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食用植物油掺杂鉴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非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危害性及检测方法,综述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其他食用植物油的各种检测方法,例如理化法、光度法、色谱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产业变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近几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0%,国内粮油安全受到威胁。分析得知,近10a,国内大豆、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的产量增加并不明显,4种油料年均产量为5000万t,即便全部压榨为食用油,也不能满足国内植物油的需求。2000—2009年,中国油料种植面积在1150万~1600万hm2之间波动,总体呈递减趋势,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1990—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和人均植物油消费增加了近3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食用植物油相当于2009年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的1.80倍和1.95倍。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植物油量比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高。中国植物油价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04%,低于中国GDP(8%)的增长率。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主要以油籽进口为主,植物油次之,中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特别是转基因大豆油的进口将会对国内食用植物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籽和植物油产业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油籽和植物油产业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需条件的变化为中国油籽生产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中国油籽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油籽生产的增长主要由面积所引起,并具有一定波动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植物油加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集中度不断提高。分析了中国油籽及植物油贸易发展状况,指出,目前中国已经由过去油籽及植物油的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最后对中国油籽及植物油国际竞争力作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油籽及植物油总体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植物油加工业的发展,植物油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大量进口油料及植物油,油料及植物油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研究植物油的进口安全对保障人民生活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计算2001—2020年分阶段的中国植物油Armington替代弹性数值,发现该数值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现象,反映出中国植物油进口受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明显,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进口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主要植物油进口贸易伙伴的供应安全性,发现部分国家进口产出弹性常年小于1,供给安全性较差。建议调整中国植物油进口结构,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给潜力,加快植物油加工业的产业升级,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植物油供给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植物油籽贸易的总体状况的描述,对我国植物油籽结构、进出口国别分布、国内外价格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植物油籽贸易逆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油料作业和稳定植物油籽市场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植物油产业格局、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近期植物油产业格局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植物油价格波动的特点,并对未来植物油产业格局进行展望。最后,从保障产业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了稳定国内植物油市场的思路、发展目标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石油基合成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以可再生植物油为原料,结合绿色高效的紫外光固化技术,构建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双绿色"应用体系,可望有效替代石油基合成高分子材料,推动植物油在光固化领域的高值化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油结构与紫外光固化技术之间的联系,重点论述了大豆油、桐油、蓖麻油和亚麻油等典型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该类材料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8,4(1):12-16
在分析国际油料食用植物油供求变化情况及特点、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求形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对2007年国内、国际油料食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总结,指出了油料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对2008年的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油加热超过致毒点会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毒素的植物油,会损伤血管、心肌、胃肠道、肝脏、脑神经等器官组织,引起多种病症。不同植物油产生毒素的温度差别很大,致毒点就是植物油加热过程中开始产生毒素的温度,主要由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决定。安全食用植物油,关键就是烹饪时将油温控制在致毒点以下。下面是几种植物油的致毒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毒  相似文献   

11.
1.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相似文献   

12.
宏伟 《农村新技术》2004,(11):25-25
取植物油500克,花椒50克,将植物油加热至沸腾,凉到70℃时将花椒放人植物油浸泡,即成花椒油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04,(5):37-38
◆国内外对植物油的需求决定了花生生产举足轻重的位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7年全球食用植物油需求增长就已经超过了1996/1997年度的油料产量.这表明,全球食用植物油供应将继续看紧,价格也将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植物油需求将越来越大.我国的植物油需求形势与世界基本一致.目前,国内植物油生产只能满足消费的80%~90%.由此预测未来全球花生需求不会减少.  相似文献   

14.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5.
夏广军  严昌国  刘成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69-19873
[目的]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研究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延边黄牛(公牛)16头,将豆油、红花油和葵花油,按55%、25%和20%的比例混合,分别以4%、5%、6%(以精料为基础)水平添加于肉牛日粮中,研究不同水平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利用率植物油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油组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呈下降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植物油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磷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血清其他指标含量不产生明显变化。植物油组眼肌面积和肉质等级均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降低了肉牛的采食量、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但对肉牛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增加了眼肌面积,提高了肉质等级,使胴体和牛肉品质得到提高。日粮添加混合植物油的比例不宜过高,可控制在日粮精料的5%以内。  相似文献   

16.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重要的食品原料,在精炼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建立HACCP体系可有效控制食用精炼植物油的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该文运用HACCP七大原理,对精炼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0-2011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相关数据,建立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评估了1991-201l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安全状况,预测了2012-2017年的警情状态。结果表明,1991-2011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处于轻警状态;2012-2017年也将处手轻警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国内油料生产却出现了种植面积萎缩,产量徘徊不前的现象。结合我国油料生产和食用植物油供给的现状、新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对我国油料生产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与进步、建立健全食用植物油市场调控体系等发展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油料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用植物油的有效供给能力,促进我国油料产业发展,以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的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中国植物油关税配额政策及影响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后的GTAP模型就入世后中国植物油关税配额政策的变动对中国植物油及相关产业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模拟结果表明,入世后中国植物油关税配额政策的变动增加了中国植物油产业的进口数量,减少了其产量、净产值、劳动工资以及就业;中国的油料作物产业受到了相似的负面冲击;但食品加工产业从该政策变动中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其出口数量、产量、净产值、劳动工资以及就业都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入世后中国植物油关税配额政策的变动还减少了植物油关税配额发放过程中配额租的产生,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寻租行为的产生。从影响程度上看,取消植物油关税配额要比削减配额内外关税并增加配额数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马来西亚仍然是菲律宾植物油最大的来源国,全年共向菲律宾出口3.71万吨植物油,占菲律宾植物油全部进口量的56.4%。其中,主要为棕油2.39万吨,大豆油1.04万吨,棕仁油0.2万吨,及其它的如玉米油、菜籽油和芝麻油。印尼已向菲律宾出口1.63万吨植物油,位居第二,占菲律宾植物油总进口量的24.8%,主要为棕油1.13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