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PCR-RFLP技术对苏太猪SLA-DQB及DRB基因第2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太猪SLA-DQB基因经RsaⅠ酶切后共产生3种等位基因,5种基因型;SLA-DRB基因经RsaⅠ酶切后共产生3种等位基因,4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苏太猪SLA-DQB及DRB基因外显子2的RsaⅠ酶切位点均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将SLA-DQB和DRB基因的基因型进行组合,共产生12种组合基因型,BBDF的第3胎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组合基因型AADD、AADF、ABDD和CCDF(P<0.05)。就繁殖性能而言,BBDF在群体中为最优秀的组合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与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是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170只良凤青脚麻鸡(Gallus gallus)MHC B-Lβ(MHC class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鸡部分免疫性状(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ND)抗体浓度,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探讨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经Hin1 Ⅰ酶切后检测到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3和0.44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36和0.129;AA、AB基因型个体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抗体浓度、IFN-γ和IL-4含量高于BB基因型;IL-12含量在3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推测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多态性对鸡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鸡抗病力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RFLP技术,用限制性内切酶BstY I对河北省489头荷斯坦母牛和40头荷斯坦公牛白细胞抗原-DRB3基因(BoLA-DRB3)外显子2的284 bp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荷斯坦母牛经BsfY Ⅰ酶切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078、0.380和0.542;荷斯坦公牛经BsfY 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250和0.750;荷斯坦母牛和公牛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母牛:,P=0.799>0.05;公牛:,P=0.665>0.05);用最小二乘法分析BoLA-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与荷斯坦母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系,结果表明AA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A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98<0.01),极显著低于B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009<0.0001);AB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B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96<0.01);对乳房炎抗性,AA是最有利基因型,BB是最不利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BoLA-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是提高奶牛乳房炎抗性的一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4.
猪骨形成蛋白15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选择大白猪和梅山猪作为试验材料,根据人、小鼠和猪的BM P 15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克隆、测序,用BLA ST软件进行DNA序列排列,获得包含猪BM P 15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2(exon2)的全部编码区序列。用Pa irw ise BLA ST软件,将大白猪、梅山猪BM P 1 5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比较,在外显子2区域发现了一个SNP位点,位于编码区第390个核苷酸处,大白猪为T,梅山猪为A,且该位点导致了限制性内切酶Sp eⅠ酶切位点发生了改变。建立了猪BM P 15基因基于内切酶Sp eⅠ的PCR-RFLP多态性检测技术,发现猪BM P 15基因有3种基因型(BM P 15AA、BM P 15AB、BM P 15BB)。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RFLP技术用限制性内切酶BstYⅠ对河北省489头荷斯坦母牛和40头荷斯坦公牛BoLA-DRB3基因外显子2的284 bp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荷斯坦母牛经BstYⅠ酶切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078、0.380和0.542;荷斯坦公牛经BstY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250和0.750;荷斯坦母牛和公牛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母牛:χ2=0.45,P=0.799>0.05;公牛:χ2=0.82,P=0.665>0.05);用最小二乘法分析BoLA-DRB3基因外显子2与荷斯坦母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系,结果表明AA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A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98<0.01),极显著低于B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009<0.0001);AB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BB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96<0.01);对乳房炎抗性而言,AA是最有利基因型,BB是最不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乳房炎抗性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蒙古牛MHC—DRB3和DQB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stYI,HaeⅢ和TaqⅠ,RsaⅠ,HaeⅢ分别对蒙古牛BoLA-DRB3基因和DQB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消化,结果表明二者均为多碱基突变;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蒙古牛BoLA-DRB3的第二外显子的第70,182位的碱基以及DQB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第24,38,74,108,122,138,177位的碱基已经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的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外显子3分别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Gallus gallus)及2个对照群体(京海黄鸡(Gallus gallus)和尤溪麻鸡(Gallus gallu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IGF-1外显子2中未检测到多态,而在外显子3中都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边鸡和京海黄鸡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尤溪麻鸡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克隆测序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有两处突变(93A→G和148G→A),其中148 bp处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通过与Gen-Bank中的鸡IGF-1基因序列比对,发现两处突变分别位于IGF-1基因外显子3的62 bp和117 bp.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藏绵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藏绵羊(Ovis aries)DRB3基因的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间的核苷酸多态位点、变异类型,以及分析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意义,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500只藏绵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克隆、测序群体内变异产生的各等位基因.结果表明藏绵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表现了37个等位基因,37个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82个核苷酸多态位点;37个单倍型序列与GenBank下载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5个DRB3的等位基因是本研究旨次发现;37个DRB3基因外显子2的单倍型序列NJ系统发育树呈2支分化趋势.研究认为藏绵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藏绵羊DRB3基因最初是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成两大类等位基因的.  相似文献   

9.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ese)编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是研究牛、羊生长发育和肉质等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探讨Leptin基因与绵羊生长速度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对甘肃高山细毛羊(Ovis aries)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高山细毛羊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上共检测到4个(A~D)等位基因和2个SNPs(G271A和G433A),构成4个基因型(AA、AB、AC和AD),其中2个(B和D)等位基因和1个SNPs(G433A)为首次发现,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C频率分别为0.6586和0.4095,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生长速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因型AC对1月龄、2月龄和4月龄个体体重影响显著(P0.05)高于同等阶段其他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C与1月龄、2月龄、4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关联性均显著(P0.05)。本研究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Leptin基因第3外显子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以通过选留携带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AC的个体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也为绵羊Leptin基因的遗传特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猪OPN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OPN(osteopontin)基因是近年来在猪的繁殖性状上发现的一个候选基因,本试验以长白猪,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为研究对象,研究OPN基因多态性与猪的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经特异性产物的扩增,结合测序发现,OPN基因的第6内含子存在305bp的缺失突变,从而产生多态。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发现了AA、AB和BB 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且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在北京黑猪群体中没有多态,只有BB基因型。利用SAS 8.0 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AA型个体的TNB、NBA显著的高于AB和BB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AB型个体的TNB和NBA显著的高于AA型与BB型个体(P<0.05),A等位基因对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在大白猪中,不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其BB和AB型个体的TNB、NBA高于AA型个体,但其差异不显著(P>0.05),B等位基因对TNB、NBA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重要的能源作物和糖料作物,面临病虫害日益严重问题。由于甘蔗遗传背景非常复杂,且缺乏必要种质,难以通过杂交培育抗病虫、除草剂聚合品种。基因工程技术提供了新方法。本研究利用BLAST比对获得甘蔗花叶病毒ScMV-CP基因和黄叶病毒ScYLV-CP基因的保守序列作为干扰序列,通过设计内切酶位点、生物合成和连接,获得全长687 bp的两个保守序列融合片段(MYCP)。并将其正向和反向插入中间载体pHANNIBAL上,形成双价病毒干扰结构。再通过在pHANNIBAL上添加SmaⅠ内切酶位点,将双价病毒干扰结构表达框和Cry1AC基因表达框结合;利用NotⅠ酶切,回收双价病毒干扰结构和Cry1AC基因表达框片段,连接到添加Bar基因表达框的表达载体pART27-Z上,构建了抗病虫及除草剂四价植物表达载体(pART27-MYCP-Cry1AC)。采用基因枪法将构建好的四价植物表达载体转入甘蔗品种FN15的胚性愈伤组织中,通过PPT(草丁膦)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甘蔗植株,经过PCR、定量以及Bt蛋白试纸检测,获得同时整合四种目的基因并表达的四价转基因甘蔗植株,为培育多抗甘蔗新品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小麦雌蕊化现象的分子遗传机制,本文从CSTP和HTS-1 2个小麦品系的幼穗中克隆得到了2个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WPI1基因c DNA序列长816 bp,ORF长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WPI2基因c DNA序列长983 bp,ORF长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残基。WPI1和WPI2基因均含有典型的MADS-MEF2-like和K-box结构域,C端均具有PI结构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属于PI/GLO亚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WPI1和WPI2基因在CSTP和HTS-1小穗中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雌雄蕊原基形成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CSTP中表达量较低,接近为0;药隔期,WPI1和WPI2基因在HTS-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STP中的表达。WPI1和WPI2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与HTS-1雌蕊化表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类基因WPI1和WPI2在HTS-1雌蕊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长抑素基因疫苗质粒pcS/2SS的构建、表达及免疫*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为构建高免疫原性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DNA疫苗,将SS基因插入到pcS/SS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S基因第112-113氨基酸残基密码子之间,构建含2拷贝SS的融合表达质粒pcS/2SS。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cS/2SS构建成功。脂质体包裹法将pcS/2SS转染HeLa细胞,ELISA检测表达产物的SS免疫反应原性。结果表明,融合目的基因在HeLa细胞获得表达,S/2SS融合蛋白具有比S/SS融合蛋白更强的SS抗原抗体反应性。将pcS/2SS免疫6只大鼠后,2/3的大鼠产生了抗SS抗体,结果证明,所构建的质粒pcS/2SS可以表达生长抑素,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是钙蛋白酶系统的内源性抑制剂,并且已被确定能影响宰后肉的嫩度。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CAST基因在5个实验群体110头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肉质性状和背膘厚间的相关。结果表明, CAST基因存在4个多态位点,且在5个群体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A、B位点上,基因型效应仅对肌肉嫩度有显著影响(P <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加性效应显著(P<0.05),显性效应不显著;在C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对所有性状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在D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只对背膘厚有显著影响(P<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显性效应极显著(P<0.01),加性效应不显著。因此, 可以把CAST基因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equisubsp.zooepidemicus)ATCC35246株类Mszp基因583 ̄1063位碱基和猪链球菌(S.suis)2型HA9801株mrp基因298 ̄827位碱基的片段。通过在类M基因片段的3!端和mrp基因片段的5!端引物添加共同的SacⅠ酶切位点,利用T4连接酶连接,克隆至pET-32a( )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经IPTG诱导,可获得分子量约为60kD的融合蛋白。通过MRP和类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进行ELISA反应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同时具有类M蛋白和MRP的抗原性。用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和链球菌的全菌二联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两组仔猪,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达60"。  相似文献   

16.
五指山小型猪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生长发育调控是一个高度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因素如神经、体液、遗传、营养及环境等的影响。其中,动物神经内分泌生长轴各因子(激素、受体、结合蛋白等)及其基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接受体内外的信息,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 thhorm one releasing horm one,GHRH)和生长抑素(som atostatin,SS),调节垂体生长激素(grow thhorm one,GH)的分泌,GH通过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row th horm one b ind ing protein,GHBP)结合而运输,与靶器官上的生长激素受体(grow th horm one receptor,GHR)结合,促使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s,IGFs)的产生并进入血液循环,IGFs再通过其结合蛋白(insu lin-likegrow th factor b ind ing protein,IGFBP)转运到全身组织细胞,促使组织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WZSP)是一种原产于中国海南省山区的小型猪。五指山猪成年体重仅为35 kg,是正常猪体重的15%~30%,是一种频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五指山猪具有以下特征:体型小,性成熟早,肉质好,耐近交和遗传稳定。为了开发和应用这一珍稀猪种的遗传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1989年就已经开始对五指山猪进行近交系培育,现在已经获得五指山猪近交系18代(近交系数为0.974),但五指山猪的矮小机理至今不明。为了探讨五指山猪矮小的分子机理,对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从纯种近交16代五指山猪的垂体和肝组织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猪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X53325,NM214254)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其中包含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编码639个氨基酸,其中包含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运用生物学软件DNAssist 2.2将五指山猪和普通猪的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进行比对发现,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基因的编码区有4个突变:26号位置发生C→T突变,该突变导致缬氨酸代替丙氨酸;65号位置发生G→A突变,该突变导致谷氨酰胺替换精氨酸;114号位置发生T→C突变,252号位置发生A→G突变,但是这两个突变都未引起所编码氨基酸的变化。五指山猪和普通猪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比对发现,1143号位置的G→T突变引起天冬氨酸替换谷氨酸;1225号位置的G→T突变导致丝氨酸替换丙氨酸;1666号位置C→G突变导致缬氨酸替换亮氨酸;1739号位置C→G突变导致丙氨酸被甘氨酸所代替;1801号位置G→A突变导致缬氨酸被异亮氨酸代替;1248号位置G→A突变,1287号位置G→A突变和1827号位置G→C突变均为同义突变,未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变化。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基因有两处氨基酸替换,这两处替换发生在信号肽区,对成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但是有可能会影响蛋白的运输。五指山猪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都发生在生长激素受体的胞内结构域,这些突变可能改变生长激素受体的空间构像,从而对生长激素受体的胞内信号转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信号级联,削弱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DGA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中DGAT基因家族,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DGAT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并对其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以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7个DGAT基因可以分成ZmDGAT1、ZmDGAT2和ZmDGAT3 3个亚组,分布在第4、5、6、9和10这5条染色体上,不同亚组的基因结构和跨膜区有明显差别,其表达也有一定差异,其中ZmDGAT1主要在胚乳中表达,ZmDGAT2表达范围较广,而ZmDGAT3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叶片.研究明确了玉米中DGAT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为了解DGAT基因功能以及进一步提高植物油分含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蜡样芽孢杆菌是土壤中的优势菌,具有作为益生菌的潜在能力,同时它也是条件致病菌,能引起食物中毒等。蜡样芽孢杆菌的多种毒力因子受到多效性调控子(pleiotropic regulator,plcR)的调控,在其条件致病性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真养产碱杆菌JMP34(Alcaligenes eutrophus)质粒上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单加氧酶(tfdA)基因可以降解2,4-D。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使tfdA基因置换掉蜡样芽孢杆菌的plcR基因,构建了蜡样芽孢杆菌ATCC14579突变株B.cereus△plcRΩtf-dA,并对其毒性、一般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B.cereus△plcRΩtfdA的毒性显著减弱;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突变株与野生株并没有明显区别,且突变株并没有表现出tfdA酶活性。所有的结果表明plcR控制着蜡样芽孢杆菌ATCC14579的致病性,同时剔除plcR并不破坏其酶系统。本研究为今后构建蜡样芽孢杆菌工程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DPK)在植物细胞钙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为筛选鉴定辣椒CDPK基因家族,探讨其基因功能及进化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辣椒品种遵辣1号基因组中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分析;同时,与辣椒品种CM334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遵辣1号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30个CDPK基因,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命名为CaCDPK01~CaCDPK30。其中,有6对CaCDPK基因发生了片段复制。辣椒CDPK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族,亚族间基因数目及结构差异较大,Ⅳ亚族最保守。CaCDPKs在辣椒不同组织及成熟的不同阶段中具有表达特异性,部分基因对之间表达趋势相关性较高。在2个辣椒品种中,CDPK基因也发生了明显分化。本研究为深入解析CaCDPKs基因功能及进化模式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方法获得Streptomyces ST66 MalQ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rc-CKS中,对质粒所含外源片段双向测序,并经BLAST比较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alQ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重组质粒pTrc-MalQ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F',经IPTG诱导后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MalQ基因与CKS(CTP:CMP-3-deoxy-D-manno-octulosonate cytidylyltransferase or CMP-KDO synthetase)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目标位置约106kD处有明显条带。经薄层层析分析粗酶液处理的麦芽三糖溶液,证实粗酶液具有麦芽糖转糖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