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中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基因和抗胁迫基因类型及研究进展,并对杨树转基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杨树是重要的栽培树种,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是最早开展基因工程研究的树种。迄今为止,杨树基因工程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有近二十个杨属种或杂种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一些重要的基因如抗虫基因、抗病基因、降低木质素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不育基因等被转入杨树细胞基因组中。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有可能获得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选育出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杨树新品种。随着杨树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推动林木基因工程的研究,也必将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室开发的核酸序列分析软件tRNASYSTEM分析了4000个杨树形成层基因氨基酸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得出了一套适合于在杨树形成层高效表达的密码子,并通过该密码子,对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t.886中克隆的、具有抗天牛作用的cry A基因进行了改造.在两端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后,人工合成了最长为90bp的小片段,再经PCR延伸及T4连接酶拼接成全长为1812bp的基因.利用两端设计的酶切位点,将全长基因克隆到克隆载体PUC119上,为进一步用于在杨树形成层特异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杨树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应用研究方面的状况,并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规律,以促进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木本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模式树种,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较快。文章对杨树抗虫基因工程20多a来在多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转不同类型抗虫基因抗虫效果、毒蛋白表达研究、多基因聚合、转抗虫基因杨树抗虫稳定性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多基因转化中仍存在个别基因丢失或基因沉默等问题,并对多个外源基因在植物中如何同时高效表达的策略,尤其是构建载体时应改善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究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IF)基因在杨树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杨树基因组中的PIF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各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IF成员在不同组织及低温、干旱和Na Cl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杨树基因组中至少含有10个Pt PIF成员,这些成员在进化上相对保守,均具有典型的b HLH结构域。基因表达分析显示:Pt PIF基因在杨树不同组织及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结论]杨树Pt PIF基因家族包含10个成员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杨树Pt PIF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树以其自身的优势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是工业原料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最大的天敌——虫害往往使其蒙受严重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抗虫转基因便是最理想的一种。综合杨树抗虫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杨树基因工程中各种抗虫基因的类型、杀虫机理、实验研究及抗虫性。指出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杨树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辽宁省的杨树育种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了扼要的阐述和分析,我省的杨树育种前期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分为速生育种,抗盐育种,单倍体育种,选择自然要交种和远缘杂交育种5个方面;后期从80年代初期开始,利用美洲黑杨的优良基因,培育2出辽宁杨,辽河杨,盖杨,大大提高了树树生产力水平及抗性。并提出了今后杨树育种的发展趋势,不应单纯追求速生,而对抗盐,抗旱,抗瘠、抗寒、抗病虫等质量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土壤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转SacB、Vgb及JERFs36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中主要类群细菌、丝状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JERFs36基因杨树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为干土18.73×106 cfu/g,转Vgb基因杨树为干土4.36×106 cfu/g,转SacB基因杨树为干土242.28×106 cfu/g.3种转基因杨树土壤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即3种转基因杨树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外来杨树遗传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我国不同时期引进的杨树遗传资源。在总结了外来杨树资源对推进我国杨树栽培品种化和育种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对基因资源研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资源保存基地,增强今后杨树育种创新能力;扩大资源评价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使外来杨树资源利用更有预见性;杂种杨树的基因渗入可能会改变原有乡土杨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人工育成品种导人不育基因是防止基因污染的关键技术措施,应作为今后推广新品种的一项必备新指标;为应对我国气候变化可能为杨树集约栽培带来的有益性(栽培区北移和生长期延长)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干旱缺水)及病虫灾害所需求新品种作前瞻性准备,必须从现在起开始新一轮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奔。  相似文献   

11.
杨树转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是重要的栽培树种,也是研究林木基因工程的重要模式植物。杨树转基因研究可以打破种属限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是对杨树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该方面的工作,本文介绍了杨树转基因涉及到的抗虫、抗除草剂、木材材性改良、抗逆、抗病、激素调控、开花调控和植物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了影响杨树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杨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后期从事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树对镉胁迫的响应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镉(Cd)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将杨树作为重金属Cd植物修复物种的研究越来越多。文中从杨树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杨树受到Cd胁迫后的生理生化响应;阐述了杨树对土壤Cd的吸收及污染土壤中Cd在杨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和杨树对Cd的抗性机制;指出杨树对土壤中重金属Cd具有较强的抗性,且这种抗性与杨树品种、树龄、土壤类型、土壤中Cd质量分数等有关;展望了对杨树Cd胁迫的深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关于杨树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杨树病害的研究现状与防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该文回顾了我国杨树病害研究与防治的现状。主要内容有:病害及病原,寄生专化性及致病性划分,抗病性的机理和测定,流行规律和预测,以及防治技术等。对1980年以来国内主要的杨树病害资料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当前主要杨树优良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在杨树良种选育研究中 ,通过杂交、引种等手段 ,相继培育出荷兰 3930杨、辽宁杨等 10余种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无性系 ) ,在生产造林中广泛应用。文章着重介绍了这些良种的来源、形态、抗性、生长特性及适生推广区。主要优良品种 (无性系 )有 :①荷兰3930杨、3934杨 ;②辽宁杨、盖杨、辽河杨 ;③欧美杨 10 7、10 8;④ 92 0 5杨、92 0 7杨 ;⑤小×胡 2 3号、小×胡 19号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抗虫基因的特性、抗虫机理及其在杨树抗虫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不仅速生丰产,而且树冠高大,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树种。近些年出于造纸业的需求,杨树在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规模的种植。不过由于食叶和蛀干害虫的严重危害,杨树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1992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7.
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虫杀星乳油涂干或36%虫杀星点涂虫瘿,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5%,47.32%和87.53%。利用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原粉和大力士10倍液涂抹2 a生杨树主干,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59%,78.52%和77.82%。  相似文献   

18.
寒旱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对杨二尾舟蛾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寒旱区克拉玛依市的51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杨二尾舟蛾危害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准噶尔3号属低抗水平外,其余50个种、品种(无性系)均属于中感和高感水平;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差异显著;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种(或品种)间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virus resistance in poplars inoculated with poplar mosaic virus (PopMV).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on symptom severity and virus concentration in PopMV-infected leav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virus resistance among poplar clone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confirmed in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接虫技术能早期鉴定树种抗虫性,缩短育种周期。1999年对网室接成虫和树干套笼接成虫2种鉴定方法进行精度比较,认为网室接成虫方法精度高,是选拔抗性品种最好方法,所选出的杨树品种抗性与自然界调查杨树抗性基本一致。利用网室接成虫抗性鉴定技术选择杨树抗性品种是可行的。2000年利用该方法对17个杨树品种进行了天牛抗性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