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茶树间作观察与分析板栗为喜光深根性高大落叶乔木,枝叶疏展,春季始叶于4月中下旬,秋季落叶始于10月下旬,是我地采收秋果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为耐阴浅根性常绿灌木,是早春采制碧螺春茶的经济作物。一般而言,两者具有良好的共生条件。两者间作能提高单...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几种复合经营模式及配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茶复合型1.1板栗—茶树复合型(1)板栗Castanea mollissi maBlume:选择宜昌浅刺大板栗,它是早实、丰产的优良品种。整地时,应根据山地不同坡度而定,坡度一般在20°~25°时,沿等高线挖穴。定植时,一般每穴内施有机肥25kg,并混入部分磷肥。选用粗壮无病虫害的嫁接苗或者是实生  相似文献   

3.
板栗膏药病是湖北省罗田、麻城一带大别山板栗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不仅产量锐减,而且还会引起多年生主侧枝的干枯死亡。以往的资料表明,隔担耳属Septoba-sidium的真菌为害梨、核果类及桑、茶树的枝干,形成褐色膏药病  相似文献   

4.
科学采收板栗文/徐大斌采收板栗的时间和方法,不仅直接关系到板栗当年的产量、品质和贮藏性能,而且影响到板栗来年的产量及栗实害虫的发生程度。因此,科学采收板栗是实现板栗丰产的有效措施。一、依据成熟度,确定采收期。栗苞(又叫总苞、刺苞、栗蓬、球果)采收过早...  相似文献   

5.
苏南丘陵低丘岗地治理与开发营林模式优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苏南宁镇丘陵、溧阳丘陵低丘岗地治理与开发有关用材林、经济林8个类型12种营林模式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评估研究表明:杉木与宝华玉兰、杉木与香樟观赏绿化苗复合模式,其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效益比纯杉木林提高3.7-9.3倍。湿地松与茶树模式,经济效益比同龄杉木用材林高82.3%,并多生产木材14.2%。板栗与茶树(3a行间套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比纯纯栗林高1.77倍,且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冬春季森林景观。桃树与多年生牧草模式、板栗与多年生牧草模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最高,但需引进优质畜、禽(食草良种羊等),结合畜牧业增值。板栗与太子参模式,经济效益也较高,应需在缓坡地应用,以免在挖掘药根时造成水土流失。上述优化选择出的6种营林复合模式可在低丘地岗地地区进一步完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桐柏山是板栗的适生区,位于桐柏山北麓的桐柏县已发展板栗1.7万多hm^2,成为全县林业重点支柱产业。但在板栗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杂乱、品质低劣、与市场需求差距大等问题。为快速实现板栗生产良种化,林业局于1998年成立了板栗开发技术攻关组,以板栗改劣换优为重点,采取多种嫁接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从中探索出林农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遵化板栗低产原因分析及增产新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化板栗低产原因分析及增产新措施的探讨陈述庭,王润泽(遵化市林业局,遵化市科委)遵化是板栗的集中产区。板栗是遵化的重要出口产品。但是在生产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产量低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改进栽培技术,努力实现板栗栽培集约化,把产量提上去,尽快提高经济效益是...  相似文献   

8.
板栗幼树树体生长旺盛,结果部位外移,是目前板栗密植早丰的一大难题。本试验想通过在板栗树上合理施用多效唑,缩短新梢的生长量,在保证成花的基础上,减缓结果部位的外移速度,实现密植板栗早果早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板栗良种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板栗因长期实生繁殖,良莠不齐,至今尚无主栽品种。良种问题已成为限制云南发展板栗生产的主要因素。实现板栗良种化的主要途径是以实生选种为主,引种为辅;建立高接采穗圃,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板栗树是我国特有的干果树种,栗于历来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我区广大农村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尤其是灭荒之后,各地进行了林种结构调整,板栗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为克服板栗树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板栗生产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四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合理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板栗是异花授粉树种,实生后代变异较大,单株产量、质量相差悬殊。造成板栗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的主要原因是品种不良或品种混杂(良美不一)。另外,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树与板栗、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pH、氮、磷、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均高于纯茶模式,其中脲酶活性增幅较大,CGT、CT模式比T模式分别增加了134.6%、105.1%;各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差异较大,CGT、CT、T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依次为0.746、0.557、0.453,表明复合模式将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土壤肥力,这样既提高了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又实现了土壤肥力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云南林业》2011,(6):61-62
要实现板栗的增产增效,要解决板栗资源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上实施板栗高接换头。如果只采用品种改良的方式进行品种更新,一是栽培周期长,短期内难以选择适宜品种。二是选定品种后,新造林需3—5年才能投产,进入盛果期则需8年以上,栗农会因在此期间减少经济来源而不能接受,因此,应在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采用嫁接方式实行板栗高接换头。  相似文献   

13.
李军 《防护林科技》2016,(4):107-108
宽甸县是辽宁省板栗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区域,目前宽甸县板栗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优良化程度低。加快宽甸板栗基地建设,提高板栗产量质量和效益,必须实现板栗良种化栽培,实践证明,对现有板栗进行嫁接改良是加速宽甸县板栗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适宜宽甸县栽培推广的主要优良品种有"辽丹系列板栗"、"辽栗系列板栗",嫁接改良的主要技术是皮下接、皮下腹接。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板栗的特性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云南板栗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特性的基础上,指出选择优良单株;建立采穗园、良种园;进行嫁接繁殖;合理的抚育管理,如问种作物、施肥灌水、整形修剪等是实现云南板栗优质、稳产、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板栗是山东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得群众喜爱,在国内的食品市场上持续性创造着经济收益,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板栗的品种和品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要求,利用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来实现板栗品质的提升,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板栗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其长期以来存在育种问题也亟需解决,比如,后代中性混杂、结果晚、成熟期不一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最终成品的质量,由此可见,改变传统实生繁衍的生产模式刻不容缓。利用去骨切接的方式来生产板栗苗木操作简便,并且成活率高,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低产栗园实施嫁接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和镇板栗实生栽培面积大,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板栗新品系对低产栗园进行嫁接改造,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实现了板栗早实丰产,优质高效,为大面积改造低产栗园提供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固始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山林做文章,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林业为目的,在山上栽植板栗、茶树、银杏等,通过拍卖等方式,明晰了林业产权关系,调动了农民开发、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目前,固始  相似文献   

18.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是营养丰富的干果和木本粮食。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寿命长,适宜山区和半山区种植,受山区人们欢迎。但实生板栗结果迟、产量低、品质差。1996年我们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云丰等6个板栗新品种,对不结果的实生板栗进行嫁接改造,并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加强对改造栗园的管理,改造后第2年开始结果,实现了早期丰产,为当地板栗良种化和产业化作出了示范。1实生栗园改造效果1.1基本情况改造示范地设置在榕城镇桢祥办事处,北纬26°13',东经104°05',海拔1984m。年平均…  相似文献   

19.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板栗价值多样性认识l)经济价值多样性。板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人们对板栗的生产积极性一直有增无减,对板栗经济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入,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物资,板栗除用作食用外,栗叶可饲养柞蚕,树皮壳斗可提了拷胶、准料,花是良好的蜜源。同时,板栗木材材质坚硬,纹理致密,是建筑、家具等的优质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其经济价值的多样性,是经济林开发的重要资源。2)生态价值持续性。板栗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根系发达,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良好防护树种。板栗分布广泛,空间上不与农作物争地,是建立立体林业、农林…  相似文献   

20.
茶园套种板栗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园套种板栗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茶园套种板栗能调节小气候,使夏季光强减弱22.9%~58.6%,气温降低1~3℃,相对湿度提高1.1%~7.6%,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套种茶园的茶叶中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改善了茶叶品质。套种茶园的产量与套种板栗的密度有关,以150株/hm~2的套种密度较为适宜,能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和单位面积产值,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