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顺县地处梅州市南端,全县共有17个镇(场),总人口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万人;土地面积269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22.5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旱地5.5万亩,是一个人多耕地少,以农业经济收入为主的山区县。近年来,丰顺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粮食生产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结合本县的气候和土质条件,狠抓旱粮生产,优化早粮质量,提高种植效益,使旱粮收八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甜玉米和优质甘薯生产,2005年全县种植甜玉米5.1万亩,平均亩产鲜苞660公斤;种植甘薯7.8万亩,平均亩产鲜薯1500公斤。  相似文献   

2.
随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辛屯镇现有桑园面积533hm^2,是鹤庆省级蚕桑基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桑面积在历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粮桑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蚕桑套种粮食作物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2010年辛屯镇小春种植蚕桑套种大麦500hm^2,平均亩产大麦250kg,增产粮食1875t,大春种植蚕桑套玉米500hm^2,平均亩产玉米300kg,增产2250t,全年共增产粮食4125t,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云南省全年完成粮食总播种面积444.61万hm2(6669.15万亩),较上年减少3.5万hm~2(52.64万亩),同比减少0.78%;粮食总产1929.5万t,同比增加26.6万t;粮食综合平均亩产289.3 kg,亩产增加6.2 kg,增幅2.2%。在面积缩减的情况下,通过高产创建的科技增粮技术,使粮食单产提高,保持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增产。据各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区上报的测产数据统计分析,示范区相比非示范区增粮49.6万t,增产油菜籽594.5万kg,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现状 开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区域广泛,无论平坝、中山、高山均有种植.长期以来,由于粮食供给矛盾突出,在大力发展大宗粮食作物时,大豆和其它小杂粮被忽视,种植面积小,单产低,发展缓慢.1989~1998年十年间,平均每年种植大豆3.46万亩,仅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1%,平均亩产73.4kg,总产仅为粮食总产的0.5%.1999年全县种植大豆3.6万亩,平均亩产仅90kg,总产326.4万kg,人均2.22kg,大大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13.5kg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隆昌现有耕地2.7万hm^2,其中稻田面积占78%,常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万hm^2,复种指数达到215%,总产多年徘徊在25万~26万t。当前我县粮食生产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随着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以及蔬菜、水果、退耕还林等非粮作物面积的逐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相对减小;二是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再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三是占重要地位的水稻生产已徘徊多年,传统栽培技术已无法满足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湖南农业生产的现状,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大省”建设成为“农业强省”的战略决策为指导,围绕种植制度的调整与优化,以市场为导向,从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作物的合理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单产及农田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提出了实现我省“两高一优”农业持续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研究了2000~2019年新疆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 2000年以来,新疆粮食增产1.77倍;2009年增速高达38.01%;但2016~2017年连续2年产量下降,累计产量降幅为7.89%.(2) 2000~ 2019年20年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转移距离125414 m;北疆与南疆相比,粮食增产数量多、速度快,导致粮食重心北移.(3)耕地规模增加对粮食增产贡献度最大;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作为科技影响因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粮耕比例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负向效应.新时期粮食生产既要"藏粮于地"合理增加保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科技创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及单产,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新余市推广夏天无-毛豆-粳稻一年三茬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多年.该模式技术成熟,复种指数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高,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推广了高效经济作物,优化了种植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好途径,也是农村扶贫的好产业.目前全市推广应用该模式面积2 000多亩,一般亩产夏天无250 kg、毛豆650 kg、粳稻600 kg,合...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复播复种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利用率,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在县农业局指导下,2007年春我们在新建镇茭岭村选取35户农户进行春马铃薯-四季豆-大白菜新三熟制种植模式试种,面积达52亩。通过对5户农户试种结果抽样调查,其中春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576kg,亩产值2364元;四季豆平均亩产量1132kg,亩产值2264元;大白菜平均亩产3000kg,  相似文献   

11.
凤城市凤山区是我市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镇区之一。为缓解粮菜争地的矛盾,充分利用温、光、热,提高土地利用率,稳粮增产,促进粮菜生产再上新台阶,针对本区人多地少的乡情,2005年进行地膜马铃薯下茬复种水稻试验,当年共试验面积2000m2,平均亩产马铃薯1400kg,下茬水稻亩产400kg,上下两茬亩纯收入3600元。2006年至2010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2.
<正> 1 对京郊粮食生产现状的基本分析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京郊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1988年460万面粮田,平均亩产突破500kg大关,今年预计亩产将达到510kg,总产达到46.9亿斤,进入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高产地区之一.这是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技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重大决策的结果.今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近二、三年亩产如何达到550kg以上,1995年亩产达到650kg左右,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5,(2):3-4,53
<正>1月14日,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201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努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坚持生态立农,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强省建设(1)突出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一是要努力扩面增产。力争播种面积达到1 950万亩,总产量160亿斤;新建省级旱粮生产示范基地50个,新增旱粮种植面积30万亩;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亩产吨粮攻关活动,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推广应用新型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钦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40万亩,但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350 kg 左右。2013年,钦州市农业局按照“集约资源、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兼攻品质、侧重效益和注重带动”的思路,以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集成技术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筹划安排,广泛宣传培训,通过四个创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2个早稻万亩片和5个早稻千亩方,总面积2.5万亩,最高的亩产达766.7 kg,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56 kg,增产140万kg,辐射带动全市118.4万亩早稻平均亩产400 kg,同时涌现种粮大户65个,粮食专业合作社3家,盘活了钦州市粮食生产一盘棋。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稳定,2009年,成都市组织实施了400万亩优质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小麦作为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丰产示范面积达到100.93万亩,实施范围涉及全市11个区(市)县的142个乡(镇)。通过一年的实施,成效显著,经现场验收,22个田块平均亩产362.3kg,比2008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315kg),亩平增产47.3kg,增产15%。在小麦丰产示范工程中还设置了高产创建的核心示范区面积1.29万亩,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研究了2000~2019年新疆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新疆粮食增产1.77倍;2009年增速高达38.01%;但2016~2017年连续2年产量下降,累计产量降幅为7.89%。(2)2000~2019年20年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转移距离125414 m;北疆与南疆相比,粮食增产数量多、速度快,导致粮食重心北移。(3)耕地规模增加对粮食增产贡献度最大;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作为科技影响因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粮耕比例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负向效应。新时期粮食生产既要"藏粮于地"合理增加保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科技创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及单产,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焦作市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持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焦作市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hm2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00万t以上,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20 kg,  相似文献   

18.
陆良县素有“滇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全县粮播面积稳定在4.67万公顷(7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2.15~2.30亿千克。2003年粮食总产2.241亿千克,总产值为2.598亿元,占全县GDP的10.8%,农民人均有粮433千克,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000多万千克,加工转化粮食5000多万千克,为陆良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员献。  相似文献   

19.
正武山县海拔1340~3120m,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d,年均日照2331h,降水量500mm左右,耕地7.53万hm~2,山旱地3.58万hm~2。近年来,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面积以稳定达到0.83万hm~2,平均亩产平均在650kg以上,不仅大大提高了全县耕地粮食单产,在确保全县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30-233
[目的]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面积结构调整。[方法]在分析2016年宣城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情况基础上,确定能发挥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小麦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为基础,计算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结合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构成对比分析,提出粮食面积结构调整建议。[结果]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 457.10 kg/hm~2,比2013—2015年的粮食实际平均单产高3 089.66 kg/hm~2;粮食总生产能力为186.66万t,比2013—2015年粮食平均总产高68.19万t。全市粮食面积潜力36.1万hm~2。面积结构调整可考虑"提高稻谷、稳定小麦、适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结论]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可通过结构调整,使粮食面积中稻谷占74%、小麦占18%、玉米占4%、大豆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