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塑料小棚人工间歇喷雾法进行嫩枝扦插育苗,该法插条生根快,成活率高,产苗量高,投资少,用于大部分树种的繁育,尤其在恶劣环境奈件下,培育生根困难和种源缺乏的树种,独具优势.嫩枝扦插生根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管理方法、插条生根机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进行思茅嫩枝扦插,统计生根率。[结果]采用地床扦插穗条的生根率比采用营养袋扦插穗条的生根率高;激素以ABT11000mg/L速蘸方式处理插穗的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率为67.53%;思茅松扦插时间以10月~次年2月较好。[结论]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的思茅嫩枝扦插生根率有差异,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3.
用2009-2010两年时间对秦岭小蘖分别进行了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的育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用吲哚-3丁酸处理的插穗,嫩枝生根率为79%,比硬枝生根率高26%;嫩枝扦插苗1a即可出圃,出圃时苗高62cm,嫩枝扦插苗生长迅速,2年生苗平均高度可达203cm,可大大缩短育苗周期,满足生产、园林绿化需要。  相似文献   

4.
圆铃大枣绿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圆铃大枣绿枝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生根率依插穗质量、扦插时期、基质和激素处理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插穗生根要保持一定范围的湿度和温度;只要条件适合,管理得当,生根率可达80%以上。试验证明:绿枝扦插是一项适于生产中推广的圆铃大枣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对天目琼花分别进行了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的育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用吲哚-3丁酸处理的插穗,嫩枝生根率为81%,比硬枝生根率高26%;嫩枝扦插苗1a即可出圃,出圃时苗高64cm,嫩枝扦插苗生长迅速,2a生苗平均高度可达205cm,可大大缩短育苗周期,满足生产、园林绿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马尾松历来被认为是扦插极难生根树种,是良种繁育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探索马尾松扦插育苗技术,1989~1991年进行了马尾松扦插育苗、提高繁殖系数以及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修剪诱发萌芽枝作插穗,并合理选择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经生根促进剂处理和全光喷雾管理,扦插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幼树插穗繁殖系数可达2~5倍;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优于实生苗,使该项技术在生产上可以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乐都的金叶榆扦插育苗试验,对插穗采集与处理、扦插、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细节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不同插穗长度、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GGR处理插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生根率和生长量有一定影响。扦插育苗可缩短育苗周期,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观察 ,在日光温室微喷灌条件下 ,采用沙棘嫩枝扦插育苗 4个月 ,株高可达 2 8cm,扦插苗生根率达 90 % ,根长 15 cm左右 ,成活率 85 %以上。笔者从苗床设置、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利用半日光间歇弥雾果树育苗系统对4个北高丛蓝莓品种嫩枝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扦插生根率达到80%以上,扦插苗生长健壮,提高了扦插成苗率,缩短了育苗周期。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研究了扦插期间温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半日光间歇弥雾果树育苗系统能够较好地控制扦插期间育苗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为蓝莓的嫩枝扦插生根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红花继木扦插育苗,加快了繁殖速度。只要合理选择插穗,把握扦插时间,创造适宜插穗的生根环境,加强插后的肥水管理和温光控制,就会大大提高生根率、成活率,从而为大叶双面红花继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北美海棠微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美海棠组培苗单株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材料、不同基质及不同生根促进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材料选择在瓶内经过炼苗的壮苗平均生根率可达91.7%,明显高于普通苗及细弱苗;微扦插基质以蛭石最好;微扦插的生根处理以800mg·L-1NAA及500mg·L-1IBA为好,平均生根率分别为93.6%及92.4%,微扦插是简化北美海棠组培繁殖程序,提高其繁殖系数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四川盆地近年主推杂交稻品种发根力的差异,为稀播旱育长龄秧的大田移栽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地近年推广的42个品种杂交稻为材料进行稀播旱育长龄秧发根力试验,采用长龄秧剪根、剪叶,大田栽植的方法,考察其新发根系的根数、根长、根干重、发根力。[结果]不同品种杂交稻的发根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川谷优399、德优4983、蓉优1808和旌优127的发根力较强,其发根力分别高于平均发根力57.98%、51.43%、46.76%和34.65%;而川优8377和Q优5号的发根力较弱,其发根力分别低于平均发根力30.99%和37.43%。[结论]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杂交稻的发根力强弱制订相应的栽培措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紫薯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初始培养、继代培养、壮苗培养及生根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究,建立了无菌体系,并对生根苗进行了驯化移栽。结果表明:在这些培养条件下,紫薯苗能够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长过程变化特点,青杨雄株苗期划分了四个生育期,即:发芽生根期、幼苗期、快速生长期、封顶硬化期。为合理经营,强化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绿化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绿化过程中苗木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强绿化苗木的培育是城市绿化的基础,在绿化苗木的培育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以提高绿化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铁十字海棠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铁十字海棠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与分化、生根和壮苗等组织培养获得铁十字海棠幼苗,研究其外植体诱导与快繁技术。[结果]铁十字海棠的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以上,且愈伤组织易于分化,经生根和壮苗后得到铁十字海棠幼苗,单个组织块的愈伤组织最多可分化出30株幼苗。[结论]铁十字海棠叶片可诱导大量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幼苗,且分化率较高,这可能与铁十字海棠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铁十字海棠叶片可作为铁十字海棠工业化生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红掌组培苗两种生根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掌组培中组培苗两种生根法(传统的瓶内生根与瓶外直接生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根法各有优劣。传统的瓶内生根技术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提高了苗的生根率、长势和移栽成活率及苗的质量;瓶外直接生根则有利于降低红掌组培的生产成本,提高组培苗的产量和缩短苗的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8.
嫩枝扦插是四翅滨藜最主要的苗木繁育方式,但插穗不足、高温期扦插育苗给水平衡以及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制约着规模化生产。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及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修剪较一次修剪提高成品穗条126.7%,采前科学施肥灌水能够提高扦插生根率3.8%,40%~60%遮阳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6.2%,基质穴盘育苗有利于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13.2%。  相似文献   

19.
几种外部因子对春石斛组培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春石斛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石斛组培增殖的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浓度、IBA浓度、活性炭浓度及天然物质等外部因子对春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浓度对试管苗生根影响较大,试管苗在1/2 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5%,根多且长。在1/2 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IBA和0.5 mg/L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及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天然物质对试管苗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0 g/L椰子汁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97%。[结论]当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IBA+0.5 mg/L活性炭+100 g/L椰子汁时,春石斛试管苗生根及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腋芽为外植体,以不同的光照时间、光照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不同浓度配比以及MS、1/2 MS、1/4 MS培养基分别进行初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生根培养,并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2 MS+1.0 mg/L 6-BA+0.3 mg/L NAA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7.2%;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MS+1.5 mg/L 6-BA+1.0 mg/L NAA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为9.5倍;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基1/2MS+1.7 mg/L 6-BA+0.2 mg/L NAA的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倍数为4.5倍;生根培养基1/4 MS+0.75mg/L NAA的生根率为96.7%,生根平均数为8.2条/芽,炼苗移栽的成活率在91.5%~93.0%。通过该方法进行白术种苗繁殖,有利于向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输送优质种质资源材料,丰富白术基因库,便于白术优质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高育种水平与药材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