复角度对淀山湖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结果表明,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须根据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上海淀山湖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并针对该景观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河西鱼嘴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功能定位,阐明植物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法。分别从公园的重点区域植物景观营造、植物物种配置等方面分析该公园湿地植被恢复的设计思想,并对公园景观改造中地形地貌的设计、水系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湿地的分析,提出敕勒川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结合现状条件依此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使之成为融生态性、景观性、科普性、文化性为一体,发挥环境经济效益,注重湿地景观恢复,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科普学习的场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三级恢复区。三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相似文献   

7.
在概括介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生态恢复原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中应用生态恢复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文孟  孟岩 《北京农业》2013,(15):66-67
包头黄河湿地是保护黄河的天然屏障。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计三个景观工程,湿地用水预处理工程、湿地用水净化工程和湿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使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净化功能。该项工程的实施,不仅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也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相似文献   

9.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设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能够恢复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区的生态系统发育。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湿地园林景观的分析让读者认识、了解、感受城市湿地公园的魅力。提出湿地设计要结合城区公园的生态性、景观性与社会性,与周围环境建立良性联系。进而通过对比不同城区湿地的设计手法,利用各地植物特点探究未来其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蒲鸭河自然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26种在湿地景观营造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运用于湿地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提出湿地景观色彩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在湿地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因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面积急剧减少,功能日益退化.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营建可持续的生态景观体系,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潜能, 是湿地保护与恢复景观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生态规划理念、原则和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用生态设计原理来构建湿地生态景观体系,达到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的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34-14335
突出了人工湿地公园是当今蓬勃兴起的兼湿地功能和公园功能于一体的"双赢"性人工旅游项目,强调人工湿地公园除了具有治理水体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和生态旅游价值。从观赏价值、科学普及与环境教育价值、多重体验价值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并且指出最大化发挥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设计并建设好人工湿地公园或人工湿地生态旅游区,进而以人工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人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价值的设计与利用,突出了景观营造与休闲设施的完善、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体验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个方面,以期促进人工湿地公园综合价值的充分发挥和人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异龙湖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湖畔。根据湖滨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与以自然恢复为主、兼顾景观建设这2个原则,紧扣"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对异龙湖湿地公园一期景观进行分区规划、植物种植规划和道路交通组织,并结合当地乡土风情对园区做了详细设计。努力把异龙湖湿地公园建成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身的大型科普性公园。  相似文献   

16.
对108 国道改建城固段汉江湿地景观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分区配置等方面的建议,为加快汉江湿地恢复、使108 国道改建城固段汉江湿地景观 规划更加合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湿地中的寒地湿地由于其所处在高寒地区的气候、地貌、地表物质结构、水文结构、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湿地的生态具有脆弱性的一面,因此寒地湿地景观资源的保护更值得关注。该文在高度重视寒地城市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的前提下,以典型的寒地湿地齐齐哈尔明月岛湿地为例,在寒地湿地景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寒地湿地发展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湿地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归纳了湿地的意义,提出了保护与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以陕西省汉中市区段江滨景观系统建设中对湿地系统的利用为例,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在城市景观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偏差.并就保护与恢复措施进行了设想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围绕着"一心、一环、一点"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各种湿地植物、石材、木亭、卵石、木板、欧式亭等元素,运用模拟自然湿地景观的设计手法,将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湿地园建设成人工湿地,以利于城市生态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科研、科普和文化活动的一块城市中的"湿地",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