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南疆农业灌溉对生态与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疆是一个极端干旱的内陆荒漠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分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甚为重要,即要建设灌区绿洲生态系统,又要考虑保护下游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环境。这是保护灌区生态环境的根本要求。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了南疆农业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变绿洲中的水、土、气、热条件组合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总体趋势变好,局部问题突出,是当前新疆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新疆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变绿洲中的水,土,气,热条件组合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总体趋势变好,局部问题突出,是当前新疆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新疆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农业面源污染因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性化,制约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紧密联系新疆农业生产实际,深入阐述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5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对新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的特点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灌区水盐平衡破坏,地下水位不断上升造成的。加速绿洲土壤生盐渍化的防治,必须调节地下水动态,控制灌区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6.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的经验,概述了新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影响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同时探讨了新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加强绿洲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评估土壤的现状与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下属的7个灌区内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残余盐渍化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影响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总盐、有机质、pH值、Na+、Mg2+、碱解氮和土壤质地;(2)绿洲农区土壤养分丰富度依次为: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3)绿洲农区土壤质量以Ⅱ级[0.65<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FI)≤0.85]、Ⅲ级(0.45相似文献   

8.
沼气技术与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发展以沼气技术为中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及具有新疆特色的沼气生态模式,以推动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发展沼气技术的对策建议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金塔绿洲近20年来农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亚兰  刘普幸  王枫叶 《土壤》2010,42(2):184-189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最后,对其1988—200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年来,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决策优属度小,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正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提出保护绿洲生态环境,促进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典型干旱区绿洲春季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区绿洲春季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以新疆第二师31团灌区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春季灌区内不同深度土层的盐渍化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土壤盐渍化规律,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 显示:春季灌区内土壤pH值范围在8.01 ~ 8.32,总体呈碱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新疆绿洲建设生态城镇制约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绿洲生态城镇的建设原则,并从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城镇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城镇基础建设优化模式、城镇生态环境优化模式等五方面提出了新疆绿洲生态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绿洲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绿洲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绿洲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绿洲干旱缺水、人地关系失调、绿洲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致使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土壤盐渍化、绿洲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直接危及绿洲的生存。为此,提出了加强绿洲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人口和经济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南疆属于极端干旱生态脆弱带,土壤风蚀已严重制约着南疆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了造成南疆绿洲区土壤风蚀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风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保护、恢复与重建绿洲外缘的自然植被、加强绿洲内部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和进行农作物留茬覆盖等防治土壤风蚀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干旱盐渍土区土壤水盐运动数值模拟及调控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干旱绿洲灌区,土壤盐渍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而大多盐渍化过程与灌溉水质和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合理确定灌区水盐调控措施是实现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研究基于绿洲农田试验数据,构建了田间尺度二维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并利用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该文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盐分变化情况,制订了合理灌溉水量和灌溉制度,并以优化后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制度,以不同地下水埋深作为宏观调控标准,确定了盐渍土区合理的地下水水盐调控深度。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盐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的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是协调干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键。以黑河中游农业绿洲24个灌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绿洲灌区统计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了灌区农业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以及各灌区影响水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各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平川、罗城、大堵麻、盈科、板桥、蓼泉、梨园河、六坝等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马营河、老军、洪水河、童子坝河、西浚、上三、安阳、鸭暖、新坝等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各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均值从2008年的0.797提高到2012年的0.848,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2)各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普遍投入过大,水利设施建设及引水密度均超过了灌区实际需求,尤其是山丹县和民乐县的引水密度过大,甘州和高台部分灌区则表现为干渠密度、支斗渠密度明显超过实际需求;(3)DEA最优解显示,灌渠密度普遍饱和,部分灌区引水密度过大,大部分灌区引水密度与投入产出效率最高之间存在34.8%的下调空间。因此,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工程及措施,是提高绿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HYDRUS-1D模型的荒漠绿洲水盐运移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河套灌区引水量逐年减少、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该研究以沙丘-荒地-海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2a定点观测,利用HYDRUS-1D模型对沙丘、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进行了不同时期水盐动态模拟,揭示了荒漠绿洲水盐运移特征,评价了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状况。结果表明:1)沙丘、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土壤水分和盐分率定与验证精度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0%~1.52%和-0.43%~5.71%,均方根误差为0.01~0.03 cm~3/cm~3和0.06~0.23dS/m,决定系数为0.82~0.93和0.76~0.82,回归系数为0.98~1.01和0.98~1.03,模拟精度较高;2)在生育期,沙丘、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1 m土体各层水分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处于亏水状态,荒地腾发量是沙丘的2倍,沙丘-荒地交界的介于二者之间,荒地地下水补给量为沙丘的3~5倍;秋浇后,沙丘水分补给较少,仍亏水67~103 mm,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水分补给较多,可以维持土壤水分平衡;3)沙丘、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全年处于略积盐状态,积盐率分别为47%~59%和3%~6%,荒地在秋浇后处于轻微脱盐状态,脱盐率为0.7%~5.0%。研究发现,降雨对维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平衡的作用较小,秋浇灌溉对改善灌区荒漠绿洲农业生态发挥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荒漠绿洲农业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河流域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开垦面积最大的人工绿洲,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糖生产基地。该流域受区域母质、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影响,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渍土[1],加之不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传统的灌溉方式使各灌区地下水位日益升高,造成土壤严重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着该区农业的  相似文献   

18.
开都河下游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以新疆焉耆盆地开都河下游灌区为例,基于GIS平台,以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现状、程度与分布特征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的土地盐渍化数量和程度有所减缓.盐渍化土地面积由1990年的1 928.90km2下降到2008年的1 513.40 km2,盐渍地面积减少了415.50 km2,平均每年减少21.87 km2,年减少率为1.13%;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减缓,但土壤盐渍化依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中型灌区能够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保证粮食作物的安全,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做好中型灌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在对中型灌区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在灌区工程、节水及工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盐平衡的绿洲灌区次生盐碱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灌区为例,在简要分析灌区水盐运移的控制因素基础上,以水盐均衡原理为指导,深入剖析了灌区-田块-作物根系3个尺度的土地盐分均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估算了淋洗需水量,简要讨论了次生盐碱化的驱动因子,最后从政策、技术与经济方面给出了控制次生盐碱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