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籼稻品种南京11号,一枝腊,南京6号和粳稻品种A65,矮杆黄,“盐变”为材料,配成5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均获得亲本P1,P2,分离世代F2和与亲本回交所得的B1,B2回交世代,分别测定其株高,穗长以及各节间长度,并对矮杆基因控制的节产是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矮杆基因降低株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穗下第1节间和第2节间长度的缩短。一枝腊的矮杆主基因伴有明显缩短穗长的作用,可能属“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2.
1997年正季,在云南宜良县(海拔1532m,北纬20°55′,东经103°10′),以南京11/毫秕//巴利拉、南京11/矮嘎//巴利拉、南京11/明子谷//巴利拉、南京11/俄达过//巴利拉4个组合为材料,其中毫秕、矮嘎、明子谷为WCVs,俄达过...  相似文献   

3.
花药培养对光(温)敏核不育系亲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光(粳)、巴利拉(粳)、南京11号(籼),IR36(籼)为测验种,对培矮64S,培选S,农垦58S及其花药培养后代的亲和力进行测验,表明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受供体亲本的亲和力影响和制约,供体亲本的亲和力高,则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亦高;反之则低,即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与供体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胡麻11个亲本材料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测定和估算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群体配合力方差以及亲本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结果表明:各亲本,组合的主要性状都表现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基因差异,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甘薯近亲杂交的遗传基础较为贫乏,杂交后代的产量或适应性一般不够理想的缺点,1981年起,采用以表现型为依据的远亲杂交.选用亲本品种计有:南丰,栗子香,52-45,南京92.亲本组合列如表1.  相似文献   

7.
将我国大豆各地理生态型代表性地方品种256份,在南京春播进行11h短光照处理,以大豆品种南京春播自然光照与11h短光照下生育前期相差天数为生育前期短光照反应强度的指标,比较我国不同大豆地理生态型生育前期短光照反应及品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春小麦高蛋白品系F93-486和优质品种张春11号为母本,分别与生产上推广的丰产性品种武春1号,陇春8号和高原338为父本的3个组合的P1、P2、F1、F2、B1和B26个群体为供试材料,研究了F93-486和张春11号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角质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93-486的蛋白质含量与角质率两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高。张春11号的沉淀值主要受加性效应以及加性与显性互作效应控制,遗传力高;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也高。因此,F93-486与张春11号均可作为改良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定位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稗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辽春11号选育报告付祥胜翟德绪林素兰刘井泉(辽宁农科院育种所)1选育经过1.1亲本选配1980年以辽春6号为母本,以铁春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辽春6号具有高抗三锈、耐旱及千粒重高、籽粒饱满、耐干热风、成熟时落黄好等特点。但秆高,不抗倒伏,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似然函数法对水稻矮生性的主基因和微基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所携带的矮杆主基因的效应不同,南京11号的矮杆基因效应为40 ̄57cM,一枝腊为52 ̄56cM,A65为33 ̄38cM。微基因修饰作用的标准差在籼、粳组合中分别为13.40cM和8.62cM。主基因和微基因间存在互作,但互作效应和微基因效应均远小于主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2.
青花菜抗冻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测定青花菜5个亲本及20个组合离体幼叶的细胞膜伤害率,并配以改进后的logistic方程,求得它们的低温致死温度。以低温致死温度为抗冻指标,运用(Vr,Wr)图表、双列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抗冻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亲本中,低温致死温度范围在-7.0~11.5℃之间;h2(B)为95.96%;H/D0.633。青花菜的抗冻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经检验,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榛属种质亲缘关系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榛属17份试材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17份试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24条酶带,其在各试材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Est11、15、19,它们是榛属种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基本特征谱带.不同种间酶谱谱型存在一定差异;杂种的酶谱型与其亲本都不相同,但却能看到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和亲本没有的杂种酶带,因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可以为榛属种质的分类、亲缘关系的研究、杂种的早期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年生杂种李苗性状分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6号李,金县大紫李等7个品种为亲本,组配11个杂交组合,获得341个杂交单株。对杂交后代一年生苗的叶长,叶宽,叶宽基距,叶形指数,株主同等12个性状的组合间性状差异程度及组合内性状分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杂种李苗在组合间表现明显差异,在组合内各性状均有较大的分离表现,为李子杂交育种的早期性状鉴定和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40年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在使用众多的杂交亲本中,育成品种多达10个的亲本有:引进国外材料中的CP49/50,C0419,Nco310,CP28/11和CP33/310;国内有F134,川蔗2号,粤糖59/65,华南56/12,F108等10大亲本,共育成品种209个,占全国自育品种的90%。  相似文献   

16.
一、杂交目的 利用小麦种间杂交,选育丰产,早熟、抗锈(黄锈、褐锈)、抗倒的小麦新品种。 二、杂交组合及亲本介绍 本杂交组合以南大2419为母本,圆锥分枝小麦为父本,父本原产安徽阜阳,杂交前在南京种植四年。于1951年夏采用有性杂交人工授粉法进行杂交,杂交成功百分率为千分之三。杂交地点在南京,从第一代播种起都在武昌进行选育。 亲本南大2419具有丰产早熟抗黄锈褐锈力强,  相似文献   

17.
广西甘蔗继选育出桂糖11号后,近年育成桂糖12号、13、15号,在主要亲本使用及选择方法上较以前有所改进,野生资源保育利用及人工诱导开花杂交,理化诱变育种取得较大成效。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于亲本创新与研究,野生资源重点利用,扩大育种规模,建立广西育种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6个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及1个低芥酸油菜品种和4个常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亲本.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正反交39个组合.F1和亲本在两种硼肥水平下种植.以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AD模型与ADM模型分别估算了11个农艺性状的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狭义遗传率.结果表明,采用ADM模型分析时,大多数性状受到母体效应的影响,而且这些性状的机误方差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体上看,各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并有程度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这些性状受基因效应作用的类型相当复杂.此外,还比较了各性状各项狭义遗传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高粱主要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8个高粱品种(品系)、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部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评价品种(品系)综合性状优劣,鉴定优良种质的有效方法。在对亲本聚类时,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吻合。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正相关不显著,而中亲值与杂种优势相关极显著。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应根据性状表现,计算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定后,再依遗传距离的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20.
西农11号亲本穗分化规律及在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杂交种西农11号的亲本WN11与西黄改进行的播期试验和雌、雄穗分化观察,掌握了两个自交系的穗分化及吐丝、散粉规律,明确了自交系WN11雌雄不协调及西农11号正、反交制种均需先播母本的内在原因,确定了西农11号正、反交制种播期调节及花期预测的叶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