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验证高温闷棚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我们设高温闷棚和"高温闷棚+氰氨化钙3个用量"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疫病、枯萎病、蔓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可有效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结合施用氰氨化钙,防效更佳,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综合考虑氰氨化钙的成本及防效,建议生产中氰氨化钙667m~2使用量60kg。  相似文献   

2.
冯义 《长江蔬菜》2015,(8):21-23
为解决大棚辣椒罢园后秸秆污染环境、传播病害的问题,使辣椒青秆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结合高温闷棚,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辣椒青秆处理,并与本地传统方法对比,目测下茬辣椒长势,调查辣椒主要病害发生情况、测量大棚产量、分析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旋耕机将辣椒青秆直接打碎还田,既能保护环境、改良土壤,还能省工、增产增效,比传统处理节本增效1.16%。  相似文献   

3.
王康 《长江蔬菜》2021,(9):21-22
辣椒是江淮地区主栽蔬菜品种,因辣椒与番茄、茄子等同属茄科作物,春秋季均有大面积栽培,多年来存在着同科作物连作现象,导致辣椒秋延后栽培疫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严重影响本地优质辣椒两节期间市场供应.为此,经过多年栽培试验,运用高温闷棚消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措施,探索出江淮地区大棚辣椒肥药双减秋延后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庆文  钟霞  王蕾  高念 《长江蔬菜》2018,(15):60-61
正导读:蔬菜接茬紧凑、连年种植,易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通过高温闷棚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在强光照射下,密闭大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到60~70℃及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可达到杀灭病虫杂草、改良土壤的目的。详细介绍了高温闷棚的几个关键,包括7月闷,干闷7天,旋根灌水,盖膜闷棚,二次闷棚等。  相似文献   

5.
土传病害往往导致蔬菜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对其"防"胜于"治",防治蔬菜土传病害常用的栽培前土壤安全处理措施有:合理有效的轮作(水旱轮作或与葱蒜类轮作,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积累)、微生物菌肥的施用(限制土壤中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闭棚硫磺熏蒸(对土壤和大棚消毒灭菌)、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 H值(抑制土传病害生存)、高温闷棚(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等。  相似文献   

6.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7.
改良连作土壤对温室草莓土传病害及白粉病发生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微生物菌肥发酵闷棚处理同时配套精量灌溉,可以有效消减草莓栽培中土传性病害和叶部白粉病的发生。其中,添加发酵后的菇渣后再进行高温闷棚效果最佳,可以将根部和叶部病害控制在6%以下。  相似文献   

8.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为了找到最佳防治方法,笔者对闷棚温度、高温持续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以期为黄瓜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温闷棚技术对设施辣椒连作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温闷棚技术对设施辣椒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以3个不同的辣椒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连作3年的设施内栽培,以正常轮茬栽培为对照,调查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茬栽培和连作闷棚处理后,这3个辣椒品种的生长势变化不显著,但二者不同程度的强于连作未闷棚处理;在产量上分析,除苏椒958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苏椒14、苏椒17在正茬栽培和连作闷棚处理后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连作未闷棚处理,连作障碍防除率分别达到96.95%和96.03%。  相似文献   

10.
高温闷棚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抑制土传病害,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展了高温闷棚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防治番茄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蚜虫、烟粉虱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高温闷棚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11.
祁红英 《长江蔬菜》2013,(20):66-69
用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茵剂AR156、AR156—1、AR156—2、菌根菌、甲基硫菌灵喷洒基质,研究不同浓度处理对辣椒栽培大田土传病害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移栽后60d和105d,浓度为10。cfu/mL的AR156—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6.39%和78.14%,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214.39%;菌根菌防效不明显,但促生效果明显,增产率达158.25%。  相似文献   

12.
以秋、冬茬日光温室栽培的辣椒品种“航椒5号”为试材,研究了EVA高保温温室膜、EVA多功能日光温室膜和EVA减雾流滴耐老化膜对北方秋、冬茬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VA减雾流滴耐老化膜较EVA多功能日光温室膜和EVA高保温温室膜气温和地温日变化幅度小,保湿性强,透光率高.总体看来EVA减雾流滴耐老化膜更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3.
碱性土壤改良剂对盆栽黄瓜生长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施土壤长期连作导致的真菌病害发生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密切相关,施用碱性土壤改良剂可以减轻设施酸化土壤上土传病害的危害。以黄瓜连作25 a的设施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2.5 g · kg~(-1)腐植酸钾(pH 8.5)和硅钙钾镁肥(pH 9.96)两种碱性土壤改良剂对盆栽黄瓜生长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钾和硅钙钾镁肥后,土壤pH比不施用改良剂的对照显著提高0.10和0.24个单位,促进了黄瓜幼苗生长,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5.8%和51.3%,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与腐植酸钾相比,硅钙钾镁肥的促生和抑病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沼液对辣椒主要病害的控制效应及产量的影响,使用沼液与农家肥液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液灌根与清粪水灌根相比较,能使辣椒增产29.75%,极显著降低辣椒炭疽病、白斑病、黑斑病和青枯病的发生;沼液灌根+叶面喷施对辣椒炭疽病、白斑病、黑斑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优于沼液灌根处理,与清粪水灌根相比增产幅度达58.22...  相似文献   

15.
对新疆地区线椒黄萎病的田间病状、病症及病原菌株进行了观察,确定其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Kleb)PV143株系(线椒黄萎病143),并对其培养、鉴定、纯化及增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病多在花期和结果初期侵染发病,致使植株很快枯死。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瓶梗和分生孢子以及微菌核等的生长与形态均与棉花大丽轮枝菌有一定的差别,其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5℃,适温范围20~25℃,以22.5℃为最佳。孢子萌发适温范围5~30℃,以2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冯义 《长江蔬菜》2014,(10):61-62
为研究大棚秋延后辣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不同目数的防虫网与黄板配套应用,以本地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为对照,调查烟粉虱、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情况,并统计大棚辣椒产量。结果表明,应用60目防虫网和黄板的防治效果较使用化学农药的好,能有效防治大棚烟粉虱、蚜虫和病毒病,操作简便,增产明显,值得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土壤消毒结合微生物菌剂方法对连作茄子黄萎病防控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结合枯草芽孢杆菌处理(BB)显著降低了根际真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连作茄子处理(CK)降低了23.29%、19.78%和42.71%,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病情指数分别比CK处理降低97.2%和51.6%。茄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根际土壤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百分比在各处理中均大于50%。BB处理显著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比CK处理增加了73.3%,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3.6%和61.1%;与对照处理(CK)和化学农药消毒(CF)相比,BB处理和土壤消毒处理(BF)毛壳菌(unclassified_f_Chaetomiaceae)和被孢酶属(Mortierella)等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镰刀菌属(Fusarium)和马杜拉分枝菌属(Madurella)等病土传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土壤消毒并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使茄子黄萎病得到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8.
大棚不同地膜栽培对蔬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棚内进行不同地膜,研究了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辣椒、黄瓜产量。麻地膜覆盖栽培辣椒、黄瓜比聚乙烯农用黑膜增产5.2%、14.5%,比CK(不覆盖)增产24.7%、23.0%,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蔬菜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一类维管束病害,对我国的蔬菜行业造成严重危害。在分析当前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有机肥调控土壤生态环境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指出有机肥除能改善土壤环境外,也能向土壤中引入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用时有机肥能通过营养竞争、直接寄生和分泌抗生素作用来抑制土传病害,从而实现农业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