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不同群体条件下 ,测定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生长素 (IAA)、赤霉素 (GA3)、玉米素核苷 (ZR)、异戊烯基腺苷(i PA)和脱落酸 (ABA)含量的变化动态 ,分析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单棱期幼穗中较高含量的 GA3有利于小穗的分化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中高含量的 ZR和 i PA,小花分化数多 ,较高含量的 ZR和 i PA有利于小花分化。而孕穗期高含量的 ABA,可孕小花数少 ,ZR/IAA、i PA/ABA比值与可孕小花数相关密切 ,较低含量的IAA、ABA有利于提高小花的育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群体条件下,测定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动态,分析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棱期幼穗中较高含量的GA3有利于小穗的分化;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中高含量的ZR和iPA,小花分化数多,较高含量的ZR和iPA有利于小花分化。而孕穗期高含量的ABA,可孕小花数少,ZR/IAA、iPA/ABA比值与可孕小花数相关密切,较低含量的IAA、ABA有利于提高小花的育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分蘖发生与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对玉米分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不同分蘖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调查研究分蘖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于分蘖高发期与消亡期测定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分蘖能力受基部茎节中激素含量及其之间比值的控制,分蘖高发阶段,基部茎节和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值较高或呈升高趋势,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值较低或呈降低趋势;激素之间平衡状态对分蘖的影响表现为,在分蘖高发阶段,IAA/ZR、ABA/ZR值较低,分蘖停止发生时其值较高。不同玉米类型之间,分蘖高发阶段,分蘖能力最强的墨西哥玉米(MXG)的ZR值较高,IAA、ABA、GA值较低,IAA/ZR、ABA/ZR较低。【结论】ZR促进分蘖发生,IAA、ABA和GA抑制分蘖发生,促进分蘖衰亡。分蘖的发生,还由激素间的平衡状态决定,更重要的是以互作的方式影响分蘖发生,即低IAA/ZR、ABA/ZR值促进分蘖发生;高IAA/ZR、高ABA/ZR值则抑制分蘖的发生,促进分蘖的衰亡。  相似文献   

4.
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衰亡进程中茎蘖碳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2种穗型小麦品种茎蘖叶片糖氮代谢差异及与分蘖成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较豫麦49-198具有冬前分蘖比重低、春季分蘖比重高、无效分蘖春季衰亡持续时间长和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兰考矮早八氮素代谢相对较弱,茎蘖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明显低于豫麦49-198,不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幼穗分化顺利进行。兰考矮早八植株碳素代谢相对较强,茎蘖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于豫麦49-198,有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生长需要。主茎与分蘖间比较,以上糖氮代谢指标均表现为主茎蘖Ⅰ蘖Ⅱ,且随分蘖时期进行茎蘖间差异逐渐增加,兰考矮早八表现更为明显,主茎优势突出。豫麦49-198分蘖Ⅰ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高,该分蘖能够成穗,而兰考矮早八两分蘖和豫麦49-198分蘖Ⅱ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其分蘖发育成穗。  相似文献   

5.
鲁雪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38-38,73
对水稻分蘖期不同蘖位分蘖的五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蘖位分蘖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Z ZR)含量与每穗粒数呈正相关;生长初期增加分蘖中脱落酸含量,能促进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增加,提高分蘖的增产潜力,对蘖位优势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番红花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探明番红花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和糖代谢的关系,对其栽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蒽酮比色法等方法,对其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顶芽(花芽)的内源激素含量、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IAA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GAs呈现"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ABA和ZRs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ABA/GAs、ABA/IAA和ZRs/GAs在FP均出现1个峰值,随后下降且低于VP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则呈现单谷曲线变化趋势,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总体上升,且均在DP达到最大值。【结论】低水平的IAA、GAs和高水平的ABA、ZRs有利于诱导花芽分化;在激素平衡中,高比值的ABA/GAs、ZRs/GAs和ABA/IAA有利于顶芽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促进花芽的分化和成花。  相似文献   

7.
开张角度对苹果植株体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开张角度技术在苹果生产上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盆栽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开张角度对富士苹果植株体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影响。【结果】苹果植株茎尖的内源ABA含量随开张角度的增大显著上升,在新梢生长初期,枝条水平和枝条下垂与对照相比,分别升高了17.5%和29.2%;GAs、IAA、ZR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GAs、IAA含量下降显著,ZRs含量差异不显著。开张角度后,细根的内源ABA含量显著上升,GAs、IAA含量均有降低,ZRs含量差异不显著;茎尖与细根的(IAA+GAs+ZRs)/ABA比值随开张角度增大显著降低,在秋梢生长期,对照、枝条水平和枝条下垂3个处理茎尖的(IAA+GAs+ZRs)/ABA比值分别为2.11、1.61和1.36。【结论】开张角度使促进生长型激素GAs、IAA的含量显著减少,(IAA+GAs+ZRs)/ABA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稻穗部内源激素含量随穗分化进程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正常生长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时,幼穗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与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穗分化进程,穗部GA3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  相似文献   

9.
内源激素对植株的器官发育与性状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不同穗库特 性的玉米自交系08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受抑制)、48-2(单雌穗)与3H-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正常)雌穗中内源激 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riboside,ZR)、赤霉素(gibberellinacid, GA)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在吐丝前雌穗发育过程中,082的GA质量分数随雌穗发育不断下降,48-2 与3H-2下降之后有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发育后期,082雌穗的ABA 质量分数明显上升,48-2与3H-2稍有下降. 在激素间的平衡上,在吐丝前12d,082与3H-2的IAA/ZR 和ABA/ZR 值均表现为最低,48-2的IAA/ZR 和 ABA/ZR值表现为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吐丝前12d可能是影响植株除第一雌穗以外其他穗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 低IAA/ZR和ABA/ZR值抑制第一雌穗的发育,促进其他雌穗的发育,而高IAA/ZR和ABA/ZR值则表现出相反 的作用.这一结果将为雌穗发育的化学调控与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愈伤再生苗生长前期,分别使用赤霉素(GA)与多效唑(PP333)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等生长部位,对植株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 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GA处理甘蔗植株叶片中IAA含量较对照变化较大; G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 ABA含量逐渐上升; ZR在前期稍高于对照,后期与对照一样。PP333处理甘蔗叶片中IAA、 GA、 ABA与ZR含量初期较高,之后比对照稍低。GA与PP333配合处理后,甘蔗叶片中的IAA、 ABA含量与对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GA含量较对照变化较大; ZR含量有所上升。(2) GA处理后, GA/IAA、 ABA/IAA、 ZR/IAA比值变化趋势相似。PP333处理的GA/IAA比值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ABA/IAA、 ZR/IAA比值则比较活跃。GA与PP333配合处理的甘蔗叶片GA/IAA比值前期稍有下降而后上升; ABA/IAA、 ZR/IAA比值变化趋势较一致。经GA与PP333处理的甘蔗植株体内的内源激素IAA、 ZR含量及其GA/IAA、 ZR/IAA比值变化较大,激素之间的平衡调节着甘蔗茎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间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株高、分蘖的影响,探析植物激素在突变体形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T-DNA插入引起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三叶期、五叶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的根、假茎(或茎)、叶中的赤霉素(GA1,GA4)、生长素(IAA)、玉米素(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CA648与ZH11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比较分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拔节孕穗期根、基部、茎秆及叶片中的IAA、Z及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并进行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中IAA与Z+ZR含量间的比值差异分析;在CA648与ZH11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IAA、Z及多效唑处理后统计株高、分蘖的变化特性,并比较分析CA648与ZH11对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反应敏感性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CA648与ZH11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存在不同变化趋势。GA1+4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和五叶期的叶片中两者相差不大,而根和假茎中的含量则是CA648高于ZH11;从五叶期至拔节期,随着生育期延长,ZH11的假茎和根中GA1+4含量升高而叶片中含量降低,但CA648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假茎和根中的GA1+4含量降低但叶片中含量却升高。IAA含量变化情况为五叶期、分蘖盛期时CA648叶片中的IAA含量低于ZH11,而假茎中的IAA含量却高于ZH11;拔节期时,CA648的根、茎、叶中IAA含量均与ZH11对应器官中的IAA含量相差不大。Z、ZR含量变化情况为三叶期CA648的根与假茎中的Z含量都低于ZH11;在拔节期,分蘖部位的基部和茎中的Z+ZR含量为CA648高于ZH11,而叶片中的Z+ZR含量却是CA648略低于ZH11。ABA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五叶期时CA648的ABA含量高于ZH11,而拔节期却显著低于ZH11。IAA与Z+ZR的比值情况为在顶叶、茎秆中是CA648大于ZH11,而在基部和根中则是CA648中的比值小于ZH11。不同浓度GA3、IAA、Z和多效唑喷施处理表明CA648的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GA3、IAA、Z均能增加CA648的株高,其敏感性依次为GA3处理>IAA处理>Z处理;喷施多效唑后CA648与ZH11的株高均明显降低;虽然CA648与ZH11的株高均受GA3、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但CA648更敏感,当喷施的GA3浓度≥288 µmol•L-1时,CA648的株高能够达到或超过ZH11的株高;与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不同,CA648的多分蘖特性几乎不受长调节剂处理的影响,无论是否喷施生长调节剂,CA648的分蘖数均远远多于ZH11。【结论】与对照相比,CA648体内的GA1、GA4、IAA、Z、ZR含量及其IAA与Z+ZR的比值有利于矮秆多分蘖性状的形成,即植物激素含量与比例能够反映CA648的生理特性;生长调节剂对CA648的分蘖与株高具有不同调控效果,喷施GA3、IAA、Z和多效唑能够显著改变株高,但其多分蘖特性不受株高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酸铝处理下4个不同耐铝型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G9)、巨尾桉12号(G12)、韦赤桉3号(G3)、尾叶桉4号(G4)]叶片内源激素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揭示速生桉对铝毒害的响应机制及选育耐铝型速生桉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砂土培育法对桉树幼苗进行酸铝处理4个月后,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幼苗叶片中ABA、IAA、GA3、ZR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利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各无性系的抗逆能力进行排序.[结果]酸铝处理对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幼苗ABA产生积累作用,对IAA、GA3和ZR等产生抑制作用,且pH值越低、铝处理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以120 mg/L Al3++pH 3.0的处理效果最显著;幼苗叶片的ABA/IAA、ABA/GA3、ABA/ZR 3个平衡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通过内源激素平衡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的平衡指标增加幅度分别是耐铝性最强的巨尾桉9号的9.2、7.3、8.3倍.[结论]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间的协调能力与耐酸铝抗性成正比关系.巨尾桉9号对酸铝逆境处理的适应性最好,其ABA含量最低,IAA、GA3、ZR含量最高,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小,受到的抑制作用影响最小,而耐铝性最弱的尾叶桉4号内源激素对酸铝处理的敏感性较强,受到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野果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疆野苹果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不同发育周期、不同年限、不同生长状况的新疆野苹果叶片与果实鲜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IAA、GA3、ABA、ZR、JA这5种激素的含量。【结果】从6~9月,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GA3含量下降,JA、IAA、ABA含量上升;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GA3、IAA、ABA含量上升;退化和正常的果实ZR、JA、GA3、IAA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的趋势。2018年相比于2017年,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ABA含量上升,GA3、IAA 含量下降;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ABA含量上升,GA3、IAA 含量下降;正常和退化的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是JA 含量上升,ZR、GA3、IAA、ABA 含量下降。在5种不同存活率的新疆野苹果中,得出10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IAA、ZR、GA3含量最高,2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JA含量最高,1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ABA含量最高,得出存活率越高,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也会越高。【结论】2种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5种内源激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表现出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早熟小麦与其亲本内源激素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早熟品种河农326及其中熟亲本冀麦24号为试验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系统测定了两品种幼穗分化和子粒发育阶段4种内源激素IAA、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阶段,两品种GA3和ZR含量对幼穗分化进程影响较大,IAA和ABA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小,主要通过激素平衡影响幼穗分化。其中,河农326的GA3峰值出现早且绝对值较高,其ZR含量也相对处于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 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相比,粒重分别增加3.88%和11.52%。【结论】氮素形态对两个品种的影响不同,酰胺态氮有利于调节豫麦34内源激素水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而铵态氮对豫麦50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3个葡萄品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个葡萄品种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寻葡萄花芽分化及发育的生理机制.[方法]在葡萄花芽分化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巨峰、维多利亚、赤霞珠等3个葡萄品种花芽内4种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3个葡萄品种在花芽分化过程中IAA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到后期又略有升高;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间表现为逐渐减少,到后期降至一个极低水平;ZRs含量均表现为前期降低、后期有较大幅度升高;维多利亚和赤霞珠的ABA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巨峰的ABA含量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急剧下降,3个品种的ABA含量后期均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结论]巨峰、维多利亚、赤霞珠葡萄的花芽分化需要较高水平的ZRs、低水平的GA3和较低水平的IAA.  相似文献   

18.
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与顶芽相反,呈现先积累,经短暂平稳期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花芽分化开始后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的比值均增大。【结论】高水平的CTK和ABA与菊花花芽分化相关联。在花芽分化初期,顶芽中低浓度IAA、GA3,以及叶片中高含量的IAA、GA3关系到菊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在花芽分化后期,顶芽中GA3和IAA的积累关系到花冠形成。从激素平衡来看,维持高比率的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