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禽流感疫苗免疫蛋鸡后抗体效价变化和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5、H9禽流感灭活油乳剂苗,按不同方案免疫蛋鸡,应用进口ELISA诊断试剂盒监测免疫后蛋鸡的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发现,蛋鸡对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应答较强,免疫后30 d抗体水平即达峰值,高滴度抗体持续3个月,首免后7 d加强免疫组抗体水平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相应禽流感疫苗再次免疫后,H5亚型疫苗组抗体水平升高更快,免疫有效期达150 d左右;蛋鸡对H9亚型禽流感疫苗应答能力较弱,抗体峰值和持续时间也较低,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未见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在H9禽流感(AI)灭活油乳苗免疫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从鸡脾淋巴细胞中克隆鸡IL-18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L-18.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L-18、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及其二者联合分别免疫14日龄SPF鸡,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评价鸡IL-18在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中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成功克隆了鸡IL-18全基因,大小为597 bp.质粒pIL-18和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的SPF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在接种第4周后明显高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也强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结论]质粒pIL-18能提高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诱发的免疫应答,为研究防制禽流感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禽流感单价与二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试验鸡群 ,于 42 ,68,91日龄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测定其抗体水平 ,结果表明 :首免后 ( 4 2日龄 )和二免后 ( 68日龄与 91日龄 ) ,注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的B群鸡的H5N1 亚型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注射单价苗的A群鸡 ,其中在 42和91日龄时差异极显著 ( p <0 .0 1 ) ,在 68日龄时差异显著 ( p <0 .0 5 ) ;B群鸡的H9N2 亚型抗体也明显高于A群鸡 ,其中在 42日龄和 68日龄时差异极显著 ( p <0 .0 1 )。  相似文献   

4.
采用H5N2和H5N1两种类型的禽流感(AI)油乳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对高致病性AI流行株H5N1AIV的攻毒保护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免疫剂量条件下,H5N2和H5N3油乳灭活苗对鸡群具有相似或同等的免疫效力,均能抵抗对高致病性AIH5N1流行株的攻击;AI母源抗体对灭活苗免疫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对雏鸡的多重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2 0 0只 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 6组 ,第 1~ 5组分别用 H1 2 0 、H52 和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进行单独或多重组合的免疫接种 ,于接种后每隔 7d测 1次 HI抗体 ,并于第 73天用肾型 IBV强毒攻击 ,观察各组的保护率 ,第 6组不免疫作为对照。结果显示 ,H1 2 0 弱毒苗单独免疫组、H1 2 0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组、H1 2 0 +H52 弱毒苗组、IB二价油苗 1次免疫组和 IB二价油苗 2次免疫组的保护率分别为 5 7.1% ,85 .8% ,6 7% ,83.3%和 80 % ,非免疫对照组保护率为 5 0 %。试验结果表明 ,H1 2 0 与 H52 弱毒苗对肾型 IBV的保护力弱 ,H1 2 0 +IB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与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 1次和 2次免疫均可获得对肾型 IBV较高的保护率 ,且 H1 2 0 与 IB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可获得长时间的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以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绵阳分离株为菌种,制备油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和铝胶灭活苗免疫小鼠,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对小鼠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佐剂灭活苗在接种后一定时间内,都能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但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免疫力持续时间有着明显差异.油佐剂苗产生抗体的速度较慢,第7天时检测到少量抗体,免疫持续时间长,第56天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蜂胶苗具有产生抗体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第3天即有抗体产生,第56天维持在较高水平;铝胶苗产生抗体速度较慢,第7天检测到少量抗体,第56天产生的抗体较油苗和蜂胶苗低1个滴度.对3种佐剂灭活苗免疫原性的综合评价认为,蜂胶苗最好,油苗其次,铝胶苗最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H5N2和H5N1两种类型的禽流感(A I)油乳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对高致病性A I流行株H5N1A IV的攻毒保护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免疫剂量条件下,H5N2和H5N1油乳灭活苗对鸡群具有相似或同等的免疫效力,均能抵抗对高致病性A IH5N1流行株的攻击;A I母源抗体对灭活苗免疫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路彩霞  李军成  何殷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71-12873
[目的]探究H5N1Re-5株和H9亚型SS株对土三黄鸡不同的免疫效果。[方法]选用广西桂林市某种鸡场土三黄鸡180只,试验组注射禽流感H5和H9疫苗,对照组不注射疫苗,检测145日龄注射H5和H9疫苗后的抗体水平。[结果]禽流感H5疫苗145日龄注射后第170日龄抗体检测:试验1、2组分别比各自对照组的平均抗体值比较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禽流感H9疫苗145日龄注射后第170日龄抗体检测:试验1、2组分别比各自对照组的平均抗体值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禽流感H5疫苗145日龄注射后能显著地提高抗体水平;禽流感H9疫苗145日龄注射后不能显著地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了鸡新城疫(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进口ND灭活苗、ND强毒(CNDV)灭活苗和ND克隆-30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不同ND疫苗首次免疫鸡所产生的抗体有差异,ND二价灭活苗免疫鸡的抗体上升最快,免疫后20 d左右可达到最高峰。1日龄免疫,14日龄攻毒,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的保护率分别为5/5,4/5;10日龄和10日龄以上免疫,免疫后7 d或7 d以上攻毒,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进口ND苗的保护率分别为4/5~5/5,2/5~5/5,0/5~2/5。攻毒后ND二价灭活苗、进口ND灭活苗免疫的与对照鸡的肛棉拭子NDV阳性数分别为0/5,5/5,5/5。结果表明,ND二价灭活苗免疫效果优于进口ND灭活苗、ND强毒灭活苗,稍优于ND灭活苗。  相似文献   

10.
将试验鸡分成3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鸡分别接种鸡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苗1ml、 1.5ml和2ml。接种疫苗后3、4、5、6、7、9、11、13、15d采取各组鸡血,检测HI抗体。接种2ml油乳剂灭 活苗的组鸡HI抗体效价上升快,效价高,但下降也非常快,较适合于紧急接种。1ml和1.5ml油乳剂 灭活苗接种鸡HI抗体效价上升较慢,产生免疫力的时间较迟,但维持高抗体水平的时间较长,适于 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蛋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一例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蛋鸡群的症状进行分析、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马立克氏病和H9亚型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症,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可引起禽类100%的死亡。由于抗原转变和抗原漂移,禽流感病毒是高度可变的。人禽流感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界限,引起人类感染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全球已发现H5N1、H7N7、H9N2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但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具有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能力。对禽流感必须采用积极的预防策略。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对家禽采用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流行。研制人类流感疫苗,是预防新的流感病毒株的流行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3.
依据GenBank中亚洲流行株禽流感病毒(AIV)H5,H7,H9亚型血凝素基因及M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建立了AIV及H5,H7,H9亚型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一次性检测出AIV保守区域M基因的同时,直接区分H5,H7,H9亚型.对新城疲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特异性检测均为阴性.样品经100倍稀释后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在慢速型黄羽肉鸡上接种后产生抗体效价值的情况,来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Re-2株)对黄羽肉鸡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黄羽肉鸡在15日龄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4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75日龄进行三免,产生H5N1Re-11株抗体滴度、H5N1Re-12株抗体滴度、H7N9 Re-2株抗体滴度都较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看对慢速型黄羽肉鸡出栏前都有很好的保护力。试验在黄羽肉鸡上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首次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有保护力,二免后28日龄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对慢速型黄羽肉鸡有很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H5亚型、H9亚型、H6亚型及H7亚型禽流感形势的基础上,研判了我国禽流感的流行趋势,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6、6B6、5B4。经2次亚克隆后,所有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H9亚型特异抗体的能力。特异性试验证明,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9病毒株反应,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和鹅源腺病毒等不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细胞的上清均能与感染H9亚型病毒的鸡成纤维细胞呈特异性绿色荧光反应。实验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IFA方法检测H9禽流感比鸡胚接种分离病毒的效果好、灵敏度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监测及预警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4个亚型一步法多重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AIV检测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HA基因和N1亚型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4对RT-PCR引物,对H5、H7、H9、N1 4个亚型进行了多重RT-PCR扩增,通过多重RT-PCR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方法;应用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的经典方法对395份(4省20多个地区)口岸检样进行了平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5、H7、H9、N1 4个亚型的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380,641,493和328 bp,对NDVI、BV、ARVI、BDV、MDV、FPV扩增均为阴性,平行检测结果完全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现阶段疫苗接种仍是我国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大量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禽流感病毒疫苗。鸡胚法制备禽流感病毒疫苗的工艺存在原料来源受限、过程复杂、个体差异、培养周期长和不易放大培养等缺陷。而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病毒疫苗,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产量,实现高密度细胞和高病毒产率,同时可保证产品质量。目前我国用于禽流感防控的疫苗为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国内细胞全悬浮工艺生产禽流感灭活疫苗单罐产能最大为6 000 L,高病毒含量抗原的提供是生产高效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目的】为了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效的生产抗原,开展种毒驯化试验。【方法】将重组禽流感病毒H7N9 H7-Re1株分别在MDCK细胞及悬浮MDCK细胞上增殖。在MDCK细胞上通过不同的病毒接种剂量、不同收获时间、不同TPCK-胰酶浓度的试验,确定了H7N9 H7-Re1株在MDCK细胞上最佳收获时间为64 h,最佳接毒剂量为0.008%或MOI为10~(-4),最佳TPCK-胰酶浓度为2μg·mL~(-1),根据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连续传代,并对各代次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MDCK细胞上传至第5代时,HA可达1﹕256,每1 mL病毒含量达到10~(8.5)TCID50,每0.1 mL病毒含量达到10~(8.5)EID50,均高于其他代次。【结论】将第5代确定为MDCK细胞传代最佳代次,可考虑确定为生产用基础种毒代次。在悬浮MDCK细胞上对重组禽流感病毒传代进行了优化试验,确定了H7N9 H7-Re1株在悬浮MDCK细胞上最佳收获时间为48 h,最佳接毒剂量MOI为10~(-2),最佳TPCK-胰酶浓度为4—8μg·mL~(-1)。在实际疫苗生产过程中,可选择MDCK细胞或悬浮MDCK细胞来扩繁种毒。  相似文献   

19.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vRNA 5′端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具有多样性,突变发生时,该位点失去与聚合酶的结合能力或结合能力减弱,阻碍多聚腺苷酸化过程,影响病毒mRNA的转录过程。为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5′端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处5个或6个连续的尿嘧啶(U5或U6)碱基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一株四川分离株A/Chicken/China/Sichuan/CQY/2014(H9N2)为骨架的反向遗传系统构建突变株。结果显示,含U5的H9N2突变株(rCQYU5-H9N2)的血凝效价、TCID50和EID50滴度均高于含U5的H9N2突变株(rCQYU6-H9N2),但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表明H9N2 NA基因5′端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U5或U6结构均不影响病毒的拯救,但U5有助于提高病毒在鸡胚与细胞中的复制滴度。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