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两种绵羊卵巢组织上FSH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FSHR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上,在卵母细胞和膜细胞上也有少量表达,两地方品种绵羊卵巢上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时期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时期和成熟卵泡上表达差异显著(P<0.05);对同种绵羊分析时又发现原始卵泡与其他卵泡之间FSHR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显著(P<0.05),成熟卵泡时期阳性细胞表达显著(P<0.05)高于初级和次级卵泡.闭锁卵泡是阳性细胞率与其他各级卵泡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推测出多浪羊对FSH的敏感性高于卡拉库尔羊,表明FSHR含量越高繁殖率越高.FSHR可能也参与其他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利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共237个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1)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遗传距离为0.0833最小,无角多赛特羊与其它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距离在1.0146-1.2876之间,滩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彼此之问及与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的遗传距离为0.3623-0.6020;(2)聚类图将6个绵羊品种划分为4个分支,即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宁夏滩羊,无角多赛特羊。(3)6个绵羊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图与品种的历史演化和资料记载基本符合,为绵羊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绵(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6个绵(山)羊群体共检测到224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7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总群体杂合度为0.9499;6个群体PIC平均值在0.8452~0.9294之间。根据标准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分别对6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与滩羊聚为一类,湖羊和同羊较近聚为一类,五个绵羊品种最后与山羊相聚。研究结果提示:乌珠穆沁羊就血统而言归属与"蒙古羊"集团,这基本符合品种的育成过程,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共同归属于"蒙古羊"集团。  相似文献   

4.
收集国内10个主要绵羊品种包括藏系绵羊、乌珠穆沁羊、青海细毛羊、河南小尾寒羊、蒙古羊、东北细毛羊、同羊、兰州大尾羊、湖羊、滩羊(贺兰山及盐池)等的染色体核型数据,进行核型进化距离的计算,并采用最短距离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绵羊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即蒙古羊系和藏羊系,两大类群在最短距离为1.131 2处相聚.归人蒙古羊系的有8个品种.蒙古羊与兰州大尾羊在最短距离为0.095 2处首先聚为一类;贺兰山滩羊、盐池滩羊、河南小尾寒羊在最短距离为0.120 0处相聚;湖羊在最短距离为0.242 4处与前述品种相聚而成为一小类,东北细毛羊、同羊、乌珠穆沁羊分别在最短距离为0.339 8、0.339 8、0.568 7处与前述品种聚为一大类.归入藏羊系的有青海细毛羊和藏系绵羊,青海细毛羊在最短距离为0.967 5处与藏系绵羊聚为一大类.所得结果与品种起源进化、产地分布大致相同,为国内主要绵羊品种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肃主要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家畜联合会推荐的11对微卫星引物(CSRD0298、RM0509、URB0038、MCM0130、ILSTS004、MCMA008、MNS0094、CSSM0004、OarAE101、BM1329和OarFCB11),对5个肉用绵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11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肉用绵羊品种间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NJ聚类图将国内的3个肉用绵羊品种(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与引进的2个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分为2支;系统进化树UPGMA聚类图和主成分的二维散点图进一步证实了NJ聚类结果的可靠性。生产性能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绵羊群体的平均产羔数与微卫星位点OarAE101存在关联性,与位点BM1329没有关联性;绵羊初生质量与微卫星位点ILSTS004和CSSM0004存在关联性。【结论】5个肉用绵羊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很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绵羊品种对其脂肪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C4~C10)组成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羊肉膻味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可在绵羊脂肪组织中检测到对羊肉膻味贡献较大的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61.109,169.124和271.898mg/kg;其中直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17.792,143.036和229.059 mg/kg,支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317,26.088和42.839 mg/kg。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是对羊肉膻味贡献较大的挥发性脂肪酸,其在小尾寒羊、滩羊、同羊脂肪组织中的含量分别为20.317和9.772,14.150和5.597,12.835和6.403 mg/kg。【结论】应用此方法可以检测到对羊肉膻味有主要作用的挥发性脂肪酸,且不同绵羊品种对其脂肪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组成有一定影响,小尾寒羊脂肪组织中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含量有大于滩羊和同羊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INH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和分析3个绵羊品种INHA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1)滩羊和蒙古羊INHA基因在5′调控区282核苷酸处发生1处A→G突变(P1位点),在第2外显子的第470核苷酸处发生1处A→T突变(P2位点),3个绵羊品种在第2外显子第903核苷酸处发生G→A突变(P3位点)。(2)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P1位点C、D基因频率分别为0.840和0.160,0.852和0.148及0.162和0.838,均处于中度多态;P2位点E、F基因频率分别为0.784和0.216,0.787和0.213及1.000和0.000,滩羊和蒙古羊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引物P3扩增片段中,滩羊和蒙古羊表现为A、B和C 3种单倍体基因型,而小尾寒羊仅表现出A和B 2种基因型。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的A、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36,0.037和0.147;0.800,0.926和0.853及0.064,0.037和0.000,B基因在3品种中均为优势基因型。(3)P1位点DD型小尾寒羊产羔数较CD型提高0.636只,CD型滩羊产羔数较CC型提高0.332只,差异均显著(P0.05),CD型蒙古羊产羔数较CC型有提高的趋势;P2位点EF型滩羊产羔数较EE型降低0.387只,差异显著(P0.05),EF型蒙古羊产羔数较EE型提高0.053只,差异不显著(P0.05);P3位点,滩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C基因型分别多0.215只和0.200只,蒙古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C基因型多0.250只,小尾寒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基因型多0.620只,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3个绵羊群体在INHA基因P1、P2位点均表现一定的多态性;滩羊和蒙古羊P2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不利"突变位点,3个绵羊群体INHA基因P1、P3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有利"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蛋白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较少的羊肉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青睐,羊肉总体消费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近年来以羊肉为主的羊产品短缺,导致羊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造成羊肉供需之间的矛盾。在早期对绵羊各项生产性能研究中发现,其繁殖性能高低对羊肉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绵羊繁殖力对改变我国肉羊生产周转慢、效益差的局面有重要意义。产羔数是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但产羔数是一个低遗传力的数量性状,且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故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快速改良产羔数性状。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影响绵羊繁殖力的主效基因,比如BMPR1B、BMP15、GDF9等,所以后期人们开始利用常规育种结合这些分子标记进行高繁殖力绵羊品种选育。研究表明除了这些已经发现的主效基因外,仍有一些基因对绵羊的繁殖力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目的】探究影响绵羊繁殖力的候选基因BMP2、BMP6、BMP7、CAST和CART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性腺轴相关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的表达差异,为阐明绵羊高繁殖力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产多羔的小尾寒羊和产单羔的苏尼特羊为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5个基因在两个绵羊品种与性腺轴相关的7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性腺轴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小尾寒羊下丘脑中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5),在小尾寒羊输卵管、卵巢、垂体、小脑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1),但该基因在2种绵羊的大脑和子宫中表达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BMP6在小尾寒羊垂体和卵巢以及输卵管中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1),虽然该基因在小尾寒羊的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但其表达差异并不显著(P0.05);BMP7在小尾寒羊垂体、大脑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5),在小尾寒羊下丘脑、输卵管、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1),但该基因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小脑和子宫中表达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CAST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下丘脑、垂体中呈痕量表达,在其它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量,其在小尾寒羊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1),但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大脑中的表达量几乎相同(P0.05);CART在2种绵羊下丘脑中有较高表达量,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的表达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在小尾寒羊大脑中的表达量高于苏尼特羊(P0.01),而该基因在2种绵羊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暗示这5个基因可能对绵羊繁殖力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超排胚胎移植技术是提高绵羊遗传潜力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但影响供体超数排卵的因素很多,也需要大量数据支持。【方法】以影响供体超排的因素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从激素来源、肉羊品种、日粮水平、年龄、超排间隔和超排剂量等6个方面观察对供体超排的影响。【结果】国产FSH超排效果与进口FSH差异不显著(P0.05),肉羊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年龄对供体超排反应影响显著(P0.05),营养对供体的超排反应显著(P0.05),供体以短间隔超排重复利用获得胚胎数量最多,增加超排剂量能显著改善超排反应(P0.05),但对重复利用供体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超排反应有影响的因素分为显著的和不显著的因素,显著的因素包括年龄、营养、超排间隔、超排剂量,而不显著的因素为品种。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绵羊、山羊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生产条件下,对3个优良品种的127只绵羊(道塞特47只、萨福克49只、杜泊31只)和111只波尔山羊供体使用不同国别生产的促卵泡素(FSH)实施超数排卵处理,然后对1231只小尾寒羊和奶山羊受体实施不同方法的胚胎移植,旨在筛选出切合于生产实际成本低、效率高的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西兰产FSH对波尔山羊超数排卵后平均获得可用胚胎14枚/只,显著高于澳大利亚产FSH效果(平均7.59枚/只)(P〈0.05).而中国科学院产FSH的超排效果(平均10.38枚/只)与新西兰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采用中国科学院产和新西兰产FSH分别对道塞特、萨福克和杜泊3个品种绵羊实施超数排卵结果,获得平均可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腹腔内窥镜法和常规手术法胚胎移植结果表明,移植妊娠率分别为57.44%和60.20%.2种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中国科学院产FSH价格便宜,而腹腔内窥镜法胚胎移植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两者结合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适宜羊胚胎移植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小尾寒羊、滩羊群体遗传分化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60只小尾寒羊、73只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14个绵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1) 小尾寒羊、滩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360和0.258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974、0.2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723和1.5751。(2) 4个组合(分别为4个、6个、13个及16个绵羊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49323、0.059987、0.1728和0.201256,说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的基因分化程度低;这4种绵羊与蒙古国绵羊的基因分化程度次之;蒙古羊系绵羊和南亚羊及欧洲羊之间基因传分化程度较高。(3) 前人关于小尾寒羊、滩羊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群体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并未表现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小尾寒羊BMPRIB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发情期小尾寒羊BMPRIB基因型(BB、AB和AA)与FSHR和LHR mRNA表达量的关系。【方法】利用半定量PCR技术。【结果】在发情期BB型右侧卵巢FSHR 的mRNA水平(1.14±0.11)显著高于AA(0.44±0.11)和AB(0.36±0.08)型(P<0.01),但左侧卵巢在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BB型右侧卵巢LHR的mRNA水平(0.42±0.02)也显著高于AA(0.23±0.02)和AB(0.25±0.04)型(P<0.01),左侧卵巢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SHR和LHR的mRNA的高表达量可能是引起小尾寒羊较高的产羔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绵羊微卫星OarJL36和FecB基因的多态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微卫星座位OarJL36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之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与FecB基因最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遗传多态性,探讨该微卫星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结果】高繁殖力小尾寒羊和湖羊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FecB突变(A746G),低繁殖力特克塞尔和多赛特绵羊则未发生这种突变;小尾寒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500、0.386和0.114,湖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800、0.200和0.000;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4个绵羊品种46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和31种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为160 bp,最大等位基因为200 bp;182 bp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n = 308)和湖羊(n = 60)中处于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和0.925,在特克塞尔(n = 47)和多赛特绵羊(n = 48)中的频率分别为0.085和0.125,在BB型小尾寒羊(n = 154)和BB型湖羊(n = 48)中该等位基因频率更高,分别为0.916和0.938,而在++型小尾寒羊(n = 35)中的频率为0.129;OarJL36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多赛特以及BB、B+、++型小尾寒羊和BB、B+型湖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75、0.139、0.661、0.768、0.152、0.588、0.843、0.115和0.21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但仍有一定的重组(D′=0.614),而+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上的160、192、196、200 bp等位基因完全连锁(D′=1.000)。【结论】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是与小尾寒羊多羔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羔羊日龄、羔羊体重、超排方法、精卵共孵育时间对细毛羔羊超排效果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国产FS3H对4.~9周龄羔羊进行两种超排方法处理,回收可用卵母细胞1 032枚,体外受精后移植受体98只,产羔25只.[结果]不同周龄羔羊只均获卵数和可用卵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激素方案处理组的发育卵泡两种处理方案在发育卵泡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回收率和可用卵数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体重组只均发育卵泡数和可用卵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4~6周龄的细毛羊羔羊超排获得卵母细胞数目较多;重复超排的羔羊超排效果不理想;同时,将受精液pH值调为7.5 ~7.6,并将精卵共孵育时间控制在22 ~26 h,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牛AA-NAT基因DNA序列和绵羊该基因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P1~P5),每对引物分别扩增随机选取的8只小尾寒羊,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拼接获得小尾寒羊AA-NAT的DNA序列,总长为2 138 bp。序列比对发现P3的扩增产物中存在C617T的沉默突变。根据获得的小尾寒羊AA-NAT基因的DNA序列设计引物P6,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杜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6扩增片段在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均检测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白杜泊中只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和0.76,CC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CT型多0.4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A-NAT基因617位点与绵羊的常年发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标记。  相似文献   

16.
绵羊SMAD1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绵羊产羔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性状,受诸多因素影响。绵羊排卵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SMAD蛋白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和颗粒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期绵羊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深入研究SMAD家族成员1 (SMAD family member 1, 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组织表达模式,并探讨其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的关系,以揭示其影响产羔数的机制,为绵羊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检测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甲状腺,大肠,小肠,胰腺,瘤胃,肾脂 19种组织的表达模式,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5种繁殖组织的相对表达量。随后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SMAD1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在小尾寒羊(n=380)、湖羊(n=101)、苏尼特羊(n=21)、草原型藏羊(n=161)、策勒黑羊(n=52)、滩羊(n=22)6个绵羊品种中进行基因型检测,计算其群体遗传学指标,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5个SNPs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全身性组织均有表达,在小尾寒羊单羔群体卵巢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1),小尾寒羊单羔群体下丘脑、垂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5);基因分型结果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和g.12487190G>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显著(P<0.05);而g.12508874T>C和g.12487467A>G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g.12508874T>C、g.12487467A>G、g.12487190G>T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苏尼特羊、草原型藏羊中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g.12508874T>C位点在滩羊群体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g.12485895A>G和g.12487467A>G位点在小尾寒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在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g.12487558G>A在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g.12487190G>T位点在草原型藏羊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其他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在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g.12508874T>C和g.12487467A>G位点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无显著关联。g.12487190G>T位点TT基因型母羊前三胎的产羔数均显著高于GT和GG基因型母羊(P<0.05)。将该位点与小尾寒羊FecB(A746G)不同基因型进行组合后发现,AA-GG、AA-GT、AA-TT型母羊产羔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基因型母羊(P<0.05)。【结论】SMAD1与小尾寒羊繁殖密切相关,g.12487190G>T可作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5个绵羊群体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等5个绵羊群体(125只个体)的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中共发现78个等位基因,其中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县群体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57个),滩羊最少(43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研究的5个绵羊群体中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滩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DA遗传距离和DS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与藏羊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一类;而滩羊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较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古羊系统内部分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关系,揭示蒙古羊系统内主要不同生态型地方绵羊品种形成的地理距离隔离机制。【方法】以中国蒙古羊系统内5个地方绵羊品种,湖羊、同羊、小尾寒羊、滩羊和洼地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多座位电泳法检测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20个结构基因座(包括Al、Gc、Tf、Cp、Alp、Ary-Es、Lap、Hb-α、Hb-β、Xp、CA、Dia-I、Dia-Ⅱ、MDH、GPI、EsD、α2-M、Cat、Ly和Ke)的变异。【结果】5个绵羊群体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不满足距离隔离模式,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关系的远近与其地理分布并未表现出紧密的线性相关。【结论】5个绵羊品种分别起源于不同时期的蒙古羊始祖群体,同时在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并在各自特有的生态环境中经历不同程度的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9.
用系统地位已知的16个地方绵羊群体10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33个等位基因频率,验证了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血统地位判别式,并对滩羊和小尾寒羊基因频率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精确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认定,分别以“一般贴近度”和“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根据滩羊和小尾寒羊的相应基因频率数据对两者的系统地位作了判别。结果表明,滩羊和小尾寒羊在血统上归属于“蒙古羊”集团,这些都符合史料记载。本研究结果再次确认“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适用于地方绵羊系统地位的判别,也适合于对其他种群的血统研究,以及对微卫星等其他遗传标记的血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