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浦子钢 《玉米科学》2013,21(4):119-123
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改良先玉335及亲本进行玉米大斑病田间最大病斑平均面积和病情指数的动态模拟分析,得到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的曲线图和逻辑斯蒂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先玉335及其亲本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优于先玉335及其亲本。根据逻辑斯蒂模型分析,先玉335在本地区种植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时期是7月27日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与易制种相关的农艺性状、典型制种高产田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易制种特性,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大幅高于先玉335,与郑单958相当或略高。按单位面积有效商品子粒数计,京科968玉米品种较郑单958和先玉335具有明显优势。先进的育种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是易制种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集成和优化制种关键技术措施是其实现高产高效制种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十年.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大面积推广,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辉煌,引领玉米育种方向。郑单958和先玉335博弈.反映出中国科研体制和种业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种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最主要的不全是人力、资本、技术、产品、资源等物质要素,而是制度层面,即宏观和微观上的制度弊端与缺陷。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水平下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百粒重高于先玉335,产量和穗粒数低于先玉335。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拟合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施氮水平下先玉335产量高于郑单95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省10个晚熟及中晚熟主栽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品种达到国家一级玉米容重标准,商品品质优良。淀粉含量军单8最低,宏育29和农华101次之,这3个品种为淀粉普通型玉米;沈玉21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二级,郑单958、先玉335、吉单50、银河32、银河33、先锋32D22为三级,这7个品种可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产量表现为郑单958〉吉单50〉先玉335〉宏育29〉农华101〉银河32〉银河33〉先锋32D22〉沈玉21〉军单8。指出了各品种种植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农民选种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模式对两个高产玉米品种子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均以24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子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先玉335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均以18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综合分析认为,两个玉米品种均以240 kg/hm~2处理可以同步协调实现较高的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获得产量、品质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8.
郑单958与先玉335子粒脱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其子粒脱水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粒含水率与脱水速率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不断降低,但两个品种差异明显。生理成熟时,郑单958子粒含水率为27.19%~30.51%,先玉335为24.61%~26.78%,较郑单958低2.58~3.73个百分点。含水率稳定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子粒含水率分别为21.77%和16.96%,先玉335较郑单958低4.81个百分点。郑单958的子粒脱水速率低于先玉335,调查范围内该品种子粒含水率均高于先玉335。相关分析显示,子粒含水率变化与苞叶、穗轴的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柄含水率变化无相关性,苞叶和穗柄的含水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穗轴含水率则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种植密度对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增高,先玉335的平均倒伏率大于郑单958;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且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倒伏率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倒伏率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黄淮夏玉米广泛种植的郑单958。尤其近年利用国外种质材料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等品种的介入,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未来玉米育种的目标,供科研育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玉335、郑单958和京科968抗虫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玉335、郑单958、京科968为材料,以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a)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供试昆虫,探究玉米品系大喇叭口期对玉米螟和黏虫及抽雄期对禾谷缢管蚜抗性差异,测定其主要抗虫化合物丁布类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京科968对玉米螟及禾谷缢管蚜抗性均高于另外两个品系;对黏虫的抗性,郑单958和京科968高于先玉335。大喇叭口期京科968中丁布类物质含量最高,抽雄期郑单958和京科968中主要丁布成分含量均高于先玉335,上述组织中丁布合成相关基因在郑单958及京科968中的表达量也均高于先玉335。本研究揭示杂交玉米抗虫性与抗性相关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为抗虫玉米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南方广泛种植的郑单958。尤其近年国外新品种的介入如先玉335等,这就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育种实践提出了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供种业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吉单35为试材,在67500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高产玉米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先玉335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吉单35.群体粒数多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百粒重高是玉米高产的保证.受精花丝数多、败育粒数少、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子粒形成关键期干物质积累多、单粒干物质供应充足是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还发现,群体粒数和粒重的协调有赖于源库水平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紧凑型高产潜力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普通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2、农大518为试验材料,对其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在全生育时期内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高产潜力玉米品种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群体光合生产率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同,生育前期豫玉22和农大518的净同化率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出苗90d后呈现相反趋势;产量与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各群体生理参数并非全部呈现显著差异。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综合作用结果,最佳产量水平群体不是某项生理指标的突出表现,而是决定于各项生理指标的适度。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陕单609、榆玉3号、先玉335、郑单958、秋润100、陕单636为供试品种,在67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增密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粒产量、收获穗数、群体干重和LAI显著增加,穗粒数、百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不规律变化。密植条件下,品种间子粒产量差异更为明显,陕单609、先玉335和榆玉3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郑单958增产1.98%、11.26%和2.37%。陕单636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先玉335和郑单958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陕单609、榆玉3号和秋润100增密后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穗粒数和粒重。因此,选择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稳定,是实现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