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虹鳟的养殖     
1.饲养池的种类和大小,按所养鱼的大小确定它的面积和深度。为便于饲养管理,分成稚鱼池、鱼种池、成鱼池以及亲鱼池四种类型。若无法配套亦可适当交互使用。各种鱼池的面积和水深:水泥稚鱼池面积为10~30平方米,水深20~40厘米;鱼种池面积为60~120平方米,水深50~70厘米;成鱼池面积为100~200平方米,水深70~90厘米;亲鱼池面积为150~3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土池面积与水深应在水泥池的基础上适当放大和加深些。鱼池提坝的高度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  相似文献   

2.
怎样建造养鳖池根据鳖的不同养殖阶段,养鳖池可分为稚鳖池(饲养当年孵化出的稚鳖)、幼鳖池(饲养第二龄的鳖),成鳖池(饲养三龄以上的商品鳖),亲鳖池(饲养用于繁殖的亲鳖)。各类养殖池面积分别为5、25、100、500至1000平方米左右。养鳖池应建在饵料来源丰富、水质清洁、排灌方便、土质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池的周围应根据养殖鳖的大小设有牢固的护坡,并留出一定的或平台做鳖的栖息场地,其面积约占全池水面的1/5~1/10,稚鳖池和幼鳖池的池底以水泥或烧砖结构为宜,池底铺5~15厘米厚的细沙,蓄水深度可为20~30厘米,成鳖池和亲鳖池可采用一般泥土底,池深可为1~1.8  相似文献   

3.
<正>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鱼池亲鱼池2口,平均水深0.8~1.0米,面积330米2,方形产卵池1口,水深0.8~1.0米,面积400米2;长方形孵化池3口,规格600厘米×350厘米×60厘米;鱼苗培育池1口,水深1.2米,面积为540米2。  相似文献   

4.
一、鱼池基本条件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靠近水源,排灌方使,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混养或主养成鱼池要求底质较肥,底栖生物丰富,水面较大。饲养水质要清新。鱼苗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0.8—1米;鱼种池面积2—5亩,水深1—1.5米;成鱼池面  相似文献   

5.
一起鳖病的快速诊治—诊断血清和高免血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基本情况 1995年10月某鳖场饲养了3万只稚鳖,每只鳖重8~10克,分别饲养在人工建筑的水泥鳖池中,鳖池面积为10~15平方米,池深50厘米,水深20厘米,以福建产鳖饲料饲喂为主,添加鸡蛋、菜等,随着鳖的体重增加,为降低饲养密度,不断增加鳖池,分散饲养,加深水  相似文献   

6.
赵新楼  马俊义 《淡水渔业》1989,(6):34-34,29
<正> 新疆是棉花和油菜的重要产区,我们利用当地廉价的棉饼和菜饼为主要原料,加工成配合饲料喂养鲤鱼种,亩净产602公斤。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饲养条件和管理 (一)池塘。试验池选用塔桥湾渔场东排1号池。面积1.8亩,水深2.2米,池底淤泥厚20厘米,水源引自水库。鱼种入池前排干池水,作生石灰常规消毒。一周后加池水70厘米。 (二)夏花放养。1988年6月4~7日放养2.5~2.7厘米的鲤鱼种15000尾,6月20日放养2.5厘米鲢鱼种3000尾。二者比例约86:13。  相似文献   

7.
日本养鳖盛行,现将其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结构:养鳖池的池壁顶部有向外伸出约10厘米的池檐。面积一般较小,亲鳖池每只约50~150平方米,池池1.3~1.5米,水深1~1.3米,底泥20~30厘米。成鳖池每只50~80  相似文献   

8.
关建生 《内陆水产》2001,26(6):28-28
鱼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经过20天左右饲养成体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由于鱼苗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鱼苗培育必须精细管理,小心操作,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也必须慎之又慎。1 鱼苗池准备鱼苗池要求面积适当(660~1 330米2),池形整齐,水深适度(蓄水1~1.5米),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光照充足。整个鱼苗池的选择应有利于鱼苗生活、饲养管理和便于捕捞。2 鱼苗池清整鱼苗下池前7~10天,放干池水,清除杂草及淤泥。每667米2…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我省池塘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我省条件的养鱼增产技术规程。一、基本条件 1.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10亩左右,水深1.7—2.5米;鱼种池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塘保水性能好,成鱼池底泥保持在15—20厘米。 2.水源:地上水和地下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亲鳖池的大小和结构 亲鳖池面积按采卵任务确定。一个鳖池的面积为100~150平方米(可放养130只雌鳖、20只雄鳖)。这样大致可生产刚孵出的稚鳖5,000只。  相似文献   

11.
<正> 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一座虹鳟鱼种场,已在本溪市近郊杨木沟地区建成。最近,经省、市各有关部门验收鉴定,认为质量符合设计标准,正式交付使用。建成孵化室133平方米,亲鱼池2个,幼鱼池2个,鱼种池15个,成鱼池24个,矩形试验池1个,总面积8,400平方米。鱼池为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方式,在3~6月份这段时期,鱼种培养池空闲着,若能利用这段空闲时期,养一季鲤鱼夏花,则可提高鱼种池的复养指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试验用鱼种池共364.3亩,塘口面积5~8亩,水深2~2.5米。试验用的亲鲤在1984年秋冬季成鱼池干池时收集,选择体质  相似文献   

13.
现在池塘养殖的品种很多,设计池塘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大小和生产规模和今后规划考虑。如果仅为培育鱼种,则按照建繁殖场的要求建池,包括育苗池、鱼种池、亲鱼池、产卵池以及人工孵化设备;如果以养殖商品鱼为主的,则鱼池大部份为成鱼池,少部分为鱼种池;以养殖虾、蟹、甲鱼、黄鳝、鳗鲡……  相似文献   

14.
夏村 《齐鲁渔业》2010,(12):42-42
<正>1鱼池建造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家养锦鲤可利用庭院空地或房顶建池。条件允许可建成水泥池,底层向排水口一端倾斜。也可建成简易池,用砖垒至规定高度后,内衬单层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包括池沿),不用灰浆或泥浆,造价较低。亲鱼池面积30~40 m~2,池深1.5~2 m,水深1.2~1.5 m。产卵池15~20 m~2,池深1.5 m,水深1~1.2 m。孵化池  相似文献   

15.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1,26(4):29-30
4巴西彩龟的饲养管理 4.1稚龟的培育 4.1.1稚龟池条件 稚龟池建于室内外均可,以内壁光滑的水泥池较好,面积 50~ 60米 2,池深 100厘米,水深 30~ 60厘米。规模生产,最好将池建成长条双排式,共用注、排水沟,整个龟池四周应砌 50厘米高的矮墙。池中用水泥瓦搭设食台,兼作休息陆地,其面积为水面积的 1/6左右。每个池应有注、排水口,并设有防逃拦栅。 4.1.2稚龟的收集与暂养 初出壳的稚龟娇嫩,易受伤而感染疾病,生产中宜采取自然出壳法,让其自然爬出孵化基质 (沙层 )后再行收集。收集到的稚龟用 30克 /升的食盐水或 30毫克 /升的呋…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解淡水鲳主要养殖生物学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我们在1986年试养的基础上,于1987~1989连续三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鱼池是本所菱湖工作站土池。1987年是4号池,面积396米~2,平均水深1.3米;1988年为1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1989年为5号池,面积333米~2,水深1.2米。放养前池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1987年和1988年的试验用鱼种购自外省。1989年是本所上年人工繁殖的越冬鱼种。淡水鲳三年放养情况见表1。鱼种放养后用0.1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以防感染。为  相似文献   

17.
时令篇     
<正> 如何改造低产鱼塘 池塘条件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因此,及时改造低产鱼塘,不失为良策。1 改造小鱼塘 鱼谚称,宽水养大鱼。因此要根据池塘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条件,拆埂并塘,或将小塘周围的泥土挖去,使小塘成为大塘。一般要求育花池面积为0.06~0.12hm~2;鱼种池面积为0.12~0.32hm~2;成鱼池面积为0.33~1hm~2。2 改造浅水塘 在成鱼捕捞或鱼种出售后,排掉塘水,将淤泥和一部分底泥挖去,加固加宽加高池埂,以增加塘口水深,扩大鱼的活动空间。一般要求鱼种池水深1.5m左右,成鱼池水深2.5m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在胜丰乡板桥湖渔场、城关镇水产场和护城乡五星村渔场进行了稀土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面积206.5亩,56口池。其中鱼种池79.1亩,39口池;成鱼池127.4亩,17口池。对照池面积102.4亩,32口池;其中鱼种池31.5亩、19口池;成鱼池70.9亩,13口池。均系1978年至1984年建成的商品鱼池,水系畅通,水深1.5—2.0米。 2、鱼种放养:(1) 鱼种试验池于6月上旬投放夏花鱼种396130尾,亩平5008尾,其中草鱼155310尾,亩平1963  相似文献   

19.
1.鳅池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处。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泥池、水泥地均可(泥池以粘土为好、池埂坚实)。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淤泥厚约30厘米,进水口离池顶10~20厘米,出水口处深约1米,池壁高出水面约40厘米。池底平坦并渐向排水口倾斜,在出水口附近开挖一个深30~40厘米、面积1~2平方米的集鱼坑;作为泥鳅避暑和捕捞的场所。进出水口应安装防逃设备。  相似文献   

20.
李鸣 《齐鲁渔业》2002,19(1):30-30
一、适当加大池塘面积和水深 使池塘受风面及日照面增大,风力使池水水面形成风浪,增强了上下水层的混合,加速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并且能提高生物造氧作用,从而提高池塘溶氧量。成鱼池以10~20亩为宜,鱼种池以5~10亩为宜。池水深则鱼池的总溶氧量高,水温、水质较稳定,有利于提高放养密度,成鱼池和鱼种池的水深以2~3m为宜。 二、适时向鱼池注水 池水含氧量过低时,应及时向池中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河水、湖水。如缺乏良好的水源,也可采取原池冲水,或两池相互冲水的方法,增加池水溶氧。 三、鱼池中安装增氧机增氧 采取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